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271852A
公开(公告)日:2017-10-20
申请号:CN201710586720.4
申请日:2017-07-18
Applicant: 广东双新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 浙江大学华南工业技术研究院
IPC: G01R3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压暂降信息的复杂配电网故障定位方法。本发明步骤包括:(1)利用馈线监控终端上报的故障过流信息初步确定故障区段;(2)利用馈线监控终端上传的故障中电流向量信息确定故障点短路电流量;(3)利用各监测点上传的电压暂降信息及系统节点阻抗矩阵计算故障点短路电流量;(4)遍历系统中的各节点,计算短路电流偏差值,确定故障节点。本发明实现了复杂配电网的精确故障定位。对于分支线路较多、结构复杂的实际配电网,其定位结果较为准确,不受分支线的影响,且结果受接地电阻、负荷模型、故障类型影响较小,有利于缩短实际配电网故障巡线时间、用户停电时间,从而提高配电网可靠性指标。
-
公开(公告)号:CN107451685A
公开(公告)日:2017-12-08
申请号:CN201710587258.X
申请日:2017-07-18
Applicant: 广东双新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 浙江大学华南工业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配电自动化的配电网规划LCC模型。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面对逐年增长的分布式电源的并网数量,在配电自动化的环境中达到运行周期内总成本最小的目标。本发明在定位方案设计中首先设置逻辑变量,然后得到运行周期内节点负荷、分布式能源接入预测以及变电站的建设规划,最后在LCC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中加入以上信息的条件,可得到基于配电自动化的配电网规划LCC模型。本发明建立了寿命周期成本LCC函数,加入了折现系数,考虑了资金的时间成本,更长期全面的对寿命周期内各种成本进行计算,同时增加了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函数,从不同方面考量配网规划的经济型;本发明是一种全面、经济、可靠的配电网规划模型。
-
公开(公告)号:CN107271852B
公开(公告)日:2019-08-20
申请号:CN201710586720.4
申请日:2017-07-18
Applicant: 广东双新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 浙江大学华南工业技术研究院
IPC: G01R3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压暂降信息的复杂配电网故障定位方法。本发明步骤包括:(1)利用馈线监控终端上报的故障过流信息初步确定故障区段;(2)利用馈线监控终端上传的故障中电流向量信息确定故障点短路电流量;(3)利用各监测点上传的电压暂降信息及系统节点阻抗矩阵计算故障点短路电流量;(4)遍历系统中的各节点,计算短路电流偏差值,确定故障节点。本发明实现了复杂配电网的精确故障定位。对于分支线路较多、结构复杂的实际配电网,其定位结果较为准确,不受分支线的影响,且结果受接地电阻、负荷模型、故障类型影响较小,有利于缩短实际配电网故障巡线时间、用户停电时间,从而提高配电网可靠性指标。
-
公开(公告)号:CN107453408A
公开(公告)日:2017-12-08
申请号:CN201710586734.6
申请日:2017-07-18
Applicant: 广东双新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不确定性的微电网能量优化调度方法。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首先获取含有置信区间的负荷预测数据以及发电预测数据;然后设置最小化微电网运行成本的目标函数,包括发电成本、储能设备的运行费用、上级电网购电费用或售电收入;再然后建立含有置信区间的约束条件,并将不确定约束条件转化为确定性约束条件;步骤四:利用原对偶内点法求解该非线性优化问题,求得微电网运行成本最低的配置方案。本发明有效地提高了微电网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了微电网运行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7035253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0373122.4
申请日:2023-04-07
Applicant: 广东双新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1 , G06Q10/067 , G06Q50/06 , G06Q50/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园区综合能源系统的优化调度方法,包含:步骤一:建立园区综合能源系统结构,对园区特殊供能设备进行数学建模,表达其能量转化过程;步骤二:针对园区楼宇建筑,建立楼宇能量交换的数学模型,描述园区楼宇建筑的虚拟储能特性;步骤三:表达出园区综合能源系统多种资源可调节容量,根据可调节容量确定参与辅助服务的盈利函数;步骤四:生成和削减的方法将多种光照场景转化为一种光照场景,得到涵盖最多信息的光照场景;步骤五:结合步骤四得到的光照场景,建立确定性优化调度模型,求解模型得到相应的优化调度方法。本发充分利用了楼宇的虚拟储能特性,具有良好的调节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7451686B
公开(公告)日:2020-12-15
申请号:CN201710587263.0
申请日:2017-07-18
Applicant: 广东双新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随机预测误差的遗传算法的微电网能源优化方法。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建立微电网能源管理优化目标,设计微电网安全系数指标;通过线性加权求和法整合微电网能源管理优化目标;步骤2、初始化种群,进行全寿命周期运行仿真,设计遗传算法的两种交叉策略并进行优化操作;步骤3、建立考虑随机预测误差和随机遗传灾变的改进遗传算法的微网能源管理优化模型。本发明不但要考虑传统遗传算法中繁殖、基因交叉、基因突变和劣者淘汰等过程,还着重新添了两种交叉策略、种群随机灾变和敏感性变化对微网能源管理优化的影响;本发明在实际应用中有更快的收敛速度、更好的适应性和更强的鲁棒性。
-
公开(公告)号:CN107453353B
公开(公告)日:2020-04-17
申请号:CN201710586009.9
申请日:2017-07-18
Applicant: 广东双新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2J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代理系统的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故障恢复方法。本发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在所有母线和馈线处设置代理,形成多代理系统;且母线代理和馈线代理每隔Δt时间对各自监控的信息进行刷新,等待故障发生;步骤(2)故障发生后,各级代理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和相互之间的通信协同,完成故障诊断和隔离;步骤(3)故障隔离后,在多代理系统的基础上通过模糊推理方法完成故障恢复。本发明兼顾了分布式电源接入对故障恢复产生的影响以及备用馈线的距离和备用容量大小,同时将模糊系统加入到备用馈线选择的过程中,获得了更合理的故障恢复方案。实现了最大程度、最快速地故障恢复,保障了供电可靠性,提高了用户满意度。
-
公开(公告)号:CN109787286B
公开(公告)日:2024-12-24
申请号:CN201910117226.2
申请日:2019-02-15
Applicant: 广东双新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光伏低压安全控制及智能调节综合设备,包括测控装置,以及用于连接在光伏发电系统进线和扰动负载之间的操作开关;测控装置包括:连接操作开关的驱动控制模块,连接光伏发电系统进线的采集模块,以及分别连接驱动控制模块、采集模块的处理器;处理器用于连接终端;处理器接收并处理电能参数信息,得到处理结果;并在处理结果满足反孤岛调整条件时,生成反孤岛请求信号,并将反孤岛请求信号传输给终端;处理器还用于根据反孤岛执行信号,导通相应的操作开关,进而实现了实时的进行反孤岛处理,减少了消除孤岛的成本,提高了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384574A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310348675.4
申请日:2023-04-03
Applicant: 广东双新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6Q10/04 , G06Q50/06 , H02J3/00 , G06F18/15 , G06F18/2131 , G06F18/214 , G06F18/241 , G06N3/0442 , G06N3/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W‑LSTM的非参数负荷区间预测方法,步骤包括:S1,对收集的电力负荷数据集进行缺失值填补、异常值剔除;S2,将完成预处理的电力负荷时间序列数据集转换为监督学习数据集,并使用离散小波变换进行特征提取;S3,将提取特征向量输入以LQD为损失函数的LSTM神经网络,实现电力负荷区间预测。本发明使用W‑LSTM神经网络进行电力负荷区间预测时,使用离散小波变化挖掘了电力负荷时序特性,提高了LSTM神经网络的预测精度,同时利用LQD损失函数,便捷准确的实现了非参数负荷区间预测。
-
公开(公告)号:CN107451686A
公开(公告)日:2017-12-08
申请号:CN201710587263.0
申请日:2017-07-18
Applicant: 广东双新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随机预测误差的遗传算法的微电网能源优化方法。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建立微电网能源管理优化目标,设计微电网安全系数指标;通过线性加权求和法整合微电网能源管理优化目标;步骤2、初始化种群,进行全寿命周期运行仿真,设计遗传算法的两种交叉策略并进行优化操作;步骤3、建立考虑随机预测误差和随机遗传灾变的改进遗传算法的微网能源管理优化模型。本发明不但要考虑传统遗传算法中繁殖、基因交叉、基因突变和劣者淘汰等过程,还着重新添了两种交叉策略、种群随机灾变和敏感性变化对微网能源管理优化的影响;本发明在实际应用中有更快的收敛速度、更好的适应性和更强的鲁棒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