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433228A
公开(公告)日:2022-05-06
申请号:CN202210124685.5
申请日:2022-02-10
申请人: 惠州市绿色能源与新材料研究院 , 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IPC分类号: B01J31/06 , B01J31/02 , C07D317/36 , C08F292/00 , C08F226/06 , C08F212/36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核壳型聚合离子液体催化CO2温和转化合成环状碳酸酯的方法,所述方法采用咪唑类离子液体单体在无机载体二氧化硅表面聚合形成核壳型聚合离子液液体催化剂,离子液体单体与二氧化硅质量比为1:0.5‑1:10,合成的核壳型聚合离子液体催化剂的尺寸1~1000nm。在催化剂的加入量与环氧化合物的质量比为1:2~200,反应温度为30‑180℃,反应压力为0.1‑8MPa条件下,反应时间为0.25‑24h,催化CO2和环氧化合物高效合成环状碳酸酯,收率最高可达97.2%。本发明的特点:核壳型聚合离子液体催化剂具有活性位点多、催化效率高、稳定不易分解、制备工艺简单、添加量少、容易从液相中分离等诸多优点,具有较高的工业化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7447439A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311399318.7
申请日:2023-10-26
申请人: 惠州市绿色能源与新材料研究院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IPC分类号: C07D317/36 , C07D317/38 , B01J31/06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级结构聚离子液体催化合成环状碳酸酯的方法,所述方法为:多级结构聚离子液体催化剂制备及催化CO2与环氧化合物环加成反应合成环状碳酸酯。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通过离子液体单体结构设计调节聚合后的聚离子液体多级结构,获得高活性、高稳定性和易分离的催化剂,可催化多种环氧化合物与CO2发生环加成反应,具有反应效率高、催化剂用量少、制备工艺简单、易于分离的优势,具有较高的工业化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5504954B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211280968.5
申请日:2022-10-19
申请人: 惠州市绿色能源与新材料研究院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IPC分类号: C07D317/36 , C07D317/38 , B01J31/02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离子密度聚离子液体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CO2和环氧化合物制备环状碳酸酯的方法,本方法以两种咪唑基单体按一定比例共聚,反应在离子液体用量很少的条件下,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CO2与环氧化合物的高效转化,且具有稳定性好易分离的优点。该催化剂催化反应得到产物环状碳酸酯收率可达98%。该催化过程具有以下优势,通过高离子密度聚离子液体的设计使得CO2高效转化,同时易于分离,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5504954A
公开(公告)日:2022-12-23
申请号:CN202211280968.5
申请日:2022-10-19
申请人: 惠州市绿色能源与新材料研究院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IPC分类号: C07D317/36 , C07D317/38 , B01J31/02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离子密度聚离子液体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CO2和环氧化合物制备环状碳酸酯的方法,本方法以两种咪唑基单体按一定比例共聚,反应在离子液体用量很少的条件下,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CO2与环氧化合物的高效转化,且具有稳定性好易分离的优点。该催化剂催化反应得到产物环状碳酸酯收率可达98%。该催化过程具有以下优势,通过高离子密度聚离子液体的设计使得CO2高效转化,同时易于分离,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5888824B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211339857.7
申请日:2022-10-27
申请人: 惠州市绿色能源与新材料研究院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IPC分类号: B01J31/08 , C07D317/36 , C08F220/54 , C08F226/06 , C08F212/36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酰胺功能化聚合离子液体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所述聚合离子液体用于以CO2和环氧化物为原料合成环状碳酸酯。本方法以咪唑离子液体为单体,和带有酰胺基团的交联剂、带有苯环的交联剂通过自由基共聚得到交联聚合离子液体,优选出的聚合离子液体,在离子液体0.1%~5mol%,反应温度为30~130℃,反应压力为1~5MPa,反应时间为0.5~24h的条件下对CO2和环氧化物合成环状碳酸酯的收率可以达到98%。本发明特点:该类聚合离子液体催化剂和离子液体单体相比,聚合离子液体具有易于分离和可循环利用的优点。此外,和其他非均相催化剂相比,聚合类型的催化剂由具有不同活性位点的离子液体单体和酰胺单体通过自由基聚合方法合成,可以将具有活性位点的离子液体单体和酰胺聚合为非均相催化剂,通过添加二乙烯基苯调节聚合物的表面积来实现催化剂活性中心较好的分散,使得聚合物催化剂具有利用率高,活性好、热稳定性强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5888824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1339857.7
申请日:2022-10-27
申请人: 惠州市绿色能源与新材料研究院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IPC分类号: B01J31/08 , C07D317/36 , C08F220/54 , C08F226/06 , C08F212/36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酰胺功能化聚合离子液体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聚合离子液体用于以CO2和环氧化物为原料合成环状碳酸酯。本方法以咪唑离子液体为单体,和带有酰胺基团的交联剂、带有苯环的交联剂通过自由基共聚得到交联聚合离子液体,优选出的聚合离子液体,在离子液体0.1%~5mol%,反应温度为30~130℃,反应压力为1~5MPa,反应时间为0.5~24h的条件下对CO2和环氧化物合成环状碳酸酯的收率可以达到98%。本发明特点:该类聚合离子液体催化剂和离子液体单体相比,聚合离子液体具有易于分离和可循环利用的优点。此外,和其他非均相催化剂相比,聚合类型的催化剂由具有不同活性位点的离子液体单体和酰胺单体通过自由基聚合方法合成,可以将具有活性位点的离子液体单体和酰胺聚合为非均相催化剂,通过添加二乙烯基苯调节聚合物的表面积来实现催化剂活性中心较好的分散,使得聚合物催化剂具有利用率高,活性好、热稳定性强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5724820A
公开(公告)日:2023-03-03
申请号:CN202211485954.7
申请日:2022-11-24
申请人: 惠州市绿色能源与新材料研究院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IPC分类号: C07D317/38 , C07D317/36 , C07D317/64 , B01J31/22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膦基配合物催化二氧化碳合成环状碳酸酯的方法,该方法以氧膦化合物和过渡金属盐合成的膦基配合物为催化剂,催化二氧化碳和环氧化合物反应,在催化剂用量为环氧化合物摩尔量的0.1%‑5%,反应压力为1‑4MPa,反应温度为100℃‑150℃,反应时间为1‑6h的条件下合成对应的环状碳酸酯。本发明所采用的催化剂环境友好、廉价易得、制备简单、用量少、催化性能优异,可以实现环状碳酸酯的高选择性、高收率合成,且该催化剂易于分离,循环稳定性能良好,属于环境友好型催化剂,极具工业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2295599A
公开(公告)日:2021-02-02
申请号:CN202011179803.X
申请日:2020-10-29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IPC分类号: B01J31/02 , B01J21/08 , B01J37/10 , C07D317/36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合成环状碳酸酯的催化剂、制备方法以及环状碳酸酯的制备方法,所述催化剂为限域式Ⅰ所示化合物的非均相催化剂;本发明提供的用于合成环状碳酸酯的催化剂,是一种限域了多位点离子液体的非均相催化剂;催化剂中的活性基团R基(R1、R2、R3)与卤素原子,能够产生协同催化作用,使得在不需要加入其他助剂和催化剂的条件下,在较温和的反应条件下,即可以实现环状碳酸酯的高选择性的生成,同时催化剂经简单过滤分离即可再次用于催化环状碳酸酯的合成。相较于等量的体相离子液体,该发明中的非均相催化剂表现出了更高的催化活性,具有巨大的工业化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11943812A
公开(公告)日:2020-11-17
申请号:CN202010813970.9
申请日:2020-08-13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摘要: 本发明属于绿色催化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离子液体多孔复合材料催化制备二元醇的方法,该方法是将绿色高活性的含羧基阴离子的离子液体掺入多孔材料空间骨架结构中形成复合杂化材料,通过物理杂化保持离子液体本征高活性,材料空间骨架既可以提供离子液体稳定存在的支撑,又通过孔道尺寸的限制大分子副产物的生成。通过离子液体高活性与材料空间结构的优势结合,实现提高环氧化物转化率与二元醇选择性的目的。反应是以环氧化物与水作原料一步反应完成。反应温度为323.15~423.15K,反应压力为0~3.0MPa,水比(H2O/环氧化物)为1~15:1。加入离子液体多孔杂化材料作为催化剂,反应时间0.2~4.0h的条件下,得到二元醇产物。该合成方法具有原料水比低、反应选择性高、反应条件温和、催化剂可循环复用的优势,有效降低了催化剂成本,简化反应路线。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