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817204A
公开(公告)日:2021-12-21
申请号:CN202111077912.5
申请日:2021-09-15
Applicant: 常州大学 , 四川大学 , 山本机械(苏州)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型高功率真空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包括底座、移动罐体、等离子体处理模块、固定罐体、控制系统和真空泵。所述等离子体处理模块具有用于固定绕满物料的物料桶和空的物料桶,所述物料桶之间排列有滚筒,绕满物料的物料桶上的物料从物料桶引出后,往复绕过各滚筒,最后缠绕于空的物料桶之上,位于滚筒之间安装有极板,所述的极板连接13.56MHz射频电源实现双输出放电而产生等离子体,对穿过其中的物料进行处理。本发明可实现对物料工业级射频(13.56MHz)双输出放电的等离子处理,通过等离子体光化学反应在物料表面接枝化学基团或聚合高分子膜,在不损伤基体的前提下,赋予材料表面新的性能,可满足产业化应用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8421030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897985.6
申请日:2024-07-05
Applicant: 四川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聚四氟乙烯技术领域,针对现有的粒子填充聚四氟乙烯复合材料存在的难以同时兼顾填料粒子在聚四氟乙烯聚合物基体中的分散、及其与聚合物之间的界面作用的问题,公开了一种粒子填充聚四氟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混料:将填料粒子、聚四氟乙烯加入空化溶剂中,进行超声处理,混匀,得到混合液;S2.分离干燥:将混合液分离,干燥,得到混合料;S3.预制坯件:将混合料置于模具中,压制,得到预制坯件;S4.烧结成型。聚四氟乙烯在超声振动产生的剪切作用下原纤化,使填料粒子与聚四氟乙烯聚合物具有更强的界面作用,从而提升聚四氟乙烯复合材料的结构均匀性、力学强度、耐蠕变性以及尺寸稳定性等。
-
公开(公告)号:CN118165445A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310388500.6
申请日:2023-04-12
Applicant: 四川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酰亚胺原位改性聚四氟乙烯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涉及聚四氟乙烯复合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聚酰亚胺原位改性聚四氟乙烯膜材料是由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备而成:聚四氟乙烯分散液70~99份,可溶性聚酰亚胺前驱体盐1~30份。本发明所制备的聚酰亚胺原位改性聚四氟乙烯膜材料力学强度优良、模量较高、耐蠕变性能好,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较低且薄膜结构均匀,性质稳定。同时该方法所用原料来源广泛,制备工艺简单,可实现大规模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9181178B
公开(公告)日:2021-05-07
申请号:CN201810981556.1
申请日:2018-08-27
Applicant: 四川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制备高导热聚四氟乙烯复合膜材料的方法,其主要内容是通过填料改性、高速混合、冷压成坯、烧结成型、车削成膜、压延定向的方法制备一种导热填料填充改性聚四氟乙烯的复合膜材料,并通过提高导热填料的含量,对多种兼具不同功能导热填料进行化学结构设计和成型工艺调控制备出填料分散形态和膜结构可控、力学性能、导电性能、耐腐蚀和耐磨损性能优良的高导热聚四氟乙烯基复合膜材料。本发明的高导热聚四氟乙烯复合膜材料具有膜结构可控、力学性能优良、功能性灵活可调、设备工艺简单、适合产业化的优点,在高性能化、功能化的PTFE复合膜材料领域具有显著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8943779B
公开(公告)日:2021-03-12
申请号:CN201810980426.6
申请日:2018-08-27
Applicant: 四川大学
IPC: B29D7/01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制备高填料填充量聚四氟乙烯复合膜材料的方法,其主要内容是通过高速混合、冷压成坯、烧结成型、车削成膜、压延后处理的方法制备一种无机填料填充量高达20wt%以上的聚四氟乙烯复合膜材料,并通过对多种不同功能无机填料分散形态的设计和制备工艺的调控制备出膜结构可控、力学性能、导电性能、导热性能和耐磨损性能优良的无机填料/聚四氟乙烯复合膜材料。本发明的高填料填充量聚四氟乙烯复合膜材料具有膜结构可控、力学性能优良、功能性灵活可调、设备工艺简单、适合产业化的优点,在高性能化、功能化的PTFE复合膜材料领域具有显著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8943779A
公开(公告)日:2018-12-07
申请号:CN201810980426.6
申请日:2018-08-27
Applicant: 四川大学
IPC: B29D7/01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制备高填料填充量聚四氟乙烯复合膜材料的方法,其主要内容是通过高速混合、冷压成坯、烧结成型、车削成膜、压延后处理的方法制备一种无机填料填充量高达20wt%以上的聚四氟乙烯复合膜材料,并通过对多种不同功能无机填料分散形态的设计和制备工艺的调控制备出膜结构可控、力学性能、导电性能、导热性能和耐磨损性能优良的无机填料/聚四氟乙烯复合膜材料。本发明的高填料填充量聚四氟乙烯复合膜材料具有膜结构可控、力学性能优良、功能性灵活可调、设备工艺简单、适合产业化的优点,在高性能化、功能化的PTFE复合膜材料领域具有显著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5538735B
公开(公告)日:2018-02-09
申请号:CN201510894284.8
申请日:2015-12-08
Applicant: 四川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有含量可控且连续有序α横晶层的聚丙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公开了一种在聚丙烯材料中制备大量有序α横晶的方法,其特点是聚丙烯和α成核剂按照一定配比混合造粒后,与纯的聚丙烯颗粒,经过微层共挤出装置熔融挤出,得到一种含有大量α横晶且α横晶二维有序的高韧性聚丙烯交替层状材料。本发明解决了普通制备工艺无法制备大量的、有序的α横晶,无法调控α横晶的含量等问题,而且本发明操作简单,可连续性生产,操作控制方便,质量稳定,生产效率高,具有广阔的工业化和市场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7286607A
公开(公告)日:2017-10-24
申请号:CN201710402598.0
申请日:2017-06-01
Applicant: 四川大学
IPC: C08L67/04 , C08L29/04 , C08L3/02 , C08K5/103 , C08K7/00 , C08K3/34 , B32B27/08 , B32B27/36 , B32B27/18 , B32B27/30 , B32B27/20 , B32B27/28 , B32B37/15 , B32B9/02 , B32B9/04
Abstract: 本发明是制备一种兼具优异水蒸气和氧气阻隔性能的交替层状生物降解高分子阻隔材料的方法,其主要内容是通过向水蒸气阻隔层中添加疏水性物质提高水蒸气阻隔性能及阻隔性能对湿度的稳定性、向氧气阻隔层中添加比表面积大的填料增加氧气的扩散路径而提高氧气阻隔性能;利用共挤出系统设计最外层为水蒸气阻隔层、内部氧气阻隔层和水蒸气阻隔层交替排列的多层结构,从而同时获得优良的水蒸气和氧气阻隔性能及阻隔对湿度的稳定性;并通过共挤过程中的拉伸、剪切力场使分散相及填料的尺寸和形态结构优化而进一步提高阻隔性能,且同时提高力学性能。该方法是一种连续生产过程,工艺简单,不同批次之间的产品质量指标稳定,可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具有广阔的工业化和市场前景,在复合材料理论研究和应用开发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3735490A
公开(公告)日:2014-04-23
申请号:CN201410004813.8
申请日:2014-01-06
Applicant: 四川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9C47/38 , B29B7/46 , B29B7/72 , B29B7/7461 , B29B9/06 , B29B9/12 , B29C47/385 , B29C47/6012 , B29C47/6087 , B29C47/92 , B29C2947/92704 , B29C2947/92828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制备药物缓释复合材料的方法,其主要内容是以生物降解高分子为基体和分散相,将按重量百分比为50~99%:50~1%的生物降解高分子基体和分散相,以及按生物降解高分子混合物总重量0.01~40%计的药物通过多级双向拉伸混合造粒一体化装置的挤出机进行熔融混合,实现负载药物的生物降解高分子共混物的结构定构,制备释放性能灵活可控的高分子载药基体,以满足不同的释药需求。该方法是一种连续生产过程,有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工艺简单,不同批次之间的产品质量指标稳定,可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应用范围广,具有广阔的工业化和市场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3417975A
公开(公告)日:2013-12-04
申请号:CN201310293429.X
申请日:2013-07-12
Applicant: 四川大学
IPC: A61K47/3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溶蚀型二氧化硅干凝胶药物缓释材料的制备办法,它是将占50~99%(重量)的硅原子均与烷氧基相连的有机硅氧烷、1~50%的烷氧基被部分取代为不易水解的烷基支链的有机硅氧烷和一定量的溶剂和酸催化剂在20~60oC下混合并搅拌10~120分钟,进行共水解和共缩聚,充分反应后加入占上述两种有机硅氧烷总重量0.1~50%的药物,完全溶解后再加入碱催化剂使水解产物快速交联,搅拌1~30分钟待产物固化后干燥得到。该办法能精确计算和控制药物负载量,所得材料形态尺寸可根据释药需求灵活可调。本发明工艺简单,生物相容性良好,对人体无毒,在适宜缓释应用的药物的可控释放和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