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727397A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311739839.2
申请日:2023-12-18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山供电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复合材料性能评价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第一性原理的交联聚乙烯气固界面的动力学分析方法,通过Material Studio软件的Build模块构建多个聚乙烯分子链并对聚乙烯分子链进行几何优化,对多个经过几何优化后的聚乙烯分子链进行交联,形成三维周期性无定型晶胞,还利用Material Studio软件的Build模块构建气体分子体系模型,将三维周期性无定型晶胞与气体分子体系模型构建气固界面模型,对气固界面模型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得到动力学模拟信息,从而提出对交联聚乙烯中的气固界面进行动力学分析的方法,并从微观尺度分析气体对交联聚乙烯性能影响的微观机理。
-
公开(公告)号:CN117727396A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311739838.8
申请日:2023-12-18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山供电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交联聚乙烯击穿性能的预测方法及系统,本方法通过以交联聚乙烯分子模型作为分子模拟对象,基于蒙特卡洛方法随机生成多个不同三维结构特征以及不同基态总能量的无定形晶胞模型,基于第一性原理确定无定形晶胞模型在每个不同的电场强度下的带隙值,并根据无定形晶胞模型的三维结构特征、基态总能量和电场强度以及无定形晶胞模型对应的带隙值构建数据集,数据集输入至预设的神经网络模型中进行训练,基于训练好的带隙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对于交联聚乙烯的带隙值进行预测,选取带隙作为交联聚乙烯材料宏观击穿性能的表征量,将带隙值为零时的场强作为击穿场强,从而提高对交联聚乙烯击穿性能的预测效和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719873B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310945777.4
申请日:2023-07-31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山供电局
IPC: G06F16/25 , G06F40/186 , G06F16/21 , G06F16/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布式电源边缘自治软件控制系统,包括设备建模模块、数据交互模块、实时数据库、自治控制模块以及控制决策模块;通过采用配置文件形式建立分布式设备模型以及分布式设备、控制模型和控制设备、控制策略表、通讯协议参数,便于动态修改模型、设备、控制策略及通讯参数,有利于工程实施的快速执行;同时,配置了标准的控制策略接口,可根据不同分布式电源特性以及控制策略的要求进行快速二次开发。实现了灵活的分布式电源边缘自治控制实现方案,具有显著的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15833117B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2310101425.0
申请日:2023-02-13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山供电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布式机组功率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包括通过获取总有功参考指令、电源运行数据和机组模型数据,并将电源运行数据和机组模型数据输入预设神经网络;通过神经网络对电源运行数据和机组模型数据执行特征提取操作,确定控制参数;采用预设动态模型和预设动态模型中的动态函数,构建有功预测控制模型;根据预设电气距离维度和控制参数,构建无功控制模型;根据总有功参考指令、控制参数、有功预测控制模型和无功控制模型,输出分布式机组对应的功率指令,解决了鉴于该能力的缺失,常规的快速功率控制方法很难得到最优解,存在新能源机组快速功率控制能力的控制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254532B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2311499035.X
申请日:2023-11-13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山供电局
IPC: H02J3/46 , H02J3/48 , H02J3/50 , G06Q10/0631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布式光伏接入配电网的集群调控方法和系统,涉及配电网调控技术领域,响应于接收到的调控请求,确定调控请求对应的配电网台区,构建日前全局调控模型,将获取的接入配电网台区的各分布式光伏的日前数据输入日前全局调控模型进行迭代求解,输出日前最优调度方案,构建日内集群优化模型,基于获取的主导节点的电压越限数据,通过日内集群优化模型进行迭代求解,输出日内最优调度方案,采用日前最优调度方案和日内最优调度方案对配电网台区进行优化调度;解决了传统的分布
-
公开(公告)号:CN116845974A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2311109125.3
申请日:2023-08-31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山供电局
IPC: H02J3/38 , H02J13/00 , H04L69/08 , H04L67/1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布式电源快速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响应于接收到的控制请求信息,确定控制请求信息对应的边缘控制系统,基于预设分组约束条件,确定边缘控制系统对应的多个二元组信息并进行广播,当接收到二元组信息时,识别各二元组信息内的映射信息关联的目标报文组播地址是否有效,若有效,则比对目标报文组播地址与预设标准报文组播地址,根据比对结果确定是否响应各二元组信息内的分组调控指令;解决了目前的调控指令由边缘控制装置根据数据实时计算生成,然后下发到分布式电源,若出现未在一个时间断面上进行下发的情况,将会影响调控效果,从而造成错误调控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742436A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310709701.1
申请日:2023-06-15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山供电局
IPC: H01R43/042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缆接头压接装置,包括:主体与驱动件;主体的一端设置有油槽与支架;油槽内设置有可滑动的柱塞;驱动件传动连接柱塞;柱塞上远离主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板;支架远离主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上设置有可转动的第一转轴;第二连接板上设置有可转动的第二转轴;第一转轴上套设有第一衬套;第二转轴上套设有第二衬套;第一衬套上靠近第二转轴的一侧固定有第一夹块;第二衬套上靠近第一转轴的一侧固定有第二夹块;第一夹块与第二夹块之间的最短距离小于压接管的外径。本申请提供的电缆接头压接装置中,第一夹块与第二夹块的间距较现有的手动液压钳小,从而可以提高压接效率并降低操作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16016522B
公开(公告)日:2023-06-02
申请号:CN202310101293.1
申请日:2023-02-13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山供电局
IPC: H04L67/10 , H04L67/12 , H04L67/61 , H04L67/63 , H04L45/1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云边端协同的新能源终端监控系统,包括云平台和边缘节点,云平台与边缘节点基于MQTT传输协议进行数据双向传输,边缘节点通过无线或有线(双模)通信网络以及各种通讯协议依次连接有光伏接入单元、储能接入单元和电动汽车接入单元,光伏接入单元输出端连接有光伏终端,储能接入单元输出端连接有储能终端,电动汽车接入单元输出端数据连接有电动汽车。本发明通过利用低时延动态路由算法计算当前业务流的最优业务交互路径,有效保障调控指令能从边缘侧智能控制装置精准下达至各个边缘侧分布式设备,简化每条业务流,从而达到缩短时延业务流路径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6016522A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2310101293.1
申请日:2023-02-13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山供电局
IPC: H04L67/10 , H04L67/12 , H04L67/61 , H04L67/63 , H04L45/1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云边端协同的新能源终端监控架构,包括云平台和边缘节点,云平台与边缘节点基于MQTT传输协议进行数据双向传输,边缘节点通过无线或有线(双模)通信网络以及各种通讯协议依次连接有光伏接入单元、储能接入单元和电动汽车接入单元,光伏接入单元输出端连接有光伏终端,储能接入单元输出端连接有储能终端,电动汽车接入单元输出端数据连接有电动汽车。本发明通过利用低时延动态路由算法计算当前业务流的最优业务交互路径,有效保障调控指令能从边缘侧智能控制装置精准下达至各个边缘侧分布式设备,简化每条业务流,从而达到缩短时延业务流路径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3687188A
公开(公告)日:2021-11-23
申请号:CN202111076566.9
申请日:2021-09-14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山供电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两阶段零序功率变化的故障选线方法及装置,属于配电网继电保护技术领域,适用于不接地系统同名相两点接地故障的情况。通过实时采集系统零序电压和各线路零序电流,进一步计算得到各线路无功功率,基于该无功功率对各线路进行判定从而得到两点接地故障所对应的两条故障线路。本发明由于采用了各线路无功功率在两个阶段的变化量并结合了零序电压的变化情况,对线路接地故障进行判断,提高了选线准确性,有效解决了当同名相两点相继接地时,现有故障选线装置的难以保证选线可靠性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