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325864B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111531796.X
申请日:2021-12-15
Applicant: 安徽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钻孔联动覆岩破坏内部岩移边界评价方法,其特方法包括:在工作面停采线外与‑10mm沉降线以内布置多个竖向钻孔,形成钻孔联动设计,每个竖向钻孔均通过地面施工至工作面顶板上方;在每个钻孔内部由上至下安装多个形变测试模块,并记录每个钻孔内所有形变测试模块的深度值,每个形变测试模块均用于在预设检测时刻获取其安装位置处的地层内部变形量;将所有的形变测试模块和测试主机连接,以通过测试主机基于每个形变测试模块的深度、每个形变测试模块测得的地层内部变形量、历史采掘进尺、以及输入的当日工作面得到内部岩移边界测线,以及基于多个预设检测时刻对应的内部岩移边界测线获得测线范围的变形数据评价。
-
公开(公告)号:CN114325864A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111531796.X
申请日:2021-12-15
Applicant: 安徽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钻孔联动覆岩破坏内部岩移边界评价方法,其特方法包括:在工作面停采线外与‑10mm沉降线以内布置多个竖向钻孔,形成钻孔联动设计,每个竖向钻孔均通过地面施工至工作面顶板上方;在每个钻孔内部由上至下安装多个形变测试模块,并记录每个钻孔内所有形变测试模块的深度值,每个形变测试模块均用于在预设检测时刻获取其安装位置处的地层内部变形量;将所有的形变测试模块和测试主机连接,以通过测试主机基于每个形变测试模块的深度、每个形变测试模块测得的地层内部变形量、历史采掘进尺、以及输入的当日工作面得到内部岩移边界测线,以及基于多个预设检测时刻对应的内部岩移边界测线获得测线范围的变形数据评价。
-
公开(公告)号:CN111720171B
公开(公告)日:2021-12-21
申请号:CN202010589605.4
申请日:2020-06-24
Applicant: 安徽理工大学
IPC: E21F17/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煤层工作面顶板来压智能测试分析系统及方法,系统包括:初次来压监测装置、周期来压监测装置、数据传输装置和数据分析装置,初次来压监测装置包括若干个第一线性传感器,用于在预设检测时刻生成第一应变值,并将第一应变值传输至数据分析装置;周期来压监测装置包括若干个第二线性传感器,用于在预设检测时刻生成第二应变值后,并将第二应变值传输至数据分析装置;数据分析装置用于基于若干个第一应变值和若干个第二应变值、每个第一线性传感器和每个第二线性传感器与工作面之间的距离、每个第一线性传感器和每个第二线性传感器设置处的煤岩体弹性模量、以及前一日的采掘进尺指导施工人员的施工以及进行预警,测试效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12229341A
公开(公告)日:2021-01-15
申请号:CN202011142881.2
申请日:2020-10-23
Applicant: 安徽理工大学
IPC: G01B11/16 , G01K11/324 , G01D5/35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粮仓变形破坏和粮食变质的监测系统,包括分布式传感光缆、数据采集设备、数据处理成图平台、智能预警平台、设备联动控制系统,分布式传感光缆与数据采集设备连接,数据采集设备与数据处理成图平台连接,数据处理成图平台与智能预警平台连接,数据采集设备将分布式传感光缆采集的信号转换为数据后送入数据处理成图平台,经计算机进行多级数据处理之后,由成图系统基于数据绘制变化曲线,并由数据处理成图平台将数据进一步传送至智能预警平台进行预警分析处理,当监测到的信息超过设定阈值时,由智能预警平台内设的预警信息反馈模块向外部手机APP发出报警信息,并启动设备联动控制系统进行应急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03473878A
公开(公告)日:2013-12-25
申请号:CN201310429013.6
申请日:2013-09-18
Applicant: 安徽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堆煤矸石山自燃监测预警系统,通过在煤堆煤矸石山中分层布设多个温度传感器,建立远程控制系统,采集煤堆煤矸石山各层的温度数据,并无线传回主控计算机,实现对煤堆煤矸石山温度的实时监测;通过上位机软件实现温度的实时显示、曲线绘制、数据存储、分析、高温报警等功能,实时短信通知安全员,及时采取针对性防火措施,对火电厂、港口、矿区的地表煤堆煤矸石山自燃进行实时监控预警并采取有效的安全技术支持和指导。
-
公开(公告)号:CN113654906B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111006202.3
申请日:2021-08-30
Applicant: 安徽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承压水作用的智能加载式平面模型架测试装置,立式模型架包括长条形底座,以及竖直固定在长条形底座两端的立柱;两根立柱的同侧边沿之间可拆卸连接有多块挡板;多块挡板、两根立柱和长条形底座合围形成加载模拟区;加载机构位于加载模拟区的顶部开口处,且安装在两根立柱的顶端之间,并能够向加载模拟区内部竖向施加压力;承压水模拟机构包括置于加载模拟区底部的水袋,以及位于加载模拟区外部,且与水袋连接的控压组件。本发明提供的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使用操作简便,能有效解决现有平面相似模型架中存在的顶部荷载施加困难、应力场模拟不均、渗流场缺失、测试手段单一等缺陷,能够满足不同埋深模拟的试验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3654906A
公开(公告)日:2021-11-16
申请号:CN202111006202.3
申请日:2021-08-30
Applicant: 安徽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承压水作用的智能加载式平面模型架测试装置,立式模型架包括长条形底座,以及竖直固定在长条形底座两端的立柱;两根立柱的同侧边沿之间可拆卸连接有多块挡板;多块挡板、两根立柱和长条形底座合围形成加载模拟区;加载机构位于加载模拟区的顶部开口处,且安装在两根立柱的顶端之间,并能够向加载模拟区内部竖向施加压力;承压水模拟机构包括置于加载模拟区底部的水袋,以及位于加载模拟区外部,且与水袋连接的控压组件。本发明提供的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使用操作简便,能有效解决现有平面相似模型架中存在的顶部荷载施加困难、应力场模拟不均、渗流场缺失、测试手段单一等缺陷,能够满足不同埋深模拟的试验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08802838A
公开(公告)日:2018-11-13
申请号:CN201810620473.X
申请日:2018-06-15
Applicant: 安徽理工大学
IPC: G01V3/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V3/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作面开采岩层破坏井下顶底板钻孔电法监测方法,属于煤层勘探方法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步骤一、钻孔平面剖面位置确定;步骤二、钻孔参数确定;步骤三、钻孔电极电缆布设;步骤四、钻孔监测系统施工;步骤五、数据采集。本发明的监测方法通过扩大双钻孔间电法监测控制范围,使得垮落带或裂缝带的发育不会很快影响到钻孔电缆的电极耦合,能够较长时间的监测电阻率的动态变化,充分反映垮落带和裂缝带的动态发育过程,得到可靠的垮落带和裂缝带高度。
-
公开(公告)号:CN117972979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311681444.1
申请日:2023-12-08
Applicant: 安徽理工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30/18 , G01B11/02 , G01B11/16 , G06F119/12 , G06F113/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光缆位移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传感光缆耦合变形实际位移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传感光缆在不同围压下作用时,按照测量时间依次测量得到的测量位移和实际位移,并存储在数据库中;输入待预测的围压P0、测量时间和测量位移;以围压作为检索条件,在数据库中搜索;若数据库中存在与P0相同的P1,则使用P1对应的测量位移和实际位移计算P0对应的实际位移;反之,则在数据库中选取出按照围压大小顺序依次排列且与待预测的围压前后相邻的两个P2和P3,使用P2和P3对应的测量位移和实际位移计算P0的实际位移;本发明能够准确的计算出传感光缆的实际位移。
-
公开(公告)号:CN114370852B
公开(公告)日:2024-03-05
申请号:CN202111532797.6
申请日:2021-12-15
Applicant: 安徽理工大学
Abstract: 情况进行评价。本发明涉及一种工作面井地联合测试地面沉降盆地的精确评价方法及系统,地面沉降盆地位于地面上,方法包括:布置分布式测试系统,其包括:与工作面走向中心线平行的地面测线、第一竖向钻孔和第二竖向钻孔;通过沉降数据采集装置获取煤层采动过程中地面测线上布置的每个沉降监测装置的空间位置数据,在钻孔内部布置光纤传感器,钻孔数据采集模块获取每个光纤传感器发送的测试值;步数据分析系统评价:数据分析系统根据已有地质资料、由激光测试装置在不同监测时刻发送的多组位移数据、地面钻孔(56)对比文件贡彬.分布式光纤传感器在煤矿顶板中的应变监测研究《.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工程科技Ⅰ辑》.2021,(第01(2021)期),第B021-410页.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