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644279A
公开(公告)日:2021-11-12
申请号:CN202110947993.3
申请日:2021-08-18
Applicant: 山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AuCu‑Cu2O复合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应用,属于锂空气电池电极催化材料制备技术领域。该纳米AuCu‑Cu2O复合催化剂以Al、Au、Cu为原料,在强碱性溶液中腐蚀,其次在空气中进一步氧化,制备出了具有双通道结构的纳米AuCu‑Cu2O复合材料,其结构单元纳米颗粒之间的空隙为电池的反应提供了充足的反应空间,三维双连续的纳米孔道结构具有高比表面积丰富的活性位点,制备方法简单,目标材料损耗少,适合大规模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5975191A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211723757.4
申请日:2022-12-30
Applicant: 山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
IPC: C08G73/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固性含硅聚酰亚胺树脂预聚体、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具体公开了一种如式(I)所示的含硅聚酰亚胺树脂预聚体,其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将二酐单体与二胺溶液混合后进行缩合加成反应,得到反应液A;(2)将封端剂加入至反应液A中反应完全,得到反应液B;(3)将反应液B进行亚胺化,得到所述含硅聚酰亚胺树脂预聚体。同时公开了由上述含硅聚酰亚胺树脂预聚体经模压成型制备得到的含硅聚酰亚胺树脂及其模压成型方法。本发明制备的热固性的含硅聚酰亚胺树脂改善了树脂的理化性质及可加工性。本发明的操作简便,加工窗口较宽,适合工业进行大批量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4471706B
公开(公告)日:2022-12-09
申请号:CN202210161339.4
申请日:2022-02-22
Applicant: 山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
IPC: B01J31/04 , B01J35/06 , B01J35/10 , B01J37/34 , B82Y30/00 , B82Y40/00 , C07K5/037 , C07K1/113 , C07K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机骨架纳米纤维管的制备方法,属于纳米材料制备和应用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开环,酯化,取代反应等制备了双亲性生物超分子,其中脂肪醇脂肪链作为疏水部,谷胱甘肽作为亲水部分,亲疏水部分以二硫键进行连接,具有氧化还原响应,适宜浓度双亲性生物超分子在选择溶剂水中通过控制超声功率及时间,可自组装成中空结构纳米纤维管。本发明制备的纳米纤维管尺寸分布均匀、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活性位点多,且本发明的技术路线简单,易于控制,原料的成本低廉,来源广泛,适宜进行大规模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3782827B
公开(公告)日:2023-03-31
申请号:CN202111078836.X
申请日:2021-09-15
Applicant: 山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
IPC: H01M10/056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固态电解质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可降解电池领域。所述固态电解质薄膜以纤维素气凝胶为骨架,以胶状瓜儿豆胶电解质为填充物。通过步骤1,制备纤维素气凝胶;步骤2,制备胶状瓜儿豆胶电解质;步骤3,制备固态电解质薄膜:将所述胶状瓜儿豆胶电解质掺杂入所述纤维素气凝胶中,制备固态电解质薄膜。本发明工艺简单,成本低廉,适用于大规模生产,所制备的固态电解质薄膜可以有效的抑制锌枝晶的产生,使得整个电池具有良好的电化学稳定性,高比容量以及良好的电化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4039033A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2111306638.4
申请日:2021-11-05
Applicant: 山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
IPC: H01M4/134 , H01M4/1395 , H01M4/38 , H01M4/66 , H01M4/80 ,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锂金属电池负极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氧化亚铜原位包覆泡沫铜/锂金属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提供了一种表面改性泡沫铜3D集流体,以泡沫铜为骨架材料,泡沫铜表面原位氧化生成氧化亚铜;通过采用循环伏安法对经过清洗、干燥后的泡沫铜进行表面氧化处理后干燥得到表面改性泡沫铜3D集流体。本发明得到了一种能够抑制锂枝晶生长,提高锂金属负极长循环稳定性和高倍率性能的具有二级结构的锂金属电池用3D集流体。该3D集流体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锂离子扩散系数以及优异的电导率,表现出优异的长循环稳定性能和高倍率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3782827A
公开(公告)日:2021-12-10
申请号:CN202111078836.X
申请日:2021-09-15
Applicant: 山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
IPC: H01M10/056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固态电解质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可降解电池领域。所述固态电解质薄膜以纤维素气凝胶为骨架,以胶状瓜儿豆胶电解质为填充物。通过步骤1,制备纤维素气凝胶;步骤2,制备胶状瓜儿豆胶电解质;步骤3,制备固态电解质薄膜:将所述胶状瓜儿豆胶电解质掺杂入所述纤维素气凝胶中,制备固态电解质薄膜。本发明工艺简单,成本低廉,适用于大规模生产,所制备的固态电解质薄膜可以有效的抑制锌枝晶的产生,使得整个电池具有良好的电化学稳定性,高比容量以及良好的电化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3772791A
公开(公告)日:2021-12-10
申请号:CN202111078853.3
申请日:2021-09-15
Applicant: 山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
IPC: C02F1/469 , D01F9/22 , D01F1/10 , C02F10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支撑多孔碳纤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电容去离子化技术领域。所述自支撑多孔碳纤维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向聚丙烯腈、聚乙烯吡咯烷酮和有机溶剂的混合溶液中添加SnCl2得到前体溶液,将前体溶液进行静电纺丝得到初生纳米纤维膜;步骤2,将所述初生纳米纤维膜依次进行预氧化、碳化、还原处理得到多孔Sn‑碳纳米纤维复合材料;步骤3,将所述多孔Sn‑碳纳米纤维复合材料在酸溶液中进行酸处理得到所述自支撑多孔碳纤维材料。本发明制备的自支撑多孔碳纤维材料,具有极大的比表面积、良好的机械性能和柔性,且兼具高的电容容量、循环使用寿命和优秀电导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381020B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10093755.5
申请日:2022-01-26
Applicant: 山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
IPC: C08J3/075 , C08L51/08 , C08L1/28 , C08L65/00 , C08L25/18 , C08F283/06 , C08F220/06 , C08F222/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应变可自愈导电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智能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该高应变可自愈导电水凝胶以甲基丙烯酸和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四甲基乙二胺为催化剂,导电物质为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盐),增强剂为羧甲基纤维素,在除氧条件下制备而成。利用以上原料制备的导电水凝胶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及柔韧性,同时导电水凝胶粘附力强,可自愈合,可用于构筑较高传感灵敏度的柔性传感器。
-
公开(公告)号:CN114471706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210161339.4
申请日:2022-02-22
Applicant: 山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
IPC: B01J31/04 , B01J35/06 , B01J35/10 , B01J37/34 , B82Y30/00 , B82Y40/00 , C07K5/037 , C07K1/113 , C07K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机骨架纳米纤维管的制备方法,属于纳米材料制备和应用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开环,酯化,取代反应等制备了双亲性生物超分子,其中脂肪醇脂肪链作为疏水部,谷胱甘肽作为亲水部分,亲疏水部分以二硫键进行连接,具有氧化还原响应,适宜浓度双亲性生物超分子在选择溶剂水中通过控制超声功率及时间,可自组装成中空结构纳米纤维管。本发明制备的纳米纤维管尺寸分布均匀、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活性位点多,且本发明的技术路线简单,易于控制,原料的成本低廉,来源广泛,适宜进行大规模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4381020A
公开(公告)日:2022-04-22
申请号:CN202210093755.5
申请日:2022-01-26
Applicant: 山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
IPC: C08J3/075 , C08L51/08 , C08L1/28 , C08L65/00 , C08L25/18 , C08F283/06 , C08F220/06 , C08F222/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应变可自愈导电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智能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该高应变可自愈导电水凝胶以甲基丙烯酸和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四甲基乙二胺为催化剂,导电物质为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盐),增强剂为羧甲基纤维素,在除氧条件下制备而成。利用以上原料制备的导电水凝胶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及柔韧性,同时导电水凝胶粘附力强,可自愈合,可用于构筑较高传感灵敏度的柔性传感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