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810805A
公开(公告)日:2015-07-29
申请号:CN201510132982.4
申请日:2015-03-26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江门供电局
IPC: H02H7/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相负荷一体化保护控制方法,采集用户设备的用电数据,并根据用户设备的用电数据判断用户设备是否发生异常。如果是,则根据用电数据,确定用户设备所发生的用电故障,并制定相应的用电保护策略,以供用电保护设备根据用电保护策略执行相应的用电保护。通过上述方法,实现各种配电网异常和故障状态下的安全可靠用电,全面集成化用电保护包括短路、过载保护,以及断零、缺相和单相高阻对地等导致的电压失稳和电压不平衡保护,防止供电电压和电流的异常变化而烧毁用电设备,通过保护和控制手段保证供用电的连续性、可靠性和供电质量,避免冲击负荷损耗、谐波负荷损耗和不平衡负荷损耗,充分体现安全也是节能的理念。
-
公开(公告)号:CN104810805B
公开(公告)日:2018-05-08
申请号:CN201510132982.4
申请日:2015-03-26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江门供电局
IPC: H02H7/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相负荷一体化保护控制方法,采集用户设备的用电数据,并根据用户设备的用电数据判断用户设备是否发生异常。如果是,则根据用电数据,确定用户设备所发生的用电故障,并制定相应的用电保护策略,以供用电保护设备根据用电保护策略执行相应的用电保护。通过上述方法,实现各种配电网异常和故障状态下的安全可靠用电,全面集成化用电保护包括短路、过载保护,以及断零、缺相和单相高阻对地等导致的电压失稳和电压不平衡保护,防止供电电压和电流的异常变化而烧毁用电设备,通过保护和控制手段保证供用电的连续性、可靠性和供电质量,避免冲击负荷损耗、谐波负荷损耗和不平衡负荷损耗,充分体现安全也是节能的理念。
-
公开(公告)号:CN104931802A
公开(公告)日:2015-09-23
申请号:CN201510133106.3
申请日:2015-03-26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江门供电局
IPC: G01R29/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出线负荷三相集成保护调控方法,获取用户用电终端的用电数据并根据所述三相不平衡度,判断所述用户用电终端是否发生三相不平衡,如判定用户用电终端发生三相不平衡,则根据预设的平衡参数与所述三相不平衡度,对所述用户用电终端进行三相平衡度优化。上述技术方案能实现协调三相负荷的平衡,防止供电电压和电流的异常变化而烧毁用电设备,同时有效减少线损。同时可形成“公变台区-出线分路-分路单相-终端负荷”的多级线损统计分析方法,分析各级线损数据和比重,准确定位线损原因,分别针对超负荷运行、三相负荷不平衡、偷漏电以及计量不准确等各种情况,制定精细化的线损管理措施,提高电能利用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4217263A
公开(公告)日:2014-12-17
申请号:CN201410508595.1
申请日:2014-09-28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江门供电局 ,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气设备状态评价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配电开关设备关键状态量的优化方法。本发明根据现有的技术手段以及已有的历史数据和试验数据,对可获得的配电开关设备状态量建立原始变量库,再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原始变量进行优化,使多个相关变量化为几个不相关的综合变量,且包含了原变量大部分信息;得到新的变量作为配电开关设备状态评价的输入变量。该方法可提取出多维数据中的主要成分,得到最有用的信息,剔除冗余无用的信息,完成数据的优化,使样本类别划分更加清晰,进一步提高配电开关设备状态评价的精确性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204481573U
公开(公告)日:2015-07-15
申请号:CN201520171607.6
申请日:2015-03-26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江门供电局
IPC: H02J1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4S10/4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低压馈线单元负荷可定制电力智能终端,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壳体内部的硬件主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显示屏;所述硬件主体包括:负荷信息采集装置、控制器、通信模块、保护电路和存储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负荷信息采集装置、通信模块、保护电路和存储器电连接。负荷信息采集装置采集低压用电端的用电数据,然后通过通信模块发送到远方控制端,远方控制端根据实时检测的低压用户数据进行电力负荷定制,并将需要进行的控制命令通过通信模块发送给电力智能终端。电力智能终端根据该控制命令控制保护电路进行相应的保护操作,从而满足不同用户对负荷容量的要求,减少负荷过载的发生,降低线路故障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