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施工监测系统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525092A

    公开(公告)日:2021-03-19

    申请号:CN202011305149.2

    申请日:2018-09-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施工监测系统,至少包括多个扫描仪,所述扫描仪按照能够利用临时坐标系对隧道轮廓和岩貌特征进行扫描的方式安装在辅助推进油缸截面处的护盾的各个观测孔处,根据所需在后护盾上钻取观测孔和安设快速安装基座和轨道,在辅助推进油缸不影响安装的情况下可直接将扫描仪快速安装在基座上就位,且所述扫描仪通过下位机与上位机之间通过无线通信进行信号传输,且能够对整个隧道顶部一定角度范围内隧道断面二维轮廓图的绘制、隧道实际开挖面三维模型的建立、隧道断面围岩岩貌成像以及隧道实际开挖面三维岩貌成像,另外扫描仪和上位机采用模块化安装,可根据需要更换内部不同的模块化测量装置,以实现更多功能。

    基于双护盾TBM工艺的隧道围岩扫描与观测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9186480B

    公开(公告)日:2020-11-10

    申请号:CN201811091211.5

    申请日:2018-09-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双护盾TBM工艺的隧道围岩扫描与观测系统,包括多个扫描仪和一个上位机,且上位机位于辅助推进油缸位置的护盾轴线处,扫描仪安装在辅助推进油缸截面处的护盾的各个观测孔处。本发明将扫描仪安装在后护盾上预先设置好的观测孔处实现直接测量,通过多坐标系采集数据与统一处理,并形成了一种类似随钻测井的随着掘进推进观测隧道围岩轮廓和岩貌的扫描系统,可实现整个隧道顶部一定角度范围内隧道断面二维轮廓图的绘制、隧道实际开挖面三维模型的建立、隧道断面围岩岩貌成像以及隧道实际开挖面三维岩貌成像,另外扫描仪和上位机采用模块化安装,可根据需要更换内部不同的模块化测量装置,以实现更多功能。

    一种基于双护盾TBM工艺的隧道施工监测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2525092B

    公开(公告)日:2022-06-03

    申请号:CN202011305149.2

    申请日:2018-09-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施工监测系统,至少包括多个扫描仪,所述扫描仪按照能够利用临时坐标系对隧道轮廓和岩貌特征进行扫描的方式安装在辅助推进油缸截面处的护盾的各个观测孔处,根据所需在后护盾上钻取观测孔和安设快速安装基座和轨道,在辅助推进油缸不影响安装的情况下可直接将扫描仪快速安装在基座上就位,且所述扫描仪通过下位机与上位机之间通过无线通信进行信号传输,且能够对整个隧道顶部一定角度范围内隧道断面二维轮廓图的绘制、隧道实际开挖面三维模型的建立、隧道断面围岩岩貌成像以及隧道实际开挖面三维岩貌成像,另外扫描仪和上位机采用模块化安装,可根据需要更换内部不同的模块化测量装置,以实现更多功能。

    一种可回收锚杆及其回收方法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378025A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310353418.X

    申请日:2023-04-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回收锚杆及其回收方法,其中,可回收锚杆包括锚杆,其包括通过回收装置彼此相连的自由段锚杆和锚固段锚杆;回收装置,包括壳体,壳体顶部具有用于连接并允许自由段锚杆移动的环形孔,壳体底部具有用于连接锚固段锚杆的螺纹孔,其中,回收装置内设有环形齿和与环形齿形状适配的承力台,且承力台构造为能够随锚杆的张拉位移而与环形齿啮合,其中,在锚杆处于张拉状态之时,驱动自由段锚杆沿第一方向产生转动,自由段锚杆转动并驱动回收装置产生沿第一方向的第一扭矩,锚固段锚杆产生与第一扭矩反向的沿第二方向的第二扭矩,使得自由段锚杆在彼此反向的第一扭矩和第二扭矩作用下与锚固段锚杆脱离。

    一种基于双护盾TBM工艺的建立隧道三维模型的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2525093B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2011305150.5

    申请日:2018-09-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双护盾TBM工艺的建立隧道三维模型的系统,至少包括上位机和扫描仪,上位机由无线通信模块、定位模块、数据采集、处理、显示模块和数据存储模块组成,所述上位机通过无线通信连接的下位机与所述扫描仪进行信号传输,所述上位机还能够按照控制所述扫描仪的运行状态的方式对所述扫描仪监测到的隧道的局部位置进行详细观测,其中,上位机中心为基准坐标系原点,其坐标通过隧道内激光导向系统中的安装于管片上的激光指向仪的坐标进行标定,从而将地面监测控制网的坐标引入,扫描仪中心为临时坐标系原点,隧道围岩断面轮廓测量数据使用极坐标进行表示,另外扫描仪和上位机采用模块化安装,可根据需要更换内部不同的模块化测量装置。

    一种可回收锚杆的分离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439004A

    公开(公告)日:2022-05-06

    申请号:CN202210357509.6

    申请日:2022-04-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可回收锚杆的分离装置及方法,涉及岩土工程支护结构技术领域,其中,分离装置包括:回收单元,其具有开设有环形孔的壳体,自由段锚杆一端穿出环形孔与锚固段锚杆连接组成锚杆,在锚杆因外力驱动而转动时,其随该转动产生扭矩T1,且该转动驱使壳体同步转动以使其产生扭矩T2,自由段锚杆能够在彼此反向的扭矩T1和T2作用下与锚固段锚杆分离直至脱离壳体。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回收锚杆的分离方法,包括:使自由段锚杆穿过回收单元与锚固段锚杆连接组成锚杆;驱动锚杆转动使其产生与该转动同向的扭矩T1;锚杆转动驱动回收单元转动并使其产生与扭矩T1反向的扭矩T2;自由段锚杆在扭矩T1和T2作用下与锚固段锚杆分离直至脱离回收单元。

    一种建立隧道三维模型的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2525093A

    公开(公告)日:2021-03-19

    申请号:CN202011305150.5

    申请日:2018-09-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立隧道三维模型的系统,至少包括上位机和扫描仪,上位机由无线通信模块、定位模块、数据采集、处理、显示模块和数据存储模块组成,所述上位机通过无线通信连接的下位机与所述扫描仪进行信号传输,所述上位机还能够按照控制所述扫描仪的运行状态的方式对所述扫描仪监测到的隧道的局部位置进行详细观测,其中,上位机中心为基准坐标系原点,其坐标通过隧道内激光导向系统中的安装于管片上的激光指向仪的坐标进行标定,从而将地面监测控制网的坐标引入,扫描仪中心为临时坐标系原点,隧道围岩断面轮廓测量数据使用极坐标进行表示,另外扫描仪和上位机采用模块化安装,可根据需要更换内部不同的模块化测量装置。

    一种岩土边坡土体滑坡预测装置及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832690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411964695.5

    申请日:2024-12-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岩土边坡土体滑坡预测装置,包括钢丝绳,所述钢丝绳横向设置,所述钢丝绳下方等距设置有若干弹力绳,所述弹力绳上端与钢丝绳固接,所述弹力绳下方设置有固定环,所述弹力绳下端与固定环固接,所述弹力绳下方还设置有驱动杆,所述固定环套设在驱动杆上,所述固定环与驱动杆固接,所述驱动杆左右两侧皆设置有固定机构,本发明通过设计一种岩土边坡土体滑坡预测装置,当土体不稳定,发生小规模滑坡时,一方面可以将滑坡的土体阻拦,另一方面,可以自动发出报警声,进行预警,提醒工作人员即使处理,避免大规模土体滑坡的发生,本发明结构简单,依靠小规模土体滑坡的冲击力进行预警,预测效果准确。

    一种岩土边坡生态防护结构及护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507442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798640.1

    申请日:2024-12-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边坡防护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岩土边坡生态防护结构及护坡方法,所述岩土边坡生态防护结构包括安装结构及其上阵列设置的若干锚固结构;所述锚固结构包括内杆与其外侧活动套设的外筒,外筒两端分别连接有端盖和端头,内杆内开设有沿轴向延伸的料道;本发明利用锚固结构作为锚固剂填充的灌注媒介,无需借助额外附件进行操作,安装更加方便快捷,相比传统的先加注锚固剂再安装锚杆的安装方式,可以有效避免锚固剂被安装锚杆过程中掉落的土块杂质污染,同时锚固剂在填充过程中,锚固结构与锚固孔的位置相对固定,不会造成锚固孔内部产生空鼓,从而能够大幅提升锚固剂对锚固结构与锚固孔间隙的填充紧实度,以确保锚固强度。

    一种建筑信息模型自动生成与协同编辑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272384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11507968.3

    申请日:2024-10-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筑信息化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建筑信息模型自动生成与协同编辑系统,包括前端用户界面、后端服务器、核心引擎、中间件;前端用户界面包括图形用户界面和权限管理模块;后端服务器包括数据存储模块、API接口、消息队列模块;核心引擎包括自动生成模块、协同编辑模块;中间件包括文件处理模块、云服务集成模块。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通过自动化生成、协同编辑、智能化优化、高兼容性和易用性以及可视化展示等功能,显著提高了BIM模型的创建和编辑效率,降低了人力成本,同时实现了多专业团队之间的协同工作,提高了项目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在建筑信息化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市场竞争力。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