-
公开(公告)号:CN119059575A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411327861.0
申请日:2024-09-24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盘锦产业技术研究院
IPC: C01G51/04
Abstract: 一种可脱汞的中空四氧化三钴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将钴盐和尿素溶解到去离子水和异丙醇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丙三醇,放入水热釜中,在150℃‑180℃下反应6‑18h得到钴基氢氧化物前驱体。将钴基氢氧化物前驱体与维生素C混合放入管式炉中,在空气氛围下以10~20℃/min的升温速率升至350~450℃,反应3~5h,得到颗粒组装的一维中空四氧化三钴。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简单,无需特殊的手段去除模板剂;所制备的Co3O4为中空结构,有利于气体、溶液等的传输;纳米颗粒组装结构以及氧空穴的存在,可以暴露了更多的活性位点。
-
公开(公告)号:CN112011357A
公开(公告)日:2020-12-01
申请号:CN202010939929.6
申请日:2020-09-09
Applicant: 盘锦浩业化工有限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盘锦产业技术研究院 , 盘锦浩业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炼厂瓦斯气分离回收方法及系统。该方法首先对瓦斯气进行压缩冷凝,以液态形式回收一部分轻体,然后对其余气相组分进行加热升温,再利用气体膜分离技术对高温气相组分进行分离,以气体形式回收大部分氢气,最后利用吸收剂对渗余气中剩余的轻烃进行回收,剩余气体作为燃料气使用;系统包括压缩机,压缩机入口通入瓦斯气,出口连接冷凝器入口;冷凝器出口连接分离罐入口;分离罐罐顶出口连接加热器入口;加热器出口连接膜分离单元入口;膜分离单元渗余侧出口连接吸收塔底部入口;吸收塔顶部入口通入吸收剂贫液;吸收塔顶部出口连接燃料气管网;该方法及系统可以最大程度回收氢气和轻烃,给炼厂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2755735B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011609196.6
申请日:2020-12-30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 大连理工大学盘锦产业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调节多种炼厂气梯度综合回收利用工艺及系统,本发明分离工艺中多种炼厂气的氢气和轻烃回收耦合过程操作相对独立,使氢气和轻烃回收过程既能彼此促进,又能相互独立操作,解决了以往回收工艺因轻烃和氢气回收过程相互多次嵌入彼此回收过程中,而导致无法根据产品市场价值灵活性调节操作和选择性回收轻烃的问题,因此本发明工艺能够随产品市场价格波动灵活性调节产品种类。回收过程利用膜分离技术和压缩冷凝技术对各股物流进行同步双向富集梯度利用和尾气循环利用,不仅极大程度提高了分离效率和回收率,而且降低了分离能耗。同时根据多种炼厂气的氢气和轻烃组成不同,对其进行分类使其对炼厂气组成波动变化具有更好的适应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718776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0917084.9
申请日:2024-07-10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盘锦产业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缺陷型多孔材料提高混合基质膜分离CO2性能的方法。具体步骤包括:将无水乙醇与去离子水混合后,搅拌加热,之后向其中加入改性Pebax‑1657搅拌使其完全溶解,得到改性Pebax‑1657溶液;将金属框架多孔KMnF3‑EC材料加入所制的改性Pebax‑1657溶液中,超声搅拌混合,得到含有填料的铸膜液;将得到的铸膜液超声脱泡处理并静置,之后将其倒入洁净的聚四氟乙烯平板上,烘箱中除去溶剂,得到混合基质膜。本发明解决了多孔材料的孔径受限,实现了气体高渗透性的传输。
-
公开(公告)号:CN113968573B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111434035.2
申请日:2021-11-29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盘锦产业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种类制氢装置含氢尾气协同处理的方法和系统,该方法包括:S1:使天然气制氢解析气依次进行第一级CO2膜分离,得到第一渗余气和第一渗透气,使第一渗透气继续进行第二级CO2膜分离,得到CO2气体和第一尾气;S2:使重整解析气进行第一氢膜分离,得到H2产品和第二渗余气,使第一渗余气与第二渗余气混合后进入第二氢膜分离,得到富氢气体和第三渗余气;S3:使第三渗余气继续进行第三氢膜分离,得到燃气产品和第二渗透气。本发明的方法和系统通过特定工艺实现了各类制氢装置含氢尾气回收过程的协同处理,使得各股气流之间能够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了氢气产品纯度和回收率以及二氧化碳产品化率,同时使得燃气热值处于合理的热值区间。
-
公开(公告)号:CN111715028B
公开(公告)日:2022-08-02
申请号:CN202010587840.8
申请日:2020-06-24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 大连理工大学盘锦产业技术研究院
IPC: B01D53/047 , B01D53/22 , C01B23/00
Abstract: 一种产品多元化的氦气高收率分离提纯耦合工艺,属于气体分离回收领域。该工艺从生产多元化氦气产品和氦气高收率的角度出发,将膜分离技术和吸附技术耦合联用,实现技术优势互补高收率生产不同浓度的氦气产品。首先低浓度的含氦气体经升压和预处理后进入二级+二段膜分离单元,经膜分离单元逐级浓缩生产中等浓度的氦气产品,其中一部分中等浓度的氦气进入到吸附单元进一步提浓生产A级以上氦气产品。膜分离单元富氦尾气多级循环利用以保证较高的氦气回收率,膜分离单元的富氮尾气与吸附单元解析气混合作为驱油气或排空。本发明提供的工艺具有设备占地小和运行能耗低等优点,可同步生产满足家用电器制冷等领域需要的90vol%氦气浓度富氦产品和用于化学化工、半导体等行业的A级氦产品,同时氦气的回收率超过99%。
-
公开(公告)号:CN113501496A
公开(公告)日:2021-10-15
申请号:CN202110713325.4
申请日:2021-06-25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盘锦产业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钢铁厂富氢气体综合回收利用的方法和系统,能够根据第一膜分离组件进料及渗透侧出料中氢气浓度与退火气中氢气浓度的差异,灵活地改变退火气在回收过程中的进料位置,并将回收过程中产生的氢气、氮气、燃料气进行循环利用,实现了炼钢厂退火气、焦炉煤气、制氢PSA解析气中氢气的综合回收利用,提高了装置利用率、氢气及氮气回收率,最大程度节约了资源;而且,由于膜组件具有制备成本低、能耗低、占地面积小、易耦合等特点,极大地程度优化了钢铁厂多股富氢气体综合回收利用的操作和降低了装置总投资。
-
公开(公告)号:CN119701527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510149603.6
申请日:2025-02-11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盘锦产业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一种多级气泡堆叠协同脱除高温烟气中细颗粒物的装置,属于颗粒物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目的是将工业废气中的大颗粒物及细颗粒物均能够有效去除的多级气泡堆叠协同脱除高温烟气中细颗粒物的装置。本发明包括主罐体、泥浆回收区域、气泡液存储区域,主罐体内部分为大气泡‑烟气初始混合区域、中小气泡堆叠区域和高温烟气降温/聚并协同区域;在高温烟气降温/聚并协同区域侧壁有切向进气管和烟尘管道,烟尘管道从主罐体顶端与大气泡‑烟气初始混合区域连通。本发明通过生成多层气泡将烟尘中无论大小颗粒物(PM10、PM2.5等等)进行吸附沉降,更加有效的去除了烟尘的大部分颗粒物,排除大致能够达到完全净化效果,为了净化环境、保护环境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4042367B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111460087.7
申请日:2021-12-02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盘锦产业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尾气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解液设备清洗富氮有机尾气的近零排放产品化回收方法及系统。本发明提供的近零排放回收方法,将电解液设备清洗富氮有机尾气和回收系统的循环气混合后进行第一膜分离,得到一级渗余气体和一级渗透气体;将所述一级渗透气体进行冷凝,得到冷凝气体和冷凝液;所述冷凝的温度≥25℃;将所述冷凝气体进行第二膜分离,得到二级渗余气体和二级渗透气体,所述二级渗透气体为循环气。本发明提供的近零排放回收方法能够在室温条件下回收有机尾气中的氮气,使其达到吹扫气的要求循环利用,同时对有机尾气中的油脂回收作为清洗剂循环利用,实现了电解液设备清洗富氮有机尾气低成本近零排放产品化回收循环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17732255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311781239.2
申请日:2023-12-21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盘锦产业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LTA分子筛纳米晶混合基质膜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包括:将硅源、铝源、碱源和水混匀后烘干得到固体混合物;将固体混合物磨碎后在蒸汽辅助下陈化与晶化得到结晶产物;对结晶产物洗涤、干燥和煅烧处理得到LTA型分子筛纳米晶;将LTA型分子筛纳米晶分散在聚合物基质溶液中得到铸膜液;将铸膜液脱泡后成膜得到LTA分子筛纳米晶混合基质膜。本发明提供的一种LTA分子筛纳米晶混合基质膜的制备方法,可以有效降低界面缺陷及无机颗粒团聚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