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层套管抗外压挤毁能力的获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449447B

    公开(公告)日:2022-09-23

    申请号:CN202110467869.7

    申请日:2021-04-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双层套管抗外压挤毁能力的获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通过实物试验,获取部分规格双层套管实际抗挤毁能力;通过有限元计算的方法,并结合实物试验对有限元计算方法和计算结果进行修正,并利用修正完成后的有限元计算方法进行其他规格双层套管的计算;通过对有限元计算结果进行数据分析与拟合,得到双层套管抗外压挤毁能力:PD=25.4*P1*(L+T1+T2)*σ3/σ1/T1+P1+P2;其中,P1、P2为外、内层套管抗外压挤毁数据;T1为外层套管公称壁厚;T2为内层套管公称壁厚;L为内外层套管的最小距离;σ1为外层套管屈服强度;σ3为环空固井水泥抗压强度;本发明节省了劳动力,提高研发效率。

    定量分析油气井中H2S对油井管冲击韧性损伤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839005A

    公开(公告)日:2022-08-02

    申请号:CN202210203125.9

    申请日:2022-03-0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定量分析油气井中H2S对油井管冲击韧性损伤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根据油井管获取若干冲击试样,并对冲击试样进行分组,每组冲击试样至少为3根;确定冲击试样在含硫井况中的服役环境条件,所述服役环境条件包括服役温度、服役溶液类型、服役时间、服役H2S分压;对冲击试样进行表面处理,然后将冲击试样放入模拟的服役环境中,直至规定的服役时间;到达服役时间后,将经过氢处理的冲击试样取出,在30min内完成夏比冲击试验,获取试样冲击功和断面剪切比;本发明能够定量分析油气井中H2S对油井管冲击韧性损伤程度,为硫油气井用管材的设计和安全使用提供评价方法。

    双层套管抗外压挤毁能力的获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449447A

    公开(公告)日:2021-09-28

    申请号:CN202110467869.7

    申请日:2021-04-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双层套管抗外压挤毁能力的获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通过实物试验,获取部分规格双层套管实际抗挤毁能力;通过有限元计算的方法,并结合实物试验对有限元计算方法和计算结果进行修正,并利用修正完成后的有限元计算方法进行其他规格双层套管的计算;通过对有限元计算结果进行数据分析与拟合,得到双层套管抗外压挤毁能力:PD=25.4*P1*(L+T1+T2)*σ3/σ1/T1+P1+P2;其中,P1、P2为外、内层套管抗外压挤毁数据;T1为外层套管公称壁厚;T2为内层套管公称壁厚;L为内外层套管的最小距离;σ1为外层套管屈服强度;σ3为环空固井水泥抗压强度;本发明节省了劳动力,提高研发效率。

    一种双层套管设计方法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3464059B

    公开(公告)日:2022-08-12

    申请号:CN202110468869.9

    申请日:2021-04-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层套管设计方法,所述双层套管包括外层套管、内层套管;当外层套管尺寸确定,内层套管的设计方法为:D1‑T1*2‑K≤W2≤D1‑T1*2‑K/2;D1‑T1*2‑2*K≤D2≤W2;当内层套管尺寸确定,外层套管的设计方法为:W2+K/2≤D1‑2T1≤W2+K;W2+K/2+2T1≤D1≤W2+K+2T1;D1≤W1;其中,K=25.4mm;W1为外层套管接箍外径;D1为外层套管公称外径;T1为外层套管公称壁厚;W2为内层套管接箍外径;D2为内层套管公称外径;T2为内层套管公称壁厚;本发明能提高产层段套管抵御变形能力,进一步提升双层套管的各项性能指标。

    一种双层套管设计方法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464059A

    公开(公告)日:2021-10-01

    申请号:CN202110468869.9

    申请日:2021-04-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层套管设计方法,所述双层套管包括外层套管、内层套管;当外层套管尺寸确定,内层套管的设计方法为:D1‑T1*2‑K≤W2≤D1‑T1*2‑K/2;D1‑T1*2‑2*K≤D2≤W2;当内层套管尺寸确定,外层套管的设计方法为:W2+K/2≤D1‑2T1≤W2+K;W2+K/2+2T1≤D1≤W2+K+2T1;D1≤W1;其中,K=25.4mm;W1为外层套管接箍外径;D1为外层套管公称外径;T1为外层套管公称壁厚;W2为内层套管接箍外径;D2为内层套管公称外径;T2为内层套管公称壁厚;本发明能提高产层段套管抵御变形能力,进一步提升双层套管的各项性能指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