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781791B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2210236418.7
申请日:2022-03-11
Applicant: 山东高速建设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 同济大学
IPC: G06Q10/0635 , G06Q10/04 , G06Q50/26 , G08G1/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全息感知数据的高速服务区风险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待识别的高速服务区的感知设备所采集的全息感知数据;将高速服务区划分为多个功能区域,并将每个功能区域划分为多个栅格,确定风险识别与预警的时段长度;获取各功能区域的各栅格的行人风险指数并确定行人风险评价阈值;获取各功能区域的各栅格的当前车辆风险指数并确定当前车辆风险评价阈值;获取各功能区域的各栅格的预测车辆风险指数并确认预测车辆风险评价阈值;判断不同是否存在栅格的风险指数大于对应的评价阈值,若是,判断该栅格存在风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能够对不同区域的风险大小进行量化分析,全面、有效识别、预警服务区不同等级的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4419874A
公开(公告)日:2022-04-29
申请号:CN202111413903.9
申请日:2021-11-25
Applicant: 山东高速建设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路侧感知设备数据融合的目标行车安全风险预警方法,用于对目标车辆进行风险预警,包括以下步骤:S1:获取路侧感知设备的传感数据,所述路侧感知设备设于待预警区域路侧,所述待预警区域内行驶目标车辆;S2:对所述路侧感知设备获取的传感数据进行数据融合,获取融合数据;S3:根据所述融合数据对待预警区域进行多目标跟踪;S4:基于所述多目标跟踪结果获取待预警区域中目标车辆的行车安全风险场;S5:筛选行车安全风险场中对目标车辆风险高于风险阈值的物体并发出预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够准确高效的对目标车辆进行风险预警。
-
公开(公告)号:CN112562405A
公开(公告)日:2021-03-26
申请号:CN202011358042.4
申请日:2020-11-27
Applicant: 山东高速建设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 同济大学 , 山东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雷达/视频信号处理技术与交通安全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一种雷达视频智能融合与预警方法及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安装在同一位置的雷视一体机、边缘计算机、RSU传输设备;所述雷视一体机用于采集实时雷达/视频数据;所述边缘计算机用于对所采集数据进行存储、分析与处理;所述RSU路侧单元用于将数据通过无线网络进行通信;所述方法包括设备安装、数据采集、分析与处理,风险预警等步骤;本发明能够对雷达数据和视频数据进行动态融合,提高目标物的识别精度,并根据设定风险阈值对道路使用者进行预警。
-
公开(公告)号:CN114419874B
公开(公告)日:2023-12-26
申请号:CN202111413903.9
申请日:2021-11-25
Applicant: 山东高速建设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路侧感知设备数据融合的目标行车安全风险预警方法,用于对目标车辆进行风险预警,包括以下步骤:S1:获取路侧感知设备的传感数据,所述路侧感知设备设于待预警区域路侧,所述待预警区域内行驶目标车辆;S2:对所述路侧感知设备获取的传感数据进行数据融合,获取融合数据;S3:根据所述融合数据对待预警区域进行多目标跟踪;S4:基于所述多目标跟踪结果获取待预警区域中目标车辆的行车安全风险场;S5:筛选行车安全风险场中对目标车辆风险高于风险阈值的物体并发出预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够准确高效的对目标车辆进行风险预警。
-
公开(公告)号:CN114781791A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2210236418.7
申请日:2022-03-11
Applicant: 山东高速建设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全息感知数据的高速服务区风险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待识别的高速服务区的感知设备所采集的全息感知数据;将高速服务区划分为多个功能区域,并将每个功能区域划分为多个栅格,确定风险识别与预警的时段长度;获取各功能区域的各栅格的行人风险指数并确定行人风险评价阈值;获取各功能区域的各栅格的当前车辆风险指数并确定当前车辆风险评价阈值;获取各功能区域的各栅格的预测车辆风险指数并确认预测车辆风险评价阈值;判断不同是否存在栅格的风险指数大于对应的评价阈值,若是,判断该栅格存在风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能够对不同区域的风险大小进行量化分析,全面、有效识别、预警服务区不同等级的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7868782B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311732195.4
申请日:2023-12-16
Applicant: 山东省高速养护集团有限公司 , 山东高速建设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IPC: E21B44/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风钻钻杆的转速优化钻爆参数的方法,属于施工爆破技术领域,包括步骤S1.使用传感器模块测得钻杆转速,步骤S2.使用物联网模块和网络优化模块将测得数据上传至云端;步骤S3.使用时间序列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分析处理和预测存储的数据,实现钻爆参数优化;步骤S4.输出及反馈;本方法通过实时采集风钻钻孔数据,使用时间序列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分析处理和预测数据,实现钻爆参数优化,工作人员根据输出结果对钻爆参数进行调整,最后将结果反馈至现场,实现钻爆参数的动态调整;能够有效保证光爆效果、提高光爆效率,具有参数调整处理效果好、能有效保证光爆效果、实现钻爆参数的动态调整,达到好的经济效益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8065909A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410160644.0
申请日:2024-02-05
Applicant: 山东省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 山东高速建设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临近建筑物下穿隧道微震爆破结构及施工方法,临近建筑物下穿隧道微震爆破结构包括:上台阶面和下台阶面,所述上台阶面和所述下台阶面上分别设置有多组爆破孔。根据本发明通过所设置的上、下缓冲孔以及孔内的缓冲减震材料可以有效吸收爆破所产生的应力波,减少了应力波对围岩的扰动,提高了爆破成型效果,减少后期支护难度和对隧道上部建构筑物的影响;本申请中布置的上预裂孔在拱顶出创造出临空面,进一步减少爆破震动对上部建构筑物的影响;本申请中的爆破施工方法经济环保,所设的空孔在减少爆破振动的基础上,减少了装药量,节约了施工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6800464A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2310048561.8
申请日:2023-01-31
Applicant: 山东高速建设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 北京邮电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GHZ态的隐私保护身份认证方法和系统,所述方法包括:用户端向中继服务器发送认证请求,并在接收到返回的随机数r(i)后,准备n个GHZ态粒子,并将第二个粒子发送给中继服务器;用户端对第一、三个粒子进行量子门变换,并计算C(i)=m(i)||ID(i)⊕r(i)||m(i),将C(i)和第一、三个粒子发送给中继服务器;中继服务器对第二个粒子进行测量,得到测量结果R;用Bell态对第一、三粒子进行联合测量,得到测量结果B;中继服务器根据C(i)、R、B和r(i),确定是否身份认证通过。应用本发明可以不需要存储量子密钥,实现在隐蔽身份信息、交易信息等隐私的同时进行验证身份。
-
公开(公告)号:CN114607282A
公开(公告)日:2022-06-10
申请号:CN202210326320.0
申请日:2022-03-30
Applicant: 山东高速建设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 山东大学 , 山东高速济南绕城西线公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施工多形态水泥土搅拌桩的施工钻头及方法,包括套装在一起的内筒和外筒,且内筒下部延伸到外筒外,沿着外筒的径向方向在外筒的外壁上设有第一固定筒,在第一固定筒内设有可沿着其轴线方向伸缩的第一叶片,在第一叶片内固定有浆液管道,在第一固定筒上方的外管壁上还设有第一喷射孔;沿着内筒的径向方向在内筒的外壁上设有第二固定筒,在第二固定筒内设有可沿着其轴线方向伸缩的第二叶片,在第二叶片内固定有压缩气体管道和浆液管道,压缩气体管道和浆液管道可与第二叶片一起伸缩;在第二固定筒上方的内筒壁上方还设有第二喷射孔。
-
公开(公告)号:CN114171132A
公开(公告)日:2022-03-11
申请号:CN202110999660.5
申请日:2021-08-29
Applicant: 北京工业大学 , 山东高速建设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疲劳应力吸收层配合比设计方法,绘制沥青用量与物理力学指标关系图,以沥青用量为横坐标,将试验结果绘制成沥青用量与各项指标的关系曲线。求取相应于稳定度最大值的沥青用量a1、相应于密度最大的沥青用量a2以及相应的空隙率范围中值沥青用量a3,求取三者平均值作为最佳沥青用量的初始值OAC1。对五种不同油石比的混合料分别辗压成型,在应变控制加载模式下对沥青混合料进行四点弯曲疲劳寿命测试。对不同油石比的沥青混合料进行三组平行试验,结果取平均值,得到考虑疲劳寿命的最佳油石比OACfatigue。本方法提高所设计应力吸收层的疲劳性能,降低服役期间因疲劳裂缝产生二次病害的可能,延长路面使用寿命,便于养护。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