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330133A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210864986.1
申请日:2022-07-21
Applicant: 安徽省农村综合经济信息中心(安徽省农业气象中心) ,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 安徽智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气象因子效应的中籼稻米品质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采用加权求和法,构建中籼稻米品质指数;S2、确定稻米品质形成关键期和最佳形成温度;S3、计算温度系数;S4、计算辐射系数;S5、计算气温日较差系数;S6、计算综合气象条件指数;S7、依据S6获得的综合气象条件指数和S1获得的中籼稻米品质指数,采用回归方法建立中籼稻米品质评价模型。本发明将中籼稻米品质分4个等级,采用聚类分析,确定中籼稻米不同品质等级对应的综合气象条件指数。
-
公开(公告)号:CN112710338A
公开(公告)日:2021-04-27
申请号:CN202110089628.3
申请日:2021-01-22
Applicant: 安徽农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安徽省农村综合经济信息中心(安徽省农业气象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特别涉及一种便携式农业小气候梯度观测杆,包括伸缩杆、底座、动力单元以及传感器,所述的伸缩杆固定在底座上,伸缩杆由多个直杆套接而成,动力单元用于驱动伸缩杆伸长或缩短,传感器设置有多个,分别分布在伸缩杆的顶部、杆身以及底座上,底座固定在土壤中;还公开其控制方法。通过设置伸缩杆,在其不同高度上设置传感器,实现不同高度的果树、茶树等环境参数采集;同时,底座下方也设置传感器对土壤参数进行采集。动力单元自动控制伸缩杆伸出和缩回,可根据需要进行自动控制,无需人工操作,该观测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18917679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0878737.7
申请日:2024-07-02
Applicant: 安徽省农村综合经济信息中心(安徽省农业气象中心)
IPC: G06Q10/0637 , A01G22/22 , G06Q10/067 , G06Q50/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气候变化智慧适应型一季稻生育期模式构建方法,构建了一种耦合一季稻生育期模型的气候生产潜力评估模型,并设计提出了一季稻不同播期情景气候变化背景下高产性、稳产性、高稳产性量化评估方法。应用本发明可对历年不同播期情景的气候生产潜力进行动态模拟,然后基于高产性、稳产性、高稳产性评估方法,对一季稻不同种植情景的气候适宜性情况进行量化评估,进而筛选出适应气候变化趋势的一季稻生育期安排模式。本发明适用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优化调整一季稻种植结构,能够有效提升一季稻种植应对气候变化及气候资源高效利用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4526963A
公开(公告)日:2022-05-24
申请号:CN202210049680.0
申请日:2022-01-1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安徽省农村综合经济信息中心(安徽省农业气象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雾滴谱仪的采样装置,所述雾滴谱仪设置在底板上,所述底板上设有气泵和温控器,所述气泵输出端与雾滴谱仪进气端相连,所述驱动组件设于底板内,所述固定架设于底板上,所述温控器设于固定架内,所述固定架的一端与驱动组件相连,所述固定架的另一端活动卡接设于底板内,所述竖向调整组件设于固定架侧壁上,所述横向调整组件设于固定架上壁上,所述固定环设于横向调整组件和竖向调整组件上,所述折叠管的一端连接气泵进气口,所述折叠管另一端活动设于固定环上。本发明通过控制采样件进行旋转、伸缩运动来实现对同一高度下不同位置的辐射雾进行采样,对大雾天气局部地区的陆地交通中的特定路段提供更为针对性的预报服务。
-
公开(公告)号:CN218218526U
公开(公告)日:2023-01-06
申请号:CN202221896271.6
申请日:2022-07-21
Applicant: 安徽省农村综合经济信息中心(安徽省农业气象中心) , 安徽智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农业气象用农田灾害预警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安装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朝上并固定连接有安装框,所述安装框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竖杆,所述竖杆的侧壁上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设有信号监测机构,所述安装框的内侧设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上端设有报警器,所述安装框的内侧设有加湿器,所述加湿器上连接有供水管,所述底座的上端设有二氧化碳罐,所述安装框的侧壁上设有与二氧化碳罐连接的喷气机构,所述安装框的顶部设有散热扇。本实用新型能够对大棚内部不同高度进行气象监测,能够获得大棚内部更加全面的气象数据,并能实现大棚内部降温、加湿和二氧化碳补充。
-
公开(公告)号:CN214277017U
公开(公告)日:2021-09-24
申请号:CN202120180811.X
申请日:2021-01-22
Applicant: 安徽农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安徽省农村综合经济信息中心(安徽省农业气象中心)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特别涉及一种便携式农业小气候梯度观测杆,包括伸缩杆、底座、动力单元以及传感器,所述的伸缩杆固定在底座上,伸缩杆由多个直杆套接而成,相邻的两个直杆之间设置有密封单元避免雨水或灰尘进入伸缩杆内部,动力单元用于驱动伸缩杆伸长或缩短,传感器设置有多个,分别分布在伸缩杆的顶部、杆身以及底座上,底座固定在土壤中。通过设置伸缩杆,在其不同高度上设置传感器,实现不同高度的果树、茶树等环境参数采集;同时,底座下方也设置传感器对土壤参数进行采集。动力单元自动控制伸缩杆伸出和缩回,可根据需要进行自动控制,无需人工操作,该观测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同时,密封单元的设置,可以大幅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8464723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531991.X
申请日:2024-04-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安徽智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1N15/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级雾滴筛分系统及其性能评估方法,本发明涉及雾滴筛分系统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设置三级雾滴粒径筛分系统,模拟分析了系统关键参数对筛分效率的影响,实现了对雾滴多个粒径段的高效筛分,为多种雾滴谱测量系统的性能表征提供一种重要的技术装置,基于虚拟冲击原理将雾滴按照粒径分为四个粒径段,运用流体仿真软件分析了筛分系统中收集腔直径、喷嘴与收集腔的间距对筛分效率的影响,实现了2到20μm雾滴的高效筛分,平均筛分效率为75.4%,对小于10μm雾滴的筛分效率高达88%以上。设计实验方案,对仿真结果进行了验证,实验与仿真的平均筛分效率的偏差约为3.5%,为雾滴谱测量系统的性能表征装置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8500835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531990.5
申请日:2024-04-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安徽智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1N1/22 , G01N1/10 , G01N15/02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雾滴采样器,本发明涉及雾滴采样技术领域,包括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第四管道、第五管道和第六管道,所述第一管道设置为雾滴采样系统的进气口,所述第一管道的形状设置为圆柱形或者喇叭形,所述第二管道的形状设置为圆柱形,所述第三管道用于对气流进行加速,所述第三管道的型面设置为平滑型面,且设置为维氏曲线型面。该雾滴采样器通过将第一管道的形状设置为喇叭状,第四管道的尺寸设置为25mm的六段式结构,能够有效提高采集效率和准确性,通过将采样流量设置为1000L/min时既能保证采样系统有较高的采样效率,也能减少雾滴粒子粒径的变化幅度。
-
公开(公告)号:CN214277018U
公开(公告)日:2021-09-24
申请号:CN202120181789.0
申请日:2021-01-22
Applicant: 安徽农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安徽智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特别涉及一种茶园温湿度测量杆,包括伸缩杆、底座以及驱动单元,所述的伸缩杆包括第一直杆、第二直杆以及第一滑动套筒,驱动单元驱动第一直杆在第二直杆中伸缩,第一直杆位于第二直杆上端的杆身上安装有第一组传感器,第一滑动套筒套设在第二直杆的杆身上且可上下滑移,第一滑动套筒上安装有第二组传感器,第二直杆的下端通过底座固定插置于泥土中。茶园内茶树的高度一般较矮,其整体高度上的温度分布一般有两个梯度,这里通过两组传感器可以方便的采集到不同梯度的温湿度数据,同时,茶树的高低层次不齐,这里将两组传感器的高度都设置为可调节的,极大的提高了测量杆的适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208225279U
公开(公告)日:2018-12-11
申请号:CN201820901092.4
申请日:2018-06-12
Applicant: 安徽智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8C17/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远程无线发射控制器,包括电阻R1、电容C1、电感L1、电位器RP1和三极管VT1,电阻R1一端分别连接输入信号Vi、电感L1、电容C1和电阻L1,电容C1另一端分别连接电感L1另一端和电阻R1另一端,电感L2另一端连接电容C2,电容C2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2、电阻R3和三极管VT1基极,电阻R2另一端分别连接电感L4、电阻R4、接地电容C3、电位器RP3一端、电容C5和电感L3,电感L4另一端连接电源VCC2,电阻R4另一端连接三极管VT1发射极,三极管VT1集电极分别连接电位器RP1一端和电容C4。本实用新型远程无线发射控制器线圈L3上的电压最大可达45V,信号发射效率高,电路结构简单,成本低,体积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