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温下利用反相双面乳液进行酯水解反应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482865A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311427315.X

    申请日:2023-10-31

    申请人: 扬州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常温下利用反相双面乳液促进酶催化酯水解反应的方法。所述方法通过构建反相双面乳液体系,将互不相溶的油水三相在微纳米尺度混合,形成了三种液/液界面,减小了油水两相间的传质距离,加快酯水解反应的反应速率;利用反相双面乳液液滴中性质迥异的双水相微区,选择性地将酶富集于其中之一,增加区域酶浓度,从而进一步提升酯水解反应的速率;通过产物在油水三相溶解度差异,将产物分隔在不同的液相中,促进酯水解反应正向进行,提高反应转化率。本发明利用反相双面乳液体系,有效调控内水相的初始组成,实现对反应速率及产率的调控,最高反应转化率可达86%,实现了室温下酯水解反应快速高效进行。

    超分子手性催化剂、其制备方法及其催化D-A反应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5090331B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210873114.1

    申请日:2022-07-21

    申请人: 扬州大学

    发明人: 韩杰 高聪 葛玲玲

    IPC分类号: B01J31/22 C08G83/00

    摘要: 本案涉及一种超分子手性催化剂、其制备方法及其催化D‑A反应中的应用,将单手性苯甘氨酸烷基衍生物溶解在水溶性有机溶剂中,室温下搅拌得到L/D‑PhgC8~20的水溶性有机溶剂溶液;继续加入超纯水继续搅拌,之后加入金属离子化合物,继续搅拌即可得到(M)‑L型或(P)‑D型超分子手性催化剂。本发明提供的超分子手性金属催化剂可高效循环不对称催化Diels–Alder反应,反应产率和ee值分别高达95%和92%;该超分子催化体系是一种悬浮液,通过离心可进行催化剂的分离,在溶剂极性不变的条件下,催化剂具备结构稳定的优势,并且在保持高产率和高ee值的前提下,能够完成4次循环不对称催化。

    一种各向异性乳液微反应器合成β-溴代醇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149817A

    公开(公告)日:2021-07-23

    申请号:CN202110422789.X

    申请日:2021-04-16

    申请人: 扬州大学

    IPC分类号: C07C33/46 C07C29/64 B01J19/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各向异性乳液微反应器合成β‑溴代醇的方法。以各向异性乳液液滴为微反应器,在互不相溶的正庚烷相和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相中分别选择性溶解反应原料,即烯烃和N‑溴代丁二酰亚胺(NBS),并选用氟碳油作为第三相,通过一步涡旋振荡的方法制备了以氟碳油/正庚烷为内相、表面活性剂水溶液为外相的各向异性乳液;利用各向异性乳液液滴的多相微区对两种反应原料的选择性增溶和隔离,同时充分发挥各向异性液滴多相界面、多微结构的特性,在无需持续搅拌的情况下实现β‑溴代醇的静态可控合成。本发明具备操作简便,低能耗,反应速率可控,产物易于回收的优势。

    一种磁性Janus乳液加速油溶性物质吸附及分离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233083A

    公开(公告)日:2020-06-05

    申请号:CN202010026917.4

    申请日:2020-01-10

    申请人: 扬州大学

    IPC分类号: C02F1/40 C02F1/48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磁性Janus乳液加速油溶性物质吸附及分离的方法,选用一种对油溶性物质具有强吸附性能,并且可以分散磁性纳米粒子的油作为内相,结合与之不互溶的另一种油在水中形成具有双内相的功能型Janus液滴;利用这种功能型Janus液滴对磁响应的不对称性特征,实现Janus液滴在外磁场诱导下的连续转动,从而加快Janus液滴对水相中油溶性物质的吸附速度。由于油溶性物质被富集到乳液的内油相中,并且内油相可以在磁场作用下从水相中去除,因此本发明还满足可分离回收的关键需求。此外,吸附及分离过程仅需振荡器、磁力搅拌等简易设备,因此本发明具有低成本、大批量、操作简便等优势,将拓展乳液在水污染处理等领域的应用。

    利用温度诱导多组分液滴类型转变调控反应转化率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059784A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410373624.1

    申请日:2024-03-29

    申请人: 扬州大学

    IPC分类号: B01J19/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温度诱导多组分液滴类型转变调控反应转化率的方法。所述方法将苯甲醛溶于正庚烷中作为溶剂相1,全氟癸胺溶于氟碳油FC‑770中作为溶剂相2,巯基乙酸溶于SDS水溶液中作为水相,将溶剂相1、溶剂相2和水相混合乳化形成温敏型复合乳液反应器,通过温度在5~60℃的范围中调节,控制反应的开启与关闭,实现了乳液形貌的自发形成,进而实现了转化率的自发控制,可实现30 h内转化率在0‑100%的精准调控,工业生产智能化控制上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复合乳液级联微反应器可控合成2-溴-1,2-二苯基全氟庚酸酯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768721A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310706928.0

    申请日:2023-06-15

    申请人: 扬州大学

    IPC分类号: C07C67/08 C07C69/63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乳液级联微反应器可控合成2‑溴‑1,2‑二苯基全氟庚酸酯的方法。所述方法利用复合乳液液滴中多室微区高选择性溶解不同的反应物、中间体和催化剂,保护对水敏感的反应底物、反应中间体和产物的存在和生成,利用可控的相界面序列和界面面积,实现加成‑酯化级联反应顺序进行,从而在水分散体系中实现高效可控级联反应。本发明反应过程中无需对中间体进行分离和提纯,并且在无需搅拌和室温条件下实现2‑溴‑1,2‑二苯基全氟庚酸酯高效合成,在1h内,实现加成反应100%转化,酯化反应87%转化。

    一种各向异性乳液微反应器合成β-溴代醇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149817B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2110422789.X

    申请日:2021-04-16

    申请人: 扬州大学

    IPC分类号: C07C33/46 C07C29/64 B01J19/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各向异性乳液微反应器合成β‑溴代醇的方法。以各向异性乳液液滴为微反应器,在互不相溶的正庚烷相和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相中分别选择性溶解反应原料,即烯烃和N‑溴代丁二酰亚胺(NBS),并选用氟碳油作为第三相,通过一步涡旋振荡的方法制备了以氟碳油/正庚烷为内相、表面活性剂水溶液为外相的各向异性乳液;利用各向异性乳液液滴的多相微区对两种反应原料的选择性增溶和隔离,同时充分发挥各向异性液滴多相界面、多微结构的特性,在无需持续搅拌的情况下实现β‑溴代醇的静态可控合成。本发明具备操作简便,低能耗,反应速率可控,产物易于回收的优势。

    一种以Janus纳米乳液为模板合成Janus纳米粒子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289560A

    公开(公告)日:2021-08-24

    申请号:CN202110597153.9

    申请日:2021-05-31

    申请人: 扬州大学

    IPC分类号: B01J13/14

    摘要: 一种以Janus纳米乳液为模板合成Janus纳米粒子的方法,涉及化学技术领域。将丙烯酸酯类单体、1‑羟基环己基苯基丙酮、油酸、硅油和表面活性剂混合,同时滴加超纯水,形成具有两亲双层结构的分子有序组合体;再继续滴加水,得到水含量为90~95 wt%的双面结构的Janus纳米乳液。再将其置于紫外光下引发聚合,经离心洗涤后干燥,得到Janus纳米粒子。本发明的制备条件温和、操作简便,仅需在室温、低速搅拌下通过滴加超纯水,再经紫外光照射即可制备,满足大批量的生产需求。

    一种常温条件下高效合成多氟酯类化合物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907210B

    公开(公告)日:2024-01-19

    申请号:CN202210703891.1

    申请日:2022-06-21

    申请人: 扬州大学

    摘要: 本发明涉及化学、化工领域,提供了一种常温条件下高效合成多氟酯类化合物的方法,利用多重乳液液滴多相微区的限域效应,分别将合成多氟酯的原料有机醇和全氟羧酸,或者有机酸和全氟醇溶解到液滴的两个油相微区中,利用液滴微小的尺寸和油相微区之间极大的界面面积,使得反应在常温条件下快速、有效发生;利用油水自动相分离的物化特性,在反应过程中将产物水自动排出油相液滴,汇入水连续相,从而促进酯化反应的平衡正向移动;通过两亲性质子酸催化两相反应并作为稳定油水体系的表面活性剂,构建多重乳液微反应器,实现了15‑45℃的常温条件下多氟酯类化合物在乳液体系中的高效合成。本发明具有操作简便,条件温和,转化率高,能耗低的优点。

    利用氟碳化合物的溶氧能力高效氧化苯甲醛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229138A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2311201764.2

    申请日:2023-09-18

    申请人: 扬州大学

    IPC分类号: C07C51/235 C07C63/0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氟碳化合物的溶氧能力高效氧化苯甲醛的方法。所述方法利用氟碳化合物的高溶氧性,使溶于氟碳化合物中的氧气与溶于烷烃中的苯甲醛,在常温、常压、低速搅拌下高效进行氧化反应,同时利用氟碳化合物的化学反应惰性以及其理化性质与碳氢类化合物的差异特征,静置即可分离氟碳化合物,实现氟碳化合物的循环利用。本发明以溶解在氟碳化合物中的氧气作为弱氧化剂,氧化反应发生在液相中,实现了氧化剂无残留的效果,并且相较于无氟碳化合物加入,苯甲醛转化率提升了4倍,实现了苯甲醛的高效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