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008061A
公开(公告)日:2021-06-22
申请号:CN202110313901.6
申请日:2021-03-24
申请人: 广东工业大学
IPC分类号: F28D15/02
摘要: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超薄的仿生叶脉梯度吸液芯结构的均热板冷凝端,包括:冷凝端主体与中心吸液芯;冷凝端主体的第一端面上设置有冷凝中心以及仿生叶脉槽道;中心吸液芯设置于冷凝中心;仿生叶脉槽道沿冷凝中心往外周发散且与中心吸液芯相连通。通过在冷凝端主体上设置仿生叶脉槽道与中心吸液芯,中心吸液芯作为吸液中心,用于将均热板冷凝工质输向蒸发端;气体工质在冷凝端主体表面冷凝为液态,液态工质通过仿生叶脉槽道流动汇聚流向中心吸液芯,因此加快了工质回流速率,改善平板热管的冷凝回流性能,有利于传热工质的循环,提高了传热效率,使温度更快达到平衡,均温性更好。有效的解决现有的均热板回流不够完善,不利于传热介质的循环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008061B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2110313901.6
申请日:2021-03-24
申请人: 广东工业大学
IPC分类号: F28D15/02
摘要: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超薄的仿生叶脉梯度吸液芯结构的均热板冷凝端,包括:冷凝端主体与中心吸液芯;冷凝端主体的第一端面上设置有冷凝中心以及仿生叶脉槽道;中心吸液芯设置于冷凝中心;仿生叶脉槽道沿冷凝中心往外周发散且与中心吸液芯相连通。通过在冷凝端主体上设置仿生叶脉槽道与中心吸液芯,中心吸液芯作为吸液中心,用于将均热板冷凝工质输向蒸发端;气体工质在冷凝端主体表面冷凝为液态,液态工质通过仿生叶脉槽道流动汇聚流向中心吸液芯,因此加快了工质回流速率,改善平板热管的冷凝回流性能,有利于传热工质的循环,提高了传热效率,使温度更快达到平衡,均温性更好。有效的解决现有的均热板回流不够完善,不利于传热介质的循环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072946A
公开(公告)日:2020-12-11
申请号:CN202010886900.6
申请日:2020-08-28
申请人: 广东工业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滴发电装置及使用方法。所述液滴发电装置包括液滴发电单元和蓄电单元;所述液滴发电单元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绝缘底板、第一电极、聚四氟乙烯薄膜和第二电极,其中第二电极部分铺覆于聚四氟乙烯薄膜;所述第一电极还设置有与地面接触的地线;所述蓄电单元包括整流器和蓄电池,其中整流器通过导线分别与第一电极、第二电极连接,所述蓄电池与所述整流器连接。本发明提供的液滴发电装置能够有效利用低频无序的水运动能量,收集液滴与平板表面接触时产生的电能,结合类场效应晶体管的结构设计与高表面电荷密度,具有较高的发电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4731334A
公开(公告)日:2015-06-24
申请号:CN201510136265.9
申请日:2015-03-26
申请人: 广东工业大学
发明人: 余永权 , 刘丹云 , 温超聃 , 张穗聪 , 陈紫丹 , 詹桦 , 李小佳 , 关深墉 , 伍伟华 , 王炜塨 , 江文学 , 林伟 , 赵锐 , 汪明慧 , 何元烈 , 钟远博 , 温鼎铭 , 邓峻伟 , 翁海鹏 , 钟志勇 , 龙艺屏 , 林琳 , 王之桐
IPC分类号: G06F3/01
CPC分类号: G06F3/01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间手态交互式海上丝路动态历史GIS系统及实现方法,系统包括:动作捕捉模块,用于实时捕获人体骨骼部位的运动数据和人体手指的动作数据,从而得到三维手态数据;服务器,用于接收得到的三维手态数据,并根据接收的数据进行相应的数据处理;显示模块,用于根据数据处理的结果进行大屏幕动态显示,从而实现历史海上丝路的三维动态显示以及21世纪“一带一路”战略下海上丝路的信息显示。本发明采用了空间手态交互这一非接触的方式,操作起来十分方便,且动作捕捉模块捕捉的是实时手态三维数据,动态显示性能较好,也提高了用户的操作体验。本发明可广泛应用于显示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5213819A
公开(公告)日:2022-10-21
申请号:CN202210702169.6
申请日:2022-06-20
申请人: 华南师大(清远)科技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 , 广东工业大学
摘要: 本发明属于传热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铜材表面微纳复合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铜材表面微纳复合结构包括铜材基体和微纳复合结构;微纳复合结构形成于铜材基体的表面,微纳复合结构包括丘陵状凹坑和鳞片状纹理,鳞片状纹理形成于丘陵状凹坑的表面。本发明铜材表面微纳复合结构,通过对铜材表面进行结构改性,能够明显提高铜材的临界热流密度和换热系数,临界热流密度高达141.4W/cm2,最大换热系数高达8.7W/(cm2·K);同时由于本发明铜材表面微纳复合结构是塑性变形和腐蚀共同作用的结果,由此产生的微纳复合结构将牢牢地存在于铜材表面,有良好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028565A
公开(公告)日:2020-12-04
申请号:CN202010768826.8
申请日:2020-08-03
申请人: 广东工业大学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再生粗骨料海水海砂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包括一定配比的水泥、天然粗骨料、海砂、再生粗骨料、海水、粉煤灰、硅灰、附加水、减水剂制成,通过在采用一定配比的粉煤灰和粉煤灰作为矿物掺合料,替代部分水泥,可以提高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抗压、抗折强度,采用再生粗骨料代替部分天然粗骨料,可充分回收利用建筑废料,并且,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简单易操作,所制备的再生粗骨料海水海砂混凝土耐久性和力学性能都得到了提高,可很好地应用于建筑工程中。
-
公开(公告)号:CN204595765U
公开(公告)日:2015-08-26
申请号:CN201520175277.8
申请日:2015-03-26
申请人: 广东工业大学
发明人: 余永权 , 刘丹云 , 温超聃 , 张穗聪 , 陈紫丹 , 詹桦 , 李小佳 , 关深墉 , 伍伟华 , 王炜塨 , 江文学 , 林伟 , 赵锐 , 汪明慧 , 何元烈 , 钟远博 , 温鼎铭 , 邓峻伟 , 翁海鹏 , 钟志勇 , 龙艺屏 , 林琳 , 王之桐
IPC分类号: G06F3/01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空间手态交互式海上丝路动态历史GIS系统,包括三维手态数据捕捉模块、服务器和大屏幕动态显示模块,所述三维手态数据捕捉模块的输出端通过服务器进而与大屏幕动态显示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三维手态数据捕捉模块和大屏幕动态显示模块均位于服务器的上方。本实用新型增设了三维手态数据捕捉模块,从而通过人体手态动作信号控制显示内容,采用了空间手态这一非接触的方式取代手动按压鼠标或手动触摸显示屏的方式,使用户只需通过手部动作就能观看过去各朝代的海上丝绸之路演化历程、港口概况和现在“一带一路”战略下的海上丝绸之路,操作起来十分方便,且也提高了用户的操作体验。本实用新型可广泛应用于显示设备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212543673U
公开(公告)日:2021-02-12
申请号:CN202021847877.1
申请日:2020-08-28
申请人: 广东工业大学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液滴发电装置。所述液滴发电装置包括液滴发电单元和蓄电单元;所述液滴发电单元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绝缘底板、第一电极、聚四氟乙烯薄膜和第二电极,其中第二电极部分铺覆于聚四氟乙烯薄膜;所述第一电极还设置有与地面接触的地线;所述蓄电单元包括整流器和蓄电池,其中整流器通过导线分别与第一电极、第二电极连接,所述蓄电池与所述整流器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滴发电装置能够有效利用低频无序的水运动能量,收集液滴与平板表面接触时产生的电能,结合类场效应晶体管的结构设计与高表面电荷密度,具有较高的发电效率。(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