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287112B
公开(公告)日:2020-08-18
申请号:CN201810098173.X
申请日:2018-01-31
Applicant: 成都理工大学
IPC: G01N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三轴压缩试验测定岩石损伤参数的方法,基于岩石的统计损伤本构模型,具体所采用的统计损伤本构模型及拟合求值的损伤参数区分了拉剪和压剪两类损伤受力状态的不同,针对拉剪和压剪损伤受力状态下的损伤参数m和F0,具体给出了由三轴压缩试验获得的岩石破裂过程的应力、应变数据求算这两个岩石损伤参数的公式和过程。在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其拟和求算公式推导的基础模型更加符合正确的力学机制;所求算的损伤参数精度更高,获得的参数在模型的力学机制上更具合理性。本发明的修正模型对应力应变曲线的拟合精度有了较大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10927360A
公开(公告)日:2020-03-27
申请号:CN201911202690.8
申请日:2019-11-29
Applicant: 成都理工大学
IPC: G01N33/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降雨渗流路径和含水率变化的斜坡稳定动态评价方法,现场采集滑带土,对该滑带土进行物理力学强度试验,并记录相应的物理力学参数;利用采集的滑带土作为待评价斜坡模型并对其进行降雨物理模拟;基于上述的物理力学参数、含水率变化情况和孔隙水压力变化情况,建立基于降雨渗流路径和含水率变化的斜坡稳定动态分析模型。本发明对雨水入渗坡体内部的途径进行研究,推测雨水沿裂缝流入下渗,逐步软化裂缝,促使裂缝发展。且能够通过对渗流路径分段赋值,模拟雨水沿裂缝流入下渗,逐步软化裂缝促使贯通的过程。计算结果更加准确、符合实际,能够弥补传统整体强度折减法计算误差大、难以定量评价、难以预测斜坡变形趋势的缺点。
-
公开(公告)号:CN113554930A
公开(公告)日:2021-10-26
申请号:CN202110893320.4
申请日:2021-08-04
Applicant: 成都理工大学
IPC: G09B25/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室内物理模拟试验中煤层采空装置及其方法,包括加热底板、设置于加热底板上的加热蜡板、用于制作成型加热蜡板的制样模具;加热蜡板包括若干个并行排列的加热棒,且若干个加热棒之间通过电阻丝串联连接,串联后的两端电阻丝接入第一变压器和第一开关后形成通路;加热底板包括均匀分布于加热底板上的电阻丝,电阻丝的两个边端接入第二变压器和第二开关后形成通路。本发明在物理模拟试验中煤层采空区采动过程中均由电阻丝加热石蜡,使其融化成液体流出,采动过程匀速可预测,开采后无残余石蜡,排除人为因素影响,且对斜坡几乎不产生外力影响,使得模型的变形破坏最大程度上由采动因素决定。
-
公开(公告)号:CN108287112A
公开(公告)日:2018-07-17
申请号:CN201810098173.X
申请日:2018-01-31
Applicant: 成都理工大学
IPC: G01N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三轴压缩试验测定岩石损伤参数的方法,基于岩石的统计损伤本构模型,具体所采用的统计损伤本构模型及拟合求值的损伤参数区分了拉剪和压剪两类损伤受力状态的不同,针对拉剪和压剪损伤受力状态下的损伤参数m和F0,具体给出了由三轴压缩试验获得的岩石破裂过程的应力、应变数据求算这两个岩石损伤参数的公式和过程。在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其拟和求算公式推导的基础模型更加符合正确的力学机制;所求算的损伤参数精度更高,获得的参数在模型的力学机制上更具合理性。本发明的修正模型对应力应变曲线的拟合精度有了较大提高。
-
-
公开(公告)号:CN218567023U
公开(公告)日:2023-03-03
申请号:CN202221102687.6
申请日:2022-05-09
Applicant: 成都理工大学 , 国铁川藏科创中心(成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物理模拟试验单元板的制作模具,包括呈矩形结构的底板,底板的四角处均设置有一个固定拐角件;底板上端面长度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一块第一侧板,底板上端面宽度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一块第二侧板,两块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在底板的上端面围合成一个容纳腔;两块第二侧板通过固定拐角件与底板可拆卸连接。采用本方案的模具制作出的单元板尺寸一致、差异较小,给予物理模拟实验更高的准确性,减少因单元板尺寸不一带来的实验误差,更可以进行批量化制作,保证批量单元板的固结情况一致。在模具足够的条件下,可以一次性制作大量单元板,以达到大型岩质边坡物理模型的需求。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