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294090A
公开(公告)日:2021-08-24
申请号:CN202110654250.7
申请日:2021-06-11
Applicant: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深水浅层水合物开发的一体化钻井管柱及钻井方法,该钻井管柱包括外套管、与外套管第二端连接的变径套管、与变径套管第二端连接的动力马达、与动力马达相连的钻头、套管的内部管柱,外套管与该内部管柱之间形成环空区域,变径套管第一端设有将外套管和变径套管隔开的隔板,该内部管柱穿过隔板的胶圈并插入至该变径套管内,该变径套管第一端侧壁上还设有与环空区域连通的回流孔,该外套管第一端设有与该环空区域连通的溢出口。在钻井的过程中,由钻头流出的泥浆携带岩屑向上流动至变径套管处,并由回流孔返回内部环空区域,并最终由溢出口排出。
-
公开(公告)号:CN113294090B
公开(公告)日:2023-12-12
申请号:CN202110654250.7
申请日:2021-06-11
Applicant: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深水浅层水合物开发的一体化钻井管柱及钻井方法,该钻井管柱包括外套管、与外套管第二端连接的变径套管、与变径套管第二端连接的动力马达、与动力马达相连的钻头、套管的内部管柱,外套管与该内部管柱之间形成环空区域,变径套管第一端设有将外套管和变径套管隔开的隔板,该内部管柱穿过隔板的胶圈并插入至该变径套管内,该变径套管第一端侧壁上还设有与环空区域连通的回流孔,该外套管第一端设有与该环空区域连通的溢出口。在钻井的过程中,由钻头流出的泥浆携带岩屑向上流动至变径套管处,并由回流孔返回内部环空区域,并最终由溢出口排出。
-
公开(公告)号:CN115898273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1262171.2
申请日:2022-10-14
Applicant: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海洋开路钻井技术领域,特指适用于海洋开路钻探的水下动力装置钻进方法,其中包括有以下步骤:水下动力装置安置在泥面上,且通过控制电缆与司钻连接。本发明针对大洋钻探大多采用开路钻井,在深水部深部钻井过程中,由于钻具旋转的过程,受水流和水浪的影响,容易导致钻具疲劳损坏,同时具备大通径的井下动力钻具的钻具过大,不满足小井眼的钻具要求而针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本发明减少了海水对钻柱的影响,解决深水深部钻探的作业要求,实现了安全、高效、经济的大洋钻探。
-
公开(公告)号:CN219158920U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2222368163.8
申请日:2022-09-06
Applicant: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IPC: E21B17/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洋开路钻井技术领域,特指一种轻质送入钻杆,包括有钻杆主体,沿钻杆主体的长度方向,钻杆主体的外侧设置有浮力块,浮力块环绕设置于钻杆主体的外侧。本实用新型针对大洋钻探大多采用开路钻井,在深水深部钻井过程中,由于钻具载荷太大,导致井下复杂事故安全冗余小、钻具在高载荷下容易疲劳损坏、对提升系统要求高等不足,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大洋钻探开路钻井带浮力块的轻质送入钻杆,其可以结合水下动力钻具或动力装置使用,有效降低了海水中钻具的重量,从而降低了整体的重量,有利于钻具安全、提升系统低载荷等,实现了安全、高效、经济的大洋钻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