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相色谱紫外法检测偏苯三酸酐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779994A

    公开(公告)日:2020-02-11

    申请号:CN201910923869.6

    申请日:2019-09-27

    IPC分类号: G01N30/02 G01N30/06 G01N30/74

    摘要: 一种液相色谱紫外法检测偏苯三酸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具体步骤:①制备样品溶液和梯度浓度的偏苯三酸酐的标准溶液;②衍生处理:向步骤①得到的样品溶液和偏苯三酸酐的标准溶液中分别加入衍生化试剂,再将衍生化反应后得到样品衍生溶液和偏苯三酸酐的标准衍生溶液过滤,待上样,其中,衍生化试剂为氨水或伯胺;③检测和分析:设定液相色谱条件,将步骤②中得到的样品衍生溶液和偏苯三酸酐的标准衍生溶液分别经液相色谱分离,再通过紫外检测器检测,且对偏苯三酸酐的标准衍生溶液绘制标准曲线,对样品衍生溶液进行定性或者定量分析。本发明涉及的一种液相色谱紫外法检测偏苯三酸酐的方法,能准确地检测样品中偏苯三酸酐的实际含量。

    一种食品中有害物质的快速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908273A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311185808.7

    申请日:2023-09-14

    IPC分类号: G01N27/48 G01N27/3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食品中有害物质的快速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使用三电极体系;修饰的玻碳电极表面有经微波固化的由枝接有衣康酸的壳聚糖以及碳纳米管溶胶形成的多孔修饰层;S2、使用S1中修饰的玻碳电极循环伏安扫描制得峰电流‑亚硝酸盐浓度的基准响应曲线;S3、将待检测的食品打碎制浆,浸泡,离心取上清液,使用修饰的玻碳电极进行循环伏安扫描获得峰电流,根据S3所得峰电流对应于S2所得基准响应曲线,计算确定待检测食品中的亚硝酸根浓度;本发明利用铂炭电极多孔修饰层增加亚硝酸根的活性位点,促进亚硝酸根的扩散,同时配合导电网络有效传递电子,降低传质控制,提升检测的稳定性。

    一种食品中有害物质的快速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908273B

    公开(公告)日:2023-11-28

    申请号:CN202311185808.7

    申请日:2023-09-14

    IPC分类号: G01N27/48 G01N27/30

    摘要: 测的稳定性。本发明公开一种食品中有害物质的快速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使用三电极体系;修饰的玻碳电极表面有经微波固化的由枝接有衣康酸的壳聚糖以及碳纳米管溶胶形成的多孔修饰层;S2、使用S1中修饰的玻碳电极循环伏安扫描制得峰电流‑亚硝酸盐浓度的基准响应曲线;S3、将待检测的食品打碎制浆,浸泡,离心取上清液,使用修饰的玻碳电极进行循环伏安扫描获得峰电流,根据S3所得峰电流对应于S2所得基准响应曲线,计算确定待检测食品中的亚硝酸根浓度;本发明利用铂炭电极多孔修饰层增加亚硝酸(56)对比文件M.Swathi 等.“Removal of toxic dyesfrom industrial waste water usingchitosan grafted itaconic acidnanocomposites”《.Advanced MaterialsLetters》.2021,第12卷(第6期),1-10.姜灵彦 等.“壳聚糖-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对环境中亚硝酸根的测定”《.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09,第10卷(第6期),47-50.张黎黎 等.“壳聚糖-衣康酸共聚物的合成及性能的研究”《.广东化工》.2013,第40卷(第18期),9-11.

    一种加压毛细管电色谱仪检测对虾中氯霉素、甲砜霉素、甲硝唑残留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645501B

    公开(公告)日:2014-03-05

    申请号:CN201110414063.8

    申请日:2011-12-13

    IPC分类号: G01N30/88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压毛细管电色谱仪检测对虾中氯霉素、甲砜霉素、甲硝唑残留的方法,步骤:样品制备;配制氯霉素、甲砜霉素、甲硝唑标准溶液;采用加压毛细管电色谱进行分析:以反相键和C18为填料的毛细管电色谱柱作为检测柱;流动相采用11~13mmol/L,pH=4~6的磷酸盐氢二胺缓冲液与乙腈的混合液,其体积比为90~70∶10~30;所加电压为-3~-5kv,柱压为9.6~9.8MP,柱温为常温,流动相的流速:40~60μL/min;进样量:0.9~1.1μL的工艺条件下,用紫外检测器在波长275nm处进行检测,同时绘制标准曲线;将样品经检测分析后根据其保留时间进行定量分析,利用外标法根据其峰面积进行定量分析。本发明高效、准确,有机试剂消耗少,有较高的灵敏度,可以满足日常检测氯霉素、甲砜霉素、甲硝唑药物的需求。

    食品塑料包装制品中纳米二氧化钛迁移量的测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954347A

    公开(公告)日:2016-09-21

    申请号:CN201610393920.3

    申请日:2016-06-06

    IPC分类号: G01N27/62

    CPC分类号: G01N27/62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品塑料包装制品中纳米二氧化钛迁移量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食品塑料包装样品浸泡于酸性食品模拟液中,45~50℃下浸泡10~12d;取浸泡液,该浸泡液中含有不同粒径大小的纳米二氧化钛,在该浸泡液中加入硫酸铵和浓硫酸,并加热溶解至澄清,得消解液,其中硫酸铵与浸泡液的固液比为1.5~2.0:100,浓硫酸与浸泡液的体积比为4~6:100;最后,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来测定消解液中钛的浓度C,并通过公式Ⅰ获得氧化钛的迁移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中的测定方法简便、快捷、准确,能检测食品(尤其是酸性食品)中由食品塑料包装迁移的不同粒径的纳米二氧化钛,并且该测定方法的检出限位0.15μg/dm2,回收率为8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