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部软岩巷道预应力锚杆支护监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046063B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2310010645.2

    申请日:2023-01-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深部软岩巷道预应力锚杆支护监测方法,涉及预应力锚杆支护监测技术领域,用于解决现有的预应力锚杆支护存在不能对深部软岩巷道进行综合监测和日常监测,导致无法合理选择预应力锚杆支护参数,以及因监测人员的水平有限,导致监测效果不佳和准确度低的问题;本发明预应力锚杆承载体内外深部位移监测布置在巷道围岩易于失稳的关键部位,范围不小于巷道跨度的1.5倍,孔内测点数不少于四个,以便于提高监测的准确性,通过异常处理模块接收监测人员发现异常后通过智能终端提交的监测异常指令并对其进行异常处理并选取对应的技术人员进行对异常监测数据进行在线分析,以便于及时提出处理办法,组织实施。

    深部软岩巷道预应力锚杆支护监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046063A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310010645.2

    申请日:2023-01-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深部软岩巷道预应力锚杆支护监测方法,涉及预应力锚杆支护监测技术领域,用于解决现有的预应力锚杆支护存在不能对深部软岩巷道进行综合监测和日常监测,导致无法合理选择预应力锚杆支护参数,以及因监测人员的水平有限,导致监测效果不佳和准确度低的问题;本发明预应力锚杆承载体内外深部位移监测布置在巷道围岩易于失稳的关键部位,范围不小于巷道跨度的1.5倍,孔内测点数不少于四个,以便于提高监测的准确性,通过异常处理模块接收监测人员发现异常后通过智能终端提交的监测异常指令并对其进行异常处理并选取对应的技术人员进行对异常监测数据进行在线分析,以便于及时提出处理办法,组织实施。

    一种深部围岩稳定性评价支护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861618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766892.X

    申请日:2024-06-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深部围岩稳定性评价支护方法及装置,涉及深部围岩支护技术领域,包括步骤一:在深部软岩对应巷道的待测部位开孔,并于孔内布置多点位移计,记录多点位移计的各测点距巷道表面的距离,同时每隔一段时间通过多点位移计测量并记录各测点的表面位移;本发明巷道围岩典型部位布置多点位移计,根据多点位移计实测巷道围岩不同测点位移,依据公式对实测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再将回归方程系数代入公式得到各测点的表面位移梯度值,以表面位移梯度值作为评价指标更能反映巷道底板与帮部稳定性差异;以深部软岩巷道围岩二次蠕变系数为判据对深部软岩巷道围岩稳定性进行判别,以便于对深部软岩巷道进行合理支护形式及参数选择。

    深部巷道底鼓影响因素及特征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882012B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310843376.8

    申请日:2023-07-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巷道底鼓技术领域,用于解决现有的对深部软岩巷道底鼓的研究手段较为单一,且容易忽略不同岩性影响巷道帮部及底板围岩受力和变形破坏情况,无法做到对不同岩性巷道底板围岩稳定性的分析与研究,还难以做到对不同条件巷道围岩底鼓特征的研究,导致无法对深部巷道底鼓影响因素及特征的准确分析,无法保证煤矿巷道的稳定运行的问题,具体为深部巷道底鼓影响因素及特征分析方法。本发明,通过精确的实测手段结合数值模拟软件分析深部软岩巷道底鼓影响因素,为不同条件下的巷道支护提供依据。

    深部巷道底鼓影响因素及特征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882012A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310843376.8

    申请日:2023-07-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巷道底鼓技术领域,用于解决现有的对深部软岩巷道底鼓的研究手段较为单一,且容易忽略不同岩性影响巷道帮部及底板围岩受力和变形破坏情况,无法做到对不同岩性巷道底板围岩稳定性的分析与研究,还难以做到对不同条件巷道围岩底鼓特征的研究,导致无法对深部巷道底鼓影响因素及特征的准确分析,无法保证煤矿巷道的稳定运行的问题,具体为深部巷道底鼓影响因素及特征分析方法。本发明,通过精确的实测手段结合数值模拟软件分析深部软岩巷道底鼓影响因素,为不同条件下的巷道支护提供依据。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