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驱动系统及电机驱动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290854B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011161440.7

    申请日:2020-10-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机驱动系统及控制方法,用于驱动两相或三相及以上电励磁双凸极电机。本申请的发明构思为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增加包括一个桥臂和一个电感的DC‑DC调压电路,该DC‑DC调压电路介于外接的主电源与桥式电路之间,通过调节DC‑DC调压电路桥臂中两个功率管的导通时间能改变桥式电路输入侧直流母线电压,使其随电机转速改变而改变;桥式电路,可通过调节开关频率,使其随电机转速改变而改变。本发明电机驱动电路,根据电机驱动需求动态的改变直流母线电压和进行可变开关频率的控制方法,保持电机在不同转速下都有相同的高调制比,降低电机低转速下电力电子器件的电压应力和开关损耗。

    一种谐振变换器的控制方法、装置、介质、处理器及开关电源

    公开(公告)号:CN118100633A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410180689.4

    申请日:2024-02-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谐振变换器的控制方法、装置、介质、处理器及开关电源,其中谐振变换器的控制方法包括:获取谐振变换器的开关频率;根据开关频率判断谐振变换器的工作模式以及副边侧同步整流管的导通时间:当开关频率<谐振频率,判断谐振变换器工作于降频模式,同步整流管导通时间为谐振周期的1/2;当开关频率≥谐振频率,且开关频率<预设频率,判断谐振变换器工作于升频模式,同步整流管的导通时间为开关周期的1/2;当开关频率≥预设频率,判断谐振变换器工作于PWM模式,同步整流管的导通时间与原边主管的导通时间一一对应,且实时由原边主管的导通时间得到。本发明可以降低整流损耗,提升转换效率,且明显降低电路成本和体积。

    一种两相LLC谐振变换器及开关电源

    公开(公告)号:CN117498696A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311319668.8

    申请日:2023-10-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两相谐振变换器及开关电源,其中两相谐振变换器包括:第一、第二输入端,第一、第二输出端;两相变压器;三相逆变电路,包括第一至第三桥臂,均连接于第一、第二输入端之间,每个桥臂均包括两个串联的开关管;两相谐振腔,包括第一、第二谐振支路;副边整流电路,包括第四至第六桥臂,第四和第六桥臂均包括两个串联的整流开关管,第五桥臂包括两个串联的钳位电容;其中,第一谐振支路连接于第一桥臂中点与第一原边绕组一端之间,第二谐振支路连接于第三桥臂中点与第二原边绕组另一端之间;第一和第二原边绕组串联,第一和第二副边绕组串联;本发明减少了两个逆变开关管和四个整流开关管,降低了拓扑的复杂性和电路设计成本。

    一种磁芯、磁性元件及功率转换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6959856A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310845828.6

    申请日:2023-07-11

    Inventor: 唐远鸿 王志燊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磁芯、磁性元件及功率转换装置,其中的磁芯至少有一部分结构包括多根芯线,所述多根芯线由磁性材料制得,所述多根芯线中至少有一部分芯线相互绞绕在一起。本发明多根芯线相互绞绕在一起有利于磁芯中的磁阻分布均匀,进而使得磁芯中的磁通密度分布均匀,以减小磁芯的磁滞损耗,有利于提高功率转换装置的效率。

    谐振电路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317589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111576288.3

    申请日:2021-12-21

    Inventor: 王晨阳 王志燊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谐振电路的控制方法及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钳位谐振电路的输入电压以及钳位谐振电路的工作模态;在输入电压满足预设条件,且工作模态为突发工作模态的休息时间的情况下,控制逆变电路的第一组开关管中的一个开关管和第二组开关管中的一个开关管进行突变切换,第一组开关管和第二组开关管中的另一个开关管的工作状态保持不变,多个钳位开关管的工作状态保持不变,其中,突发工作模态为钳位谐振电路轻空载状态下的一种工作模态。本申请解决了在钳位LLC电路轻空载时采用突发工作模式的情况下,进行全桥模态和半桥模态切换时存在时间较长的电压波动的技术问题。

    一种LLC谐振变换器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131626A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310225873.1

    申请日:2023-03-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LLC谐振变换器,包括:原边电路、变压器T、副边电路和控制装置;其中:控制装置包括:输入电压信号获取电路、判断电路和拓扑调节电路;输入电压信号获取电路获取表征LLC谐振变换器输入电压大小的第一电压信号;判断电路将第一电压信号与设定电压值进行比较,输出比较结果至拓扑调节电路;拓扑调节电路包括频率调节电路和脉宽调节电路,拓扑调节电路依据比较结果输出驱动信号,控制四个开关管的导通和关断,使得LLC谐振变换器在半桥LLC拓扑和全桥LLC拓扑之间切换时,除了由频率调节电路依据LLC谐振变换器的环路反馈调节驱动信号的频率实现闭环控制,使得输出电压稳定,还分阶段对各驱动信号波形进行优化设计,使得切换更加平滑可靠。

    一种开关变换器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994979B

    公开(公告)日:2021-08-17

    申请号:CN201911100419.3

    申请日:2019-11-12

    Inventor: 王志燊 钟辉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开关变换器,在普通的boost电路基础上,增加一电感、一变压器、一电容,利用变压器电流变化抵消原来电感电流的变化,就可以实现整个变换器的零纹波输入,从而降低低频传导噪声。所添加的变压器在稳态时电压为零,因此可以采用小体积的磁芯,降低器件占用的空间,为整体实现小体积电源提供基础。

    一种反激变换器的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064367B

    公开(公告)日:2021-02-23

    申请号:CN201911274808.8

    申请日:2019-12-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反激变换器的控制方法,通过在反激变换器的钳位电路中增设钳位二极管、辅助电容和辅钳位管,并用主开关驱动信号、主钳位驱动信号和辅钳位驱动信号分别驱动主开关管、主钳位管和辅钳位管,且在第一时段,将主钳位驱动信号设置由低电平逐渐升高到高电平,使反激变换器按照工作时间和非工作时间交替循环的方式间歇工作,在工作时间中,三个开关管处于断续工作模式,且均能够实现零电压开关;而且,能利用钳位二极管对变压器进行钳位,以在工作时间的第二、第七时段和非工作时间消除振荡;并且,本发明在第一时段,能够防止主开关管的漏源电压发生突变,避免了现有技术中主开关管在进入工作阶段时会产生一个很大的电流尖峰的问题。

    一种钳位开关电源的控制方法和控制电路

    公开(公告)号:CN111030468A

    公开(公告)日:2020-04-17

    申请号:CN201911365496.1

    申请日:2019-12-26

    Inventor: 钟年发 王志燊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钳位开关电源的控制方法和控制电路,电流采样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主开关管的源极,电流采样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信号保持模块的输入端,信号保持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反向放大模块的输入端,反向放大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参考比较模块的输入端,参考比较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控制信号产生模块的输入端,控制信号产生模块的输出端连接主钳位管的栅极。所述控制方法通过三个控制环对钳位开关电源的三路驱动信号进行控制,所述的控制电路可保证电路的主开关管工作在软开关状态。本发明提出的控制方法和控制电路可以实现电路中多个开关管工作在软开关状态,在全输入电压、全负载范围提高电路的工作效率,同时改善电路的EMI及辐射性能。

    高压输出变换器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030460A

    公开(公告)日:2020-04-17

    申请号:CN201911213203.8

    申请日:2019-12-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压输出变换器,采用正反激电路,包含输入正端、输入负端、变压器TX1、MOS管Q1、MOS管Q2、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输出正端以及输出负端,其连接关系是输入正端、变压器TX1原边绕组同名端、MOS管Q1漏极与输入负端依次连接;电容C2与MOS管Q2串联后并联在原边绕组两端;变压器TX1副边绕组异名端、二极管D1、D3与输出正端串联,输出负端、二极管D2与变压器TX1副边绕组同名端依次串联,电容C1并联在二极管D1的阴极及变压器TX1副边绕组同名端之间,电容C2并联在变压器TX1副边绕组异名端与二极管D2阳极之间,电容C3并联在输出正端与输出负端之间。本发明可实现高压输出,在全负载范围内保证主功率实现ZVS。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