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269414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1010164.8
申请日:2023-08-11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安徽水利开发有限公司
IPC: G01N31/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携式EDTA滴定法快速检测石灰活性的装置。该装置包括收纳箱,收纳箱内侧固定安装有隔板,所述隔板左侧设有缓冲垫,所述缓冲垫内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设有多个,所述卡槽内卡接有实验组件,所述卡槽的形状与实验组件对应,所述隔板右侧设有内槽,所述内槽内设有实验包,所述收纳箱上方可拆卸安装有密封盖,所述收纳箱外侧转动安装把手,所述密封盖内侧固定安装实验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便携性高,使用方便,通过EDTA滴定法对目标进行采样实验,使得在施工区域即可进行实验,无需繁杂的流程,节约检测时间,加快工程进度。
-
公开(公告)号:CN220626296U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322158609.9
申请日:2023-08-11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安徽水利开发有限公司
IPC: G01N31/1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携式EDTA滴定法快速检测石灰活性的装置。该装置包括收纳箱,收纳箱内侧固定安装有隔板,所述隔板左侧设有缓冲垫,所述缓冲垫内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设有多个,所述卡槽内卡接有实验组件,所述卡槽的形状与实验组件对应,所述隔板右侧设有内槽,所述内槽内设有实验包,所述收纳箱上方可拆卸安装有密封盖,所述收纳箱外侧转动安装把手,所述密封盖内侧固定安装实验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便携性高,使用方便,通过EDTA滴定法对目标进行采样实验,使得在施工区域即可进行实验,无需繁杂的流程,节约检测时间,加快工程进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124980B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411267900.2
申请日:2024-09-11
Applicant: 安徽水利开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模拟酸雨侵蚀路基路面材料的半动态淋滤装置,包括:架体;供液箱,其固定在架体上,供液箱内部有多个提拉隔板,多个提拉隔板将供液箱内部分隔为多个供液腔,每个供液腔上均连接有出液管,出液管上均安装有开关阀;喷淋罩,其与出液管连通,喷淋罩的底端面上安装有多个喷淋头;多个安装在架体上的土样淋滤筒,其上筒口分别位于多个喷淋罩的下方,多个喷淋头向土样淋滤筒内的土样均匀喷淋滤液;多个安装在架体上的滤液控制阀,其上阀口分别与多个土样淋滤筒的下筒口对接;多个透明滤液收集箱,其分别与多个滤液控制阀下阀口连接。该装置能有效模拟软土路基路面材料受酸雨侵蚀,实现灵活高效的淋滤试验。
-
公开(公告)号:CN118932814B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410978628.2
申请日:2024-07-22
Applicant: 安徽水利开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路基路面恒温系统,涉及道路温度控制技术领域,包括设于路面下方地面换热组件;埋设于地下的地埋管换热装置;管路组件;热泵机组,地埋管换热装置连接热泵机组;热泵机组连接地面换热组件;太阳能装置,太阳能装置连接热泵机组;冷却水装置,冷却水装置连接热泵机组;相变储能装置,相变储能装置连接太阳能装置与冷却水装置;相变储能装置可输入太阳能装置中的热水以换热储能,并将换热后的冷却水输出至冷却水装置中以蓄冷;相变储能装置可输入冷却水装置中的冷却水以将其加热升温,并将升温水通过管路组件输出至热泵机组以供热。本发明综合利用多种形式能源实现不同季节的路基路面热平衡调节。
-
公开(公告)号:CN118832722B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1310387.0
申请日:2024-09-20
Applicant: 安徽水利开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搅拌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混凝土添加剂混合搅拌装置,包括:搅拌主体,其顶部设有进料口;搅拌主体的上方设有用于向搅拌主体内均匀输送添加剂的输送主体;输送主体沿进料口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输送主体依据搅拌主体的搅拌速度调整输送添加剂的量。输送主体使得钢纤维能够均匀的掉落至搅拌主体内,防止钢纤维成团落入搅拌主体内而使得搅拌机构对部分钢纤维造成断裂损伤,提高钢纤维进料的均匀性,有利于钢纤维在混凝土内均匀的分布,以保证混凝土的性能;输送主体依据搅拌主体的搅拌速度调整输送钢纤维的量,在保证输送效率的同时,防止在搅拌速度低时,钢纤维在搅拌主体内堆积,进一步保证钢纤维添加的均匀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468382B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0526245.1
申请日:2024-04-29
Applicant: 安徽水利开发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E01D21/06 , E01D4/00 , E01D2/04 , G06F30/20 , G06F30/23 , G06F30/28 , G06Q50/08 , G06F17/16 , E01D101/34 , G06F113/08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AI的钢箱提篮拱桥施工应急指挥方法及系统,其中,方法包括:步骤1:监测钢箱提篮拱桥施工过程中的施工信息;步骤2:基于AI技术,获取线型与稳定性分析模型;步骤3:根据施工信息和线型与稳定性分析模型,确定稳定性分析结果;步骤4:根据稳定性分析结果,进行应急指挥。本发明的一种基于AI的钢箱提篮拱桥施工应急指挥方法及系统,监测钢箱提篮拱桥施工过程中的施工信息,同时,构建线型与稳定性分析模型。将施工信息输入线型与稳定性分析模型确定稳定性分析结果,基于稳定性分析结果进行应急指挥,及时纠正不稳定因素,提高了钢箱提篮拱桥施工过程的施工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640824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11910437.9
申请日:2024-12-24
Applicant: 安徽水利开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态绿化护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可有效防止水土流失的隧道洞口生态绿化护坡,包括水泥坡体,所述水泥坡体呈之字形贴合于坡面处,水泥坡体上下两端与坡面抵接处固定有锚杆,水泥坡体上有序安装有多个种植壳体;还包括遮挡机构,所述遮挡机构设置于种植壳体顶部,包括转杆二,所述转杆二为两组对称固定连接于种植壳体内壁。本发明通过利用降雨量的变化,能够对刚种植的绿化种子与土壤进行阻挡防护,避免因降雨量太大导致刚种植的种子与土壤会被冲刷脱离而出,造成绿化覆盖失败,待雨后还需要重新进行人工检查并对冲刷完的种植壳体处理,可有效的降低人工的劳动强度,并对绿植很好地进行防护,并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对坡面进行冲刷。
-
公开(公告)号:CN118979507A
公开(公告)日:2024-11-19
申请号:CN202411062477.2
申请日:2024-08-05
Applicant: 安徽水利开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岩土工程边坡防滑坡技术领域,公开了便于加固支护坡体效果的岩土工程边坡防滑坡结构,包括两个架体和尼龙网,两个所述架体通过螺栓进行拼装,且架体通过螺钉固定在岩土壤上,两个所述架体相对的一端设置有挂钩可将尼龙网勾住,保证尼龙网可紧密和岩土壤贴合;所述蓄水机构包括收集槽、槽二、分隔板、气囊、挡板和蓄水单元;本发明通过在蓄水机构的作用下可进行蓄水作业之后,可自动排放驱动着排水机构,将滤网上由于水流冲刷下的土壤刮动至引导槽中进行收集,方便后续在重新填满在岩土壤中。以此可减少部分的水土流失,同时在尼龙网的设置下也可减少雨水对岩土壤的冲刷,两者相互结合可提高植被的存活率,减少滑坡的产生。
-
公开(公告)号:CN118832722A
公开(公告)日:2024-10-25
申请号:CN202411310387.0
申请日:2024-09-20
Applicant: 安徽水利开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搅拌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混凝土添加剂混合搅拌装置,包括:搅拌主体,其顶部设有进料口;搅拌主体的上方设有用于向搅拌主体内均匀输送添加剂的输送主体;输送主体沿进料口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输送主体依据搅拌主体的搅拌速度调整输送添加剂的量。输送主体使得钢纤维能够均匀的掉落至搅拌主体内,防止钢纤维成团落入搅拌主体内而使得搅拌机构对部分钢纤维造成断裂损伤,提高钢纤维进料的均匀性,有利于钢纤维在混凝土内均匀的分布,以保证混凝土的性能;输送主体依据搅拌主体的搅拌速度调整输送钢纤维的量,在保证输送效率的同时,防止在搅拌速度低时,钢纤维在搅拌主体内堆积,进一步保证钢纤维添加的均匀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378325A
公开(公告)日:2024-07-23
申请号:CN202410467919.5
申请日:2024-04-18
Applicant: 安徽水利开发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30/1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间受限连续梁端部钢束布置优化方法。以箱梁底缘为X轴,锚固断面为Y轴,建立坐标系,并确定满足张拉尺寸要求的上排钢束和中间钢束锚固的最小位置X1、X2,并布置补偿钢束。将补偿钢束的一端锚固在X=0位置,另一端锚固于点Xi位置;根据优化后上排钢束的起弯点位置,调整补偿钢束以及下排钢束的锚固位置X3,使优化后的钢束对箱梁上缘和底缘产生的压应力σ'(x)不小于原钢束f1(x)、原钢束f2(x)、原钢束f3(x)产生的最小压应力σ(x)。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解决了端部空间不足无法张拉的问题,化解了端部空间的限制条件,扩展了预应力混凝土梁桥的应用场景。与单端张拉相比较,有效的减小了预应力钢绞线的摩阻损失,保证了预应力的有效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