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β-FeOOH改性聚氨酯泡沫、制备方法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7186488B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311076760.6

    申请日:2023-08-24

    Applicant: 广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多孔泡沫载体制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β‑羟基氧化铁(β‑FeOOH)改性聚氨酯泡沫、制备方法及应用,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共沉积溶液;(2)制备共沉积改性聚氨酯泡沫;(3)制备β‑FeOOH改性溶液;(4)制得β‑FeOOH改性聚氨酯泡沫。本发明提供的β‑FeOOH改性聚氨酯泡沫是通过将聚氨酯泡沫依次浸入共沉积溶液和改性溶液中密封反应制得,其矿化层具有独特的微观结构,具有优越的生物相容性和物理化学性能,可作为微生物载体进行广泛应用。

    迈克尔逊干涉仪虚拟仿真系统及迈克尔逊干涉实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967534A

    公开(公告)日:2021-06-15

    申请号:CN202110167735.3

    申请日:2021-02-07

    Applicant: 广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迈克尔逊干涉仪虚拟仿真系统及迈克尔逊干涉实验方法,系统包括计算设备和虚拟现实设备,计算设备构建有仿真的迈克尔逊干涉实验装置,虚拟现实设备包含定位器、VR手柄和VR头戴式显示设备,VR头戴式显示设备输出VR环境下的迈克尔逊干涉实验装置;VR手柄用于调控VR环境下的迈克尔逊干涉实验装置;定位器用于定位VR手柄和VR头戴式显示设备,并将定位数据发送给计算设备。计算设备用于根据定位数据输出调控后的VR环境下的迈克尔逊干涉实验装置以及干涉条纹实验现象,同时将仿真的迈克尔逊干涉实验装置进行同步更新。本发明能够模拟迈克尔逊干涉实验光路搭建以及现象观测的过程。

    一种荧光量子产率测试仪及其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781681A

    公开(公告)日:2019-05-21

    申请号:CN201910032496.3

    申请日:2019-01-14

    Applicant: 广州大学

    Inventor: 张伟 邹贤劭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荧光量子产率测试仪,包括:激光光源系统、光强光斑调节系统、积分球系统和光学收集系统;所述激光光源系统包括:激光器固定架和激光器;所述激光器固定在激光器固定架上;所述光强光斑调节系统包括:可调光学中性滤光片、聚焦透镜、调节杆和导轨;所述可调光学中性滤光片位于激光光源系统的激光器的正下方,所述聚焦透镜和调节杆连接,所述调节杆调节聚焦透镜在导轨上移动;本荧光量子产率测试仪不仅适用于检测高量子产率材料的量子产率而且适用于检测部分低量子产率材料的量子产率。

    一种高选择性吸附铊的复合滤膜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416964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361595.7

    申请日:2024-03-27

    Applicant: 广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高选择性吸附铊的复合滤膜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复合滤膜包括亲水性聚四氟乙烯滤膜,以及覆于所述亲水性聚四氟乙烯滤膜上的共沉积层,以及嵌于所述共沉积层上的亚铁氰化铁晶体;其中,所述共沉积层由聚多巴胺和聚乙烯亚胺组成。本发明的复合滤膜以PTFE膜作为骨架材料,通过改性沉积将普鲁士蓝结合在骨架材料上,使其能够在含高浓度共存离子的条件下表现出优异的Tl去除性能,同时降低普鲁士蓝对水体造成的二次污染。

    一种纳米氧化锆改性生物炭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7548083A

    公开(公告)日:2024-02-13

    申请号:CN202311554415.9

    申请日:2023-11-20

    Applicant: 广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环保及功能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纳米氧化锆改性生物炭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预处理;S2:制备生物炭;S3:制备纳米氧化锆/生物炭复合材料;S4:共沉淀负载,将纳米氧化锆/生物炭复合材料添加到质量比为2%NaOH溶液中进行磁搅拌,将最后得到的纳米氧化锆/生物炭复合材料进行冷冻干燥、磨碎、过筛,得到纳米氧化锆改性生物炭。该制备方法环保且操作简单,解决了纳米氧化锆极易团聚的问题,且所制备的纳米氧化锆改性生物炭材料能够高效去除海水和淡水中的无机砷,并能够循环使用。

    一种双金属Co/Fe-PBAs改性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7225359A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2311226536.0

    申请日:2023-09-21

    Applicant: 广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金属Co/Fe‑PBAs改性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无纺布支撑层与聚四氟乙烯膜层剥离,得到具有微纳表面的亲水性聚四氟乙烯滤膜;S2:将含有多巴胺和聚乙烯亚胺的弱碱性共沉积溶液在搅拌条件下进行氧化,得到聚多巴胺分散液;S3:将亲水性聚四氟乙烯滤膜浸泡在聚多巴胺分散液中,得到共沉积改性滤膜;S4:将共沉积改性滤膜浸泡在含有铁氰化钾、无机钴盐和柠檬酸钠的矿化溶液中进行反应,反应后干燥,得到双金属Co/Fe‑PBAs改性膜。该双金属Co/Fe‑PBAs改性膜比表面积高,结构可调,具有丰富的过渡金属活性位点,在高浓度含铊废水中表现出优异的铊去除性能。

    一种β-FeOOH改性聚氨酯泡沫、制备方法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7186488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1076760.6

    申请日:2023-08-24

    Applicant: 广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多孔泡沫载体制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β‑羟基氧化铁(β‑FeOOH)改性聚氨酯泡沫、制备方法及应用,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共沉积溶液;(2)制备共沉积改性聚氨酯泡沫;(3)制备β‑FeOOH改性溶液;(4)制得β‑FeOOH改性聚氨酯泡沫。本发明提供的β‑FeOOH改性聚氨酯泡沫是通过将聚氨酯泡沫依次浸入共沉积溶液和改性溶液中密封反应制得,其矿化层具有独特的微观结构,具有优越的生物相容性和物理化学性能,可作为微生物载体进行广泛应用。

    一种太赫兹光产生装置及其光学泵浦太赫兹探测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6191171A

    公开(公告)日:2023-05-30

    申请号:CN202310252007.1

    申请日:2023-03-15

    Applicant: 广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太赫兹光产生装置及其光学泵浦太赫兹探测系统,包括依次对应配合设置的第一柱面镜、第二柱面镜、反射光栅、凹面镜、二分之一波片和锂酸铌晶体,入射激光依次经过所述第一个柱面镜、所述第二个柱面镜、所述凹面镜、所述二分之一波片和所述锂酸铌晶体后产生太赫兹光。本发明利用光栅的衍射效应产生波前倾斜的激光,并且利用柱面镜产生大小合适的椭圆光斑,通过相干放大产生强太赫兹光,可以实现某些太赫兹透过率较小的样品的测试。太赫兹探测方式可以通过单脉冲直接测量太赫兹波的完整波形,可以在完成动力学测量的同时测量不同延迟时间下的太赫兹波形,大大提高了测试效率和测试灵敏度。

    迈克尔逊干涉仪虚拟仿真系统及迈克尔逊干涉实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967534B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110167735.3

    申请日:2021-02-07

    Applicant: 广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迈克尔逊干涉仪虚拟仿真系统及迈克尔逊干涉实验方法,系统包括计算设备和虚拟现实设备,计算设备构建有仿真的迈克尔逊干涉实验装置,虚拟现实设备包含定位器、VR手柄和VR头戴式显示设备,VR头戴式显示设备输出VR环境下的迈克尔逊干涉实验装置;VR手柄用于调控VR环境下的迈克尔逊干涉实验装置;定位器用于定位VR手柄和VR头戴式显示设备,并将定位数据发送给计算设备。计算设备用于根据定位数据输出调控后的VR环境下的迈克尔逊干涉实验装置以及干涉条纹实验现象,同时将仿真的迈克尔逊干涉实验装置进行同步更新。本发明能够模拟迈克尔逊干涉实验光路搭建以及现象观测的过程。

    同步进行时间分辨吸收、荧光以及太赫兹探测的光学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9781683B

    公开(公告)日:2021-11-02

    申请号:CN201910042566.3

    申请日:2019-01-17

    Applicant: 广州大学

    Inventor: 张伟 邹贤劭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同步进行时间分辨吸收、荧光以及太赫兹探测的光学系统,其包括,激光脉冲光源、时间分辨荧光激发光路、时间分辨吸收光谱光路以及太赫兹系统探测光路,时间分辨荧光激发光路、时间分辨吸收光谱光路以及太赫兹系统探测光路共用激光脉冲光源,该光学系统可选择上述三种光路同步进行信号检测,或者选择上述三种光路中的任意两路进行信号检测,或者在相同激发条件下,选择上述三种光路依次进行信号检测。该光学系统最大程度上减少各光谱技术在激发条件方面误差的引入,利于测量信息的比较,提高了测量的准确性,降低了操作的难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