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438594B
公开(公告)日:2021-06-04
申请号:CN201811421684.7
申请日:2018-11-26
IPC分类号: C08F10/00 , C08F110/02 , C08F2/00
摘要: 一种制备超高分子量聚烯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一、将溶剂加入至反应器中;二、将惰性气体通入上述溶剂中,然后将反应器温度调至‑40~100℃;三、依次往反应器中加入催化剂、助催化剂和烯烃单体;四、将溶剂中的惰性气体变成直径为100nm~1000μm的纳微气泡,然后开始聚合反应;五、反应后得到重均分子量为1000000~10000000g/mol的聚烯烃,该聚烯烃在160℃下的起始储能模量与平台储能模量之比为0.05~0.7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在纳微米尺度范围内调控链结晶和链生长的竞争关系,抑制链缠结的形成;且本发明的催化剂选择性广,能够在温度更宽的范围内保证聚烯烃的低缠结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438594A
公开(公告)日:2019-03-08
申请号:CN201811421684.7
申请日:2018-11-26
IPC分类号: C08F10/00 , C08F110/02 , C08F2/00
摘要: 一种制备超高分子量聚烯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一、将溶剂加入至反应器中;二、将惰性气体通入上述溶剂中,然后将反应器温度调至-40~100℃;三、依次往反应器中加入催化剂、助催化剂和烯烃单体;四、将溶剂中的惰性气体变成直径为100nm~1000μm的纳微气泡,然后开始聚合反应;五、反应后得到重均分子量为1000000~10000000g/mol的聚烯烃,该聚烯烃在160℃下的起始储能模量与平台储能模量之比为0.05~0.7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在纳微米尺度范围内调控链结晶和链生长的竞争关系,抑制链缠结的形成;且本发明的催化剂选择性广,能够在温度更宽的范围内保证聚烯烃的低缠结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486040B
公开(公告)日:2021-10-26
申请号:CN201811266072.5
申请日:2018-10-29
申请人: 宁波大学 , 杭州双安科技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C08L23/20 , C08L23/06 , C08L23/08 , C08F210/16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聚烯烃共混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制备聚烯烃A,所述聚烯烃A在160℃下的起始储能模量与平台储能模量之比为0.1~0.95;2)制备聚烯烃B,所述聚烯烃B在160℃下的起始储能模量与平台储能模量之比为0.1~0.8;3)通过聚合反应将上述聚烯烃A与聚烯烃B共混,得到聚烯烃共混物C,所述聚烯烃共混物C在160℃下的起始储能模量与平台储能模量之比为0.1~0.7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通过化学反应共混来制备低缠结的聚烯烃共混物,使得共混物不存在相分离,且随着(超)高分子量聚烯烃加入量的增加,共混物仍具有均一的共混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9486040A
公开(公告)日:2019-03-19
申请号:CN201811266072.5
申请日:2018-10-29
申请人: 宁波大学 , 杭州双安科技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C08L23/20 , C08L23/06 , C08L23/08 , C08F210/16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聚烯烃共混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制备聚烯烃A,所述聚烯烃A在160℃下的起始储能模量与平台储能模量之比为0.1~0.95;2)制备聚烯烃B,所述聚烯烃B在160℃下的起始储能模量与平台储能模量之比为0.1~0.8;3)通过聚合反应将上述聚烯烃A与聚烯烃B共混,得到聚烯烃共混物C,所述聚烯烃共混物C在160℃下的起始储能模量与平台储能模量之比为0.1~0.7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通过化学反应共混来制备低缠结的聚烯烃共混物,使得共混物不存在相分离,且随着(超)高分子量聚烯烃加入量的增加,共混物仍具有均一的共混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8788289A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310386856.6
申请日:2023-04-12
申请人: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浙江大学 , 中石化宁波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镇海炼化分公司
摘要: 本发明涉及烯烃聚合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聚合反应装置和聚合反应方法,该装置包括聚合反应器,所述聚合反应器包括位于端部的聚合单体物流进料口和贯穿设置于聚合反应器器壁上的含引发剂和溶剂的物流的进料器,所述进料器位于聚合反应器内部的部分末端封闭且侧面设置开口;其中,所述开口使得进料器的出料方向与聚合反应器内的聚合单体物流的流动通道的中心轴线的夹角≥90°。本发明提供的聚合反应装置,通过改进进料器的结构,实现了聚合用物料和聚合单体的快速混合,提高聚合用物料和聚合单体的混合效率,从而提高了聚合用物料的使用效率,降低了聚合用物料消耗量。
-
公开(公告)号:CN117384315A
公开(公告)日:2024-01-12
申请号:CN202210792599.1
申请日:2022-07-05
申请人: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浙江大学
发明人: 王靖岱 , 孙婧元 , 吴文清 , 黄正梁 , 韩国栋 , 郭晓云 , 王晓飞 , 杨遥 , 范小强 , 蒋斌波 , 胡晓波 , 廖祖维 , 张洪磊 , 阳永荣 , 李会强 , 宗晓宇 , 孙侨 , 田欣露 , 高瞩 , 王柳
IPC分类号: C08F210/16 , C08F210/14
摘要: 本发明涉及烯烃聚合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利用两个反应器串/并联制备聚乙烯树脂的方法和聚乙烯树脂以及应用。串联制备聚乙烯树脂A的方法包括:(1‑1)在第一催化剂存在下,将烯烃单体和冷凝液在第一反应器中接触进行共聚反应,得到含有聚乙烯活性颗粒与部分冷凝液的淤浆出料;(1‑2)将所述淤浆出料直接引入第二反应器中,在第二催化剂存在下继续进行烯烃聚合反应,将第二反应器的出料经熔融共混处理,得到具有串晶结构的聚乙烯树脂A。本方法能够得到具有串晶结构的聚乙烯分子量分布宽、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
-
-
-
公开(公告)号:CN114425226B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011064614.8
申请日:2020-09-30
申请人: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浙江大学
发明人: 孙婧元 , 王靖岱 , 黄正梁 , 李海涛 , 洪颖 , 范小强 , 任聪静 , 王建斌 , 田思航 , 韩国栋 , 杨遥 , 王允成 , 阳永荣 , 吴文清 , 宗晓宇 , 蒋斌波 , 廖祖维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气液分离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并联排列的内筒,在所述内筒的周向侧壁上布置有排液孔;以一定间隙套在所述内筒之外的外筒,在所述外筒上设有排液端口;设置在所述内筒入口端的旋流部件和导流结构;以及在内筒侧壁与外筒之间设置具有气体抽吸功能的抽吸管。本发明提供的气液分离装置结构简单紧凑,便于安装和使用,能耗较低。在气液法工艺中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气液分离装置后,液滴运动路径缩短,动能增大,易于排液,气液分离效率得到显著提升,压降未明显增加。
-
公开(公告)号:CN116832543A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2210301923.5
申请日:2022-03-24
申请人: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浙江大学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烷基铝氧烷粗产物的分离系统和方法。该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气液固分离器、分流装置、混合装置、吸光度检测装置和体积流量计量装置;该方法包括引入氧代氯化钨作为内标物与烷基铝形成络合物,然后用吸光度检测装置检测液相物流中未反应的烷基铝的浓度。本发明实现了分离和评价过程的耦合,保证了全流程的连续性,操作简单,便于监控反应过程,能准确地评价产物组分。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