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核能供汽系统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3113161B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110368638.0

    申请日:2021-04-06

    IPC分类号: G21C15/02 G21C15/24 G21C1/32

    摘要: 本发明涉及核电供热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核能供汽系统,包括:核能反应堆冷却剂管路;换热装置,核能反应堆冷却剂从核能反应堆中流出,经管路进入所述换热装置的供热侧后,通过管路返回核能反应堆;待加热给水,所述待加热给水经过给水管路流入所述换热装置的受热侧后转变为低温蒸汽,所述低温蒸汽经过低温蒸汽管道后被分为两路,其中一路低温蒸汽流经一加热装置后被加热为高温蒸汽并流出系统,另一路低温蒸汽流经一发电装置后流出系统;所述发电装置与所述加热装置电性连接,所述发电装置用于向所述加热装置供电;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从核能独立供汽供暖的角度出发,采用电热转换提升蒸汽品质,废热进一步利用,对碳减排有重要贡献。

    一种压水堆核电厂调频能力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799819A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2310935379.4

    申请日:2023-07-27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压水堆核电厂调频能力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核电厂参与调频的运行数据,与待优化的核电厂对比,确定优化目标;基于确定的优化目标,根据汽轮机转速实测数据或电网实测频率数据,确定待优化核电厂的一、二次调频的设计瞬态次数,根据核电设计要求,确定一、二次调频需求的运行负荷变化曲线;基于待优化核电厂的实际需求,匹配得到的一、二次调频的设计瞬态次数和一、二次调频需求的运行负荷变化曲线,得到核电厂优化后的控制参数。

    一种用于核电厂主蒸汽管道的声光结合泄漏监测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9087720B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1811062972.8

    申请日:2018-09-12

    IPC分类号: G21C17/00 G21C17/017

    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用于核电厂主蒸汽管道的声光结合泄漏监测系统,它包括声发射泄漏监测回路和光谱泄漏监测回路,所述声发射泄漏监测回路的信号输入端和所述光谱泄漏监测回路的信号输入端分别设置在所述主蒸汽管道的探测点,所述声发射泄漏监测回路的信号输出端和所述光谱泄漏监测回路的信号输出端通过网络交换机互相通讯连接,所述网络交换机依次连接有控制单元和显示单元;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声发射与光谱法的结合,在主蒸汽管道泄漏前作出预警,实现主蒸汽管道泄漏监测方法的多样性及冗余性,使监测结果更为可信;监测灵敏度更高、响应时间更快,显著地提升发现泄漏后的反应速度,提供更大的安全裕量。

    基于虹吸破坏的非能动堆芯保护机构及反应堆冷却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292857A

    公开(公告)日:2023-12-26

    申请号:CN202311190803.3

    申请日:2023-09-15

    IPC分类号: G21C15/18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虹吸破坏的非能动堆芯保护机构及反应堆冷却系统,保护机构包括进口管线和出口管线,进口管线一端插入至堆芯放置池内,另一端与换热器的出口端连通;出口管线一端与堆芯的出口端连通,另一端与循环泵的进口端连通,循环泵的出口端与换热器的进口端连通;其中,进口管线和/或出口管线上设置有虹吸破坏机构,用于破坏进口管线和/或出口管线出现破口导致的虹吸效应。本发明在进口管线和/或出口管线上设置虹吸破坏机构,用于破坏进口管线和/或出口管线出现破口导致的虹吸效应,结构简单,易于维护,依靠非能动技术减小堆芯放置池内的液体与破口位置之间的压差,达到破坏虹吸现象的目的。

    一种供热节能系统及方法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978630A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211520795.X

    申请日:2022-11-30

    IPC分类号: F24D19/1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供热节能系统及方法,属于供热节能技术领域。包括获取供热系统的实时运行数据并存储,构建供热系统的数字孪生模型;根据实时运行数据和历史数据,分析供热系统的运行状态,获取供热系统的节能运行策略;根据节能运行策略,发出操作指令至智能控制装置以对供热系统中的设备进行参数设定和启停控制。基于大数据和物联网,结合末端需求和能源供应,对供热系统进行节能调控,在保证供热的前提下,实现能源的按需分配,避免能源浪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为了保证用户体验,存在供热过度的情况,造成大量能源浪费”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