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814061B
公开(公告)日:2021-07-16
申请号:CN201910044778.5
申请日:2019-01-17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1R35/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计量终端和智能电表的信息安全可靠性检测方法及装置,涉及信息采集终端检测技术领域,通过将待测试的终端设备安装在计量终端和智能电表的信息安全可靠性检测装置上形成组网,利用计量终端和智能电表的信息安全可靠性检测装置的信息安全可靠性测试系统完成对待测试的终端设备的数据采集;然后通过设置所述待测试的终端设备各种的参数,确定测试方案;选择在测试方案中是否加入中间人攻击测试;确定最终的测试方案;信息安全可靠性测试系统根据测试方案控制电表信息安全及可靠性检测装置对待测试的终端设备供电和测试,测试结果生成评估报告,通过评估报告能够给出被检智能电表及终端设备在入网运行中存在的信息安全及可靠性风险指数。
-
公开(公告)号:CN109814061A
公开(公告)日:2019-05-28
申请号:CN201910044778.5
申请日:2019-01-17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1R35/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计量终端和智能电表的信息安全可靠性检测方法及装置,涉及信息采集终端检测技术领域,通过将待测试的终端设备安装在计量终端和智能电表的信息安全可靠性检测装置上形成组网,利用计量终端和智能电表的信息安全可靠性检测装置的信息安全可靠性测试系统完成对待测试的终端设备的数据采集;然后通过设置所述待测试的终端设备各种的参数,确定测试方案;选择在测试方案中是否加入中间人攻击测试;确定最终的测试方案;信息安全可靠性测试系统根据测试方案控制电表信息安全及可靠性检测装置对待测试的终端设备供电和测试,测试结果生成评估报告,通过评估报告能够给出被检智能电表及终端设备在入网运行中存在的信息安全及可靠性风险指数。
-
公开(公告)号:CN109740845A
公开(公告)日:2019-05-10
申请号:CN201811439989.0
申请日:2018-11-29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AMI可靠性指标体系。涉及网络安全领域,包括:步骤1,对智能电表及计量自动化终端的通信方式进行可靠性因素分析,确定并分析各种所述通信方式的常见故障因素和对应的可靠性因素;步骤2,确定智能电表及计量自动化终端系统的可靠性指标,并对各个可靠性影响因素进行具体分析;步骤3,构建智能电表及计量自动化终端的指标体系层次化模型;步骤4,对指标体系进行权重设计。本发明涵盖了智能电表及计量自动化终端的各个可靠性因素,给高级计量架构状态感知提供了量化评判的标准。
-
公开(公告)号:CN109561077A
公开(公告)日:2019-04-02
申请号:CN201811322802.9
申请日:2018-11-08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L63/1441 , H04L41/142 , H04L63/143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集终端通讯安全测评方法及装置,涉及采集终端评测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提供的采集终端通讯安全测评方法,通过对采集终端进行监控,并根据监控进行设计通讯终端的攻击方法,对单个或多个通讯端口进行攻击,从而得到单个或多个通讯端口的安全性值,根据单个或多个通讯端口的安全性值得到采集终端的总体通讯进行安全评价,实现了对采集终端的通讯端口更全面的安全评测。本发明所提供的攻击方法包括无效帧攻击、有效帧重发、边界大数据报文数据攻击、数据伪装及数据篡改,通过这些攻击方法来测评采集终端通讯端口的安全性能,能够有效对采集终端的通讯端口的安全性能进行评测。
-
公开(公告)号:CN109490816A
公开(公告)日:2019-03-19
申请号:CN201811203929.9
申请日:2018-10-16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计量自动化终端故障检测与诊断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分体式计量自动化终端故障检测设备,具体包括上位机和下位机,下位机负责采集计量自动化终端的各类信号,上位机负责对各类信号进行故障检测,有效地解决了在实际终端安装现场由于空间狭小而引起的操作不便,现有故障诊断工具功能单一等问题,能够方便、迅速地实现现场接口故障检测、接线错误检测和通信规约合规性检测三大功能,有效提高了计量自动化终端故障诊断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9490814A
公开(公告)日:2019-03-19
申请号:CN201811046099.3
申请日:2018-09-07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R35/04 , G01R35/00 , G06K9/6269 , G06N3/0454 , G06N3/084 , G06N3/08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和支持向量数据描述的计量自动化终端故障诊断方法,涉及电力计量故障诊断技术领域。所述基于深度学习和支持向量数据描述的计量自动化终端故障诊断方法,通过深度学习中的深度置信网络模型对计量自动化终端采集的故障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并利用支持向量数据描述进行故障诊断和分类;其深度置信网络模型可直接从低层的原始信号出发,通过逐层贪心训练得到高层特征表示,避免特征提取与选择的人工操作,有效地消除传统人工特征提取与选择特征所带来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增强诊断过程的智能性;本发明使用支持向量数据描述对样本进行分类识别,有效提高计量自动化终端故障诊断的多类分类问题的准确率与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7643506A
公开(公告)日:2018-01-30
申请号:CN201710752643.5
申请日:2017-08-28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1R35/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能表装置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通用型全自动电能表检定装置的检定系统,包括上位机、被检电能表检定装置、标准电能表;上位机包括通信接口模块、检定方案模块、检定数据管理模块、检定控制模块、装置控制模块;本发明可以以不同型号的标准电能表为标准,检定不同厂家、不同型号的电能表检定装置,其全自动的特性是指上位机可通过通讯,控制不同的标准电能表表和电能表检定装置,按照设定的检定流程,自动执行检定项目,实现自动采集、处理数据,并能按要求输出检定证书等多种类型的报表,有效地提高电能表检定装置的检定效率,提高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07817404B
公开(公告)日:2023-06-20
申请号:CN201711149412.1
申请日:2017-11-18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计量自动化终端异常诊断技术,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计量自动化终端故障诊断装置及其诊断方法,具体包括检测子模块、电源管理模块和人机交互模块;本发明通过对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技术相结合,首先利用训练好的Ababoost分类器和神经网络对计量自动化终端的各类数据进行分类并提取特征,再利用支持向量机为所提取的数据特征找到最优的分类面,对终端的故障原因和故障所在点进行精确定位,提高了计量自动化终端设备的诊断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0427314A
公开(公告)日:2019-11-08
申请号:CN201910516897.6
申请日:2019-06-14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6F11/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计量自动化终端信息安全可靠性测试方法及系统,涉及计量自动化终端可靠性测试技术领域,采用基于DoS攻击、中间人攻击、重放攻击、篡改攻击及边界值分析、极限及容错数据的故障注入设计等多种检测方法设计计量自动化终端的测试方案,根据测试方案生成测试命令,通过执行测试命令触发计量自动化终端不同的信息安全可靠性缺陷模式,得到测试结果,根据测试结果自动分析生成测试报告,从而保证计量自动化终端的信息安全性、高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872923B
公开(公告)日:2019-09-10
申请号:CN201810594647.X
申请日:2018-06-11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nventor: 程万旭 , 龙伟杰 , 李刚 , 潘俊涛 , 李伟坚 , 龙东 , 梁捷 , 李金瑾 , 唐志涛 , 包岱远 , 陈俊 , 李捷 , 蒋雯倩 , 杨舟 , 颜丹丹 , 黄柯颖 , 朱少波 , 何涌 , 张智勇
IPC: G01R35/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费控卡表交互故障诊断系统,属于用电应用技术领域,包括:传感装置,用于采集交互射频信号;信号处理装置,用于将交互射频信号转换为实时射频数字信号;以及故障数据库,用于存储各种正常或异常射频数字信号的匹配特征以及故障诊断策略;中央处理装置,用于提取所述实时射频数字信号的实时匹配特征,将所述实时匹配特征与所述故障数据库的匹配特征进行匹配,将与所述实时匹配特征匹配的所述故障数据库中的所述射频数字信号对应的故障诊断策略反馈给使用者。本发明所提供的费控卡表交互故障诊断系统,能从费控卡表交互信号的数据层面诊断故障原因,且不需要使用者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有助于降低对维护人员的技术要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