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风压的检测装置和方法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256103A

    公开(公告)日:2023-06-13

    申请号:CN202211674231.1

    申请日:2022-12-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风压的检测装置和方法,所述装置包括:第一动态压力传感器、第二动态压力传感器、静态压力传感器和数据处理设备;所述第一动态压力传感器、第二动态压力传感器和静态压力传感器均与数据处理设备连接;所述第一动态压力传感器位于隧道风压检测区域;所述第二动态压力传感器位于与隧道风压检测区域相邻且无气流扰动的检测区域;所述静态压力传感器位于隧道风压检测区域;所述第一动态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隧道风压值;所述第二动态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隧道噪声振动干扰值;所述静态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隧道静态压力值;所述数据处理设备,用于计算得到隧道风压的实际值。通过本发明可以提高隧道风压检测的精确度。

    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搭建方法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748731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409191.8

    申请日:2022-11-10

    Inventor: 钟晓清 罗辉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坑支护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包括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第一支撑组件包括连接部件、一体成型的弧形板和设于弧形板内侧的第一支撑板,弧形板和第一支撑板通过连接部件可拆卸连接,弧形板和第一支撑板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组件可拆卸连接,弧形板的外侧间隔设有若干用于连接钢筋的连接件;还公开了一种基坑支护搭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钢筋穿设于若干弧形板上的连接件,弧形板和第二支撑组件先连接,并通过浇筑使弧形板和第二支撑组件与基坑壁之间没有间隙,再将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组件和弧形板连接,完成基坑支护搭建。本发明的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搭建方法,可适应基坑不同基坑长度,以及能分散应力。

    一种隧道排气系统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466935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734131.2

    申请日:2024-11-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通风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隧道排气系统,竖井贯穿设置在隧道的顶壁上,排烟装置包括排气风扇、风帽、无动力风扇、驱动机构和控制器,风帽设置在竖井的上端,风帽的侧壁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风帽的顶部设有排气口,无动力风扇设置在风帽的内腔,风帽的内腔与竖井的内腔连通,驱动机构驱动风帽转动使风帽的进风口与风向相对;排气风扇设置在竖井的底部,风扇驱动器驱动扇叶转动;当风速检测传感器检测到实际风速大于预设自然排风风速时,排气风扇暂停,风帽的进风口与风向相对。本发明能根据实际风速进行启停排气风扇,充分利用风能作为动力带动无动力风扇,保证隧道内部的空气流通,降低电能消耗,节能环保。

    一种楼梯间加压送风系统及泄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353232A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2111674178.0

    申请日:2021-12-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楼梯间加压送风系统,包括控制器、若干加压送风机构和与之一一对应的出风口,加压送风机构包括出风通道、回流通道、压差传感器和与控制器电连接的加压送风装置、第一控制阀,加压送风装置的一端与外界大气连通,另一端通过出风通道与出风口连通,加压送风装置用于向位于加压送风区域的出风口输送空气,压差传感器用于采集加压送风区域如前室、封闭避难间、楼梯间与走道之间的压差;回流通道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进口、出风通道连通,第一控制阀控制由第二进口至第二出口方向的气流。一种泄压方法,包括如上所述的楼梯间加压送风系统,实现的泄压的效果的同时可避免气流排向外部环境而造成不利影响。

    一种基于分时电价的微电网调度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380996A

    公开(公告)日:2024-07-23

    申请号:CN202410405794.3

    申请日:2024-04-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分时电价的微电网调度方法和装置,通过分时电价对每个时间段进行排序筛选和划分,输出并对释放时间段和储能时间段进行一对一配置处理,遍历完成配置的时间段获得异常释放时间段并确定该异常释放时间段之后是否存在除该时间段之外的正常释放时间段,若确定存在则对正常释放时间段配置的正常储能时间段进行调整,根据调整后的时间段分配策略生成微电网调度策略进行微电网运行控制。本发明按照分时电价对各时间段进行分类,对分类后时间段进行异常时间段的筛选和调整,提高生成的微电网调度策略的准确性,使得根据该策略运行电网系统的经济效益和对电网能源的利用率得以提升,实现了基于分时电价的微电网优化运行。

    一种变风量空调系统风量补偿与平衡调节的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490198A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311580866.X

    申请日:2023-11-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变风量空调系统风量补偿与平衡调节的优化方法,属于变风量空调系统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基于变化参数和预先定义的属性参数,生成风量补偿模型;基于风量补偿模型、对应房间末端风阀的开度和变风量空调系统的总送风量变化参数,计算得到对应房间的送风量变化范围;若有对应房间的需求风量超出对应房间的送风量变化范围,基于优化目标,采用对应的风量妥协策略。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能够自动根据各房间的空气参数,精准计算出各房间的送风量变化范围,保证各变风量末端房间的送风量在需求风量附近变化,使整个变风量空调系统的送风量分配相对均匀,提升各末端房间舒适度的同时降低能耗。

    一种风水联动的空调节能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8208821A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410407698.2

    申请日:2024-04-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水联动的空调节能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根据冷水机组的实时运行参数,构建空调水系统的冷水机组能耗模型;根据末端空调器的实时运行参数,构建空调风系统的末端空调器能耗模型;根据空调水系统的冷水机组能耗模型,以及空调风系统的末端空调器能耗模型,构建空调系统风水联动的优化控制模型;以空调系统的冷水机组和末端空调器的总能耗最小为寻优目标,对所述优化控制模型进行求解,得到空调系统风水联动优化控制的目标运行参数,继而根据所述目标运行参数,对空调系统的冷水机组和末端空调器进行优化控制。通过本发明可以实现空调系统风水联动的节能优化控制,提升系统的节能效果。

    一种变风量空调系统送风量优化控制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7537467A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2311482959.9

    申请日:2023-11-08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变风量空调系统送风量优化控制方法和装置,所述方法包括:计算每个房间需增加的风量,根据需增加风量更新每个房间的风阀开度和系统所需总风量,检测各个房间在增加风量后,每个房间更新后的风阀开度是否处于预设风阀开度范围内,判断每个房间其后的所有房间的输送风量是否满足其所需风量,若是,则确定每个房间更新后的风阀开度为目标开度以及确定所有房间所需总风量为风机总送风量,控制风机根据总送风量送风以及调节每个房间风阀开度为目标开度。该方法在考虑漏风量和风阀开度范围条件下,优化漏风量使其处于最小值,有效提升送风量与需求风量的匹配度,避免温度波动导致风阀频繁动作,增强系统稳定性和降低能耗的效果。

    一种空调系统的风量调配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7287810A

    公开(公告)日:2023-12-26

    申请号:CN202311382485.0

    申请日:2023-10-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系统的风量调配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介质,获取多个送风房间的初始送风量和第一风阀开度后,采集每一送风房间的环境数据,计算需求送风量,并根据每一送风房间的初始送风量和需求送风量,在多个送风房间中确认待变风量房间,基于每一待变风量房间的初始送风量和需求送风量、每一送风房间的初始送风量和第一风阀开度,计算每一送风房间的第二风阀开度并生成风阀控制指令,基于风阀控制指令控制每一送风房间从第一风阀开度调整为第二风阀开度。本发明在单个或多个送风房间的需求送风量变化时,对所有的房间做出联动性的风阀开度调整,大大提高了空调系统的风量调配准确性,解决变风量空调系统的风量分配不均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