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679008A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411918961.0
申请日:2024-12-25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茶叶生产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黄大茶茶叶自动化连续生产方法,至少包括如下步骤:依次对茶叶鲜叶进行摊青、杀青、初闷、揉捻、初烘、复闷、复烘、堆闷、拉老火,以制得黄大茶;其中,在所述初闷、所述复闷以及所述堆闷过程中,对茶叶进行光照与加热,并保持封闭,通过光照促进叶片中的多酚与氧气快速反应;在所述初烘、所述复烘以及所述拉老火步骤中,对茶叶进行滚筒式转动烘炒,改变所述茶叶鲜叶的叶形,促进茶梗形成中空;以及用于黄大茶茶叶自动化连续生产方法的系统。发明实现对庐山茶叶中茶多酚在一定程度上的氧化,能够完成对庐山黄大茶的制备。
-
公开(公告)号:CN119374350A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1491758.X
申请日:2024-10-24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 安吉元丰茶叶机械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立体式摊青设备,包括干燥隧道、气动承载网、固定框、喷嘴、脉冲气流发生器和第一导向板,气动承载网沿着干燥隧道的延伸方向水平地铺设在干燥隧道的内部,气动承载网中心形成凹面;喷嘴均匀地分布于气动承载网的下方,脉冲气流发生器连接喷嘴,多个第一导向板倾斜设置在干燥隧道的内部并且位于气动承载网的上方。脉冲气流发生器通过喷嘴输出的干燥气体强劲地穿透气动承载网,使气动承载网中心的凹面向上鼓起形成一个凸面,气动承载网上的茶叶被迅速扬起,茶叶与干燥气流充分接触,同时茶叶接触到倾斜的第一导向板从而沿着第一导向板向前移动,茶叶在若干次扬起和下落的反复运动过程中从干燥隧道的入口侧移动至出口侧。
-
公开(公告)号:CN114707806B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210224439.7
申请日:2022-03-09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 浙江安吉宋茗白茶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9 , G06Q50/04 , G06V10/26 , G06V10/50 , G06V10/7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外观品质相似性度量的名优茶拼配方法,其步骤包括:1、对茶叶图像提取外观特征并构建外形特征直方图;2、基于特征直方图中每组特征的偏度系数,计算偏度协方差矩阵;3、根据偏度协方差矩阵计算马氏距离,判别样本相似性并做出进料输送带速度的调整。本发明能在拼配匀堆的过程中保证拼配比例的不变性,稳定茶叶的质量,并提高拼配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802045B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1911276724.8
申请日:2019-12-12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茶叶分离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该装置包括:滚筒筛模块、直线位移模块、自动清理模块、图像采集模块、电控箱和暗箱;其中,暗箱是在机架的六个面上分别设置遮光板构成;滚筒筛模块是由悬挂架、滚筒轴、滚筒筛和步进电机构成;直线位移模块是由一对同步带滑台、载物台、联轴器、联动轴和大步进电机构成;载物台横跨固定在一对同步带滑台上,中间凹槽设置有光学玻璃;在滚筒筛模块下游设置有自动清理模块,是由清理刷、支撑架、支撑杆、悬挂架和悬挂轴构成;图像采集模块是由工业相机和背光源构成。本发明能使茶叶间实现相互无遮挡的均匀分布状态,从而为后续的茶叶形状特征的图像采集和茶叶精确分级提供有利帮助。
-
公开(公告)号:CN116809406A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2310880623.1
申请日:2023-07-18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 岳西县同发机械有限公司
Inventor: 毕海军 , 陈旭 , 王玉洁 , 宛晓春 , 宁井铭 , 储江松 , 王卫兵 , 翟小婷 , 刘琳琳 , 杨天元 , 余磊 , 曹成茂 , 秦宽 , 方梁菲 , 葛俊 , 王宇 , 吴正敏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茶叶分级选料机及其茶叶分级选料方法,属于茶叶分级技术领域,包括风选机构、抖筛板以及输送带,抖筛板的底板倾斜设置,侧板环绕连接在底板上并在一侧设置有抖筛出口,其位于底板的最低侧,抖筛出口抖筛出的茶叶下落到输送带上,风选机构包括风选腔和鼓风机,风选腔的顶部设置有承接落料侧下落的茶叶的承接口,风选腔的侧部设置有连通鼓风机的进风口,风选腔顺着进风口的鼓风方向顺次设置有至少两个茶叶出料口。本发明利用抖筛板将成堆的茶叶抖散开,然后逐渐的抖入输送带上,再通过调整输送带的运输速度,使得进入风选机构的茶叶更加均匀,更加符合风选机构的风力大小,从而更好的将茶叶进行风选,进一步提高茶叶分级选料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5886092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1361934.9
申请日:2022-11-02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 安吉元丰茶叶机械有限公司
IPC: A23F3/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组合加热式茶叶理条机,包括多槽锅,其锅体内通过多个平行设置的U型槽体分区承装茶叶;电加热装置设置在多槽锅的下方,用于通过电加热的方式干燥茶叶;高压循环热风装置设置在电加热装置的下方并与电加热装置连接,高压循环热风装置用于对每个U型槽体内部的茶叶进行热风干燥;驱动装置与多槽锅通过传动结构连接,多槽锅在驱动装置的带动下做往复直线运动;本发明有效的解决了理条机普遍存在的锅体表面升温较慢,提高茶叶理条效率,且避免茶叶理条过程中出现“水闷气”现象;本发明的加热装置在驱动装置带动下做水平面上的往复直线运动,有效解决锅温不均引起的锅体热变形问题,且显著减少茶叶理条时所产生的噪声与振动。
-
公开(公告)号:CN114532423A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210223100.5
申请日:2022-03-09
Applicant: 浙江安吉宋茗白茶有限公司 , 安徽农业大学 , 安吉元丰茶叶机械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茶叶理条脱毫机,涉及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包括用于支撑固定的机架以及于机架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加压装置、振动床、托辊装置和驱动机构,托辊装置和驱动机构支撑固定至地面;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振动床横向往复振动,托辊装置支撑于振动床底部,并与振动床之间形成横向滑动副,加压装置用于向振动床顶部施加压力。本发明的加压棒以金属丝悬挂的形式设置于振动床的上方,驱动装置驱动振动床往复振动的过程中,各加压棒作用于各理条槽板上放置的茶叶,将传统的理条工艺与脱毫工艺合二为一,连续性地实现茶叶的理条和脱毫,加压棒悬挂高度可调,能较好地保证加压棒作用于茶叶的压力,确保茶叶脱净茶毫并降低茶叶的破损率及避免茶叶焦糊。
-
公开(公告)号:CN114246230A
公开(公告)日:2022-03-29
申请号:CN202111614748.7
申请日:2021-12-27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黄茶加工的循环风式闷黄设备以及控制方法,该设备包括有闷黄箱体、传送网带、箱体支撑架、蒸汽发生器、温湿度传感器、传动装置以及循环风管道,循环风管道由出风罩、回风罩、轴流风机、电热炉、连接用弯管组成,并以回风的方式实现箱体内空气的持续流动,从而保持箱体内温湿度的均匀。本发明能实现茶叶的连续化生产,并使用PLC进行温湿度控制,从而使得茶叶闷黄更加均匀,并提高黄茶品质和生产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484309A
公开(公告)日:2021-10-08
申请号:CN202110721239.8
申请日:2021-06-28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IPC: G01N21/78 , G01N27/12 , G01N21/35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茶叶品质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光谱耦合纳米化比色传感器监测红茶发酵程度的方法;利用纳米化比色传感阵列捕获红茶发酵过程中挥发性物质,并应用高光谱图像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线性判别分析等降维算法,高效提取比色阵列特征信息,采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多元线性判别、支持向量机、极限学习机、人工神经网络、深度信念网络等算法建立鲁棒性强、准确性高的信息融合判别模型,实现对红茶发酵程度的快速准确判别。本发明具有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成本低、样品无需预处理且便于在线无损检测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3142323A
公开(公告)日:2021-07-23
申请号:CN202110389175.6
申请日:2021-04-12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IPC: A23F3/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械化连续化黄大茶加工方法,包括鲜叶采摘、摊放、杀青、热闷、揉捻、解块、初干、二闷、复干、堆闷、拉老火等工艺流程。本发明采用连续化、机械化加工生产线,提高了产品的标准化程度,增强了同批次产品的一致性,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本发明在闷黄工艺前,不加入烘干环节,即采用“湿坯闷黄”的工艺,辅以高湿度的闷黄环境,湿热反应强烈,茶叶黄变速度快,用时短;在闷黄过程中,通过保持氧气浓度,可以使茶叶中的氨基酸成分有所提高,提高滋味的鲜爽度,减轻苦涩味。本发明基于黄大茶基本加工工艺,构建了用于加工黄大茶的连续化、机械化生产线,并提出了基于该生产线的加工方法,有助于实现产品的规模化生产和品质标准化。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