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586635A
公开(公告)日:2018-09-28
申请号:CN201810444209.5
申请日:2018-05-10
Applicant: 扬州日兴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IPC: C08B37/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壳寡糖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将熟蟹壳晒干,然后敲碎,将晒干后的熟蟹壳碎片浸没于乙醇溶液中,所述的乙醇溶液质量浓度为60~65%,每1ml乙醇溶液中浸泡8~10g熟蟹壳;步骤2)浸泡后将熟蟹壳取出,将取出后的熟蟹壳置于温度为40~50℃的水中,然后向其中滴加三氧乙酸,滴加的同时,并对熟蟹壳进行反复碾压,同时检测pH值,当pH值为6时,停止滴加三氧乙酸,继续碾压;步骤3)进行蒸发、干燥,即得。
-
公开(公告)号:CN115380917B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211009194.2
申请日:2022-08-22
Applicant: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IPC: A01N61/00 , A01N59/08 , A01N25/32 , A01N25/10 , A01P21/00 , A01P13/02 , C02F9/00 , C02F7/00 , C02F3/34 , C02F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稻虾种养模式长效调水剂制备及其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深度腐殖化处理过程;将碳源物质经粉碎、膨化处理后与尾渣燃烧剩余碳渣、生物质颗粒燃烧剩余碳渣复配;对混合物均匀混拌、定期充氧,当高温期(堆体温度≥60℃)持续时间≥10天,视为完成无害化过程;当混合堆体温度稳定在45℃以下,添加复合菌剂并混拌;当降温期持续时间≥20d,混合堆体含水率≤40%,混合堆体温度与室温差值的绝对值≤3℃时,混合堆体即完成深度腐殖化过程;步骤(2)、膨化悬浮处理过程;通过本发明,基于尾渣自身富含Na+等盐类物质的特点,并通过“深度腐殖+膨化悬浮”复合改造技术,长效维持其在稻虾种养模式中“培草控苔”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3402332A
公开(公告)日:2021-09-17
申请号:CN202110733961.3
申请日:2021-06-30
Applicant: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稻田废弃物多元化利用制备稻虾共作专用功能肥的方法,稻虾共作专用功能肥,主要通过稻田废弃物高效肥料化利用,满足由于稻虾田特殊生产过程及水分管理模式所致特征性养分缺乏问题,并缓解稻田废弃物无序资源化利用所致稻虾共作生产安全问题,控制生产成本。其主要通过稻秸秆等安全性就较高废弃物快速高效腐解,提升保肥和供肥能力;通过稻秸秆、稻壳等废弃物燃烧剩余物‑碳渣的多孔吸附特性,高分子氨基酸、植物蛋白等助剂的螯合特性等综合实现部分氮肥缓释,以满足稻虾共作过程水稻穗肥需求,有助于稻虾提质稳产目标的实现。
-
公开(公告)号:CN107182861A
公开(公告)日:2017-09-22
申请号:CN201710476907.9
申请日:2017-06-21
Applicant: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812 , Y02A40/816 , A01K61/10 , A01K61/17 , A23K10/20 , A23K50/80 , C02F1/50 , G06F17/1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可精确计量的泥鳅人工繁育方法。通过估算雌鳅繁殖力、计算产卵率、受精率、孵化率以及仔鱼培育成活率,较为精确地计算出苗种产量,同时描述了亲鳅选配及麻醉、人工催产、受精卵孵化、开口饵料投喂等人工繁育关键技术。采用本方法能够实现雌鳅产卵率达58%、受精率达98%、孵化率达95%、仔鱼培育成活率达80%,每kg雌鳅可生产泥鳅苗种46万尾以上。本发明用于泥鳅苗种的人工繁育,具有苗种生产效率高、产量稳定、可控性强、苗种成活率高等特点,适合在生产实践中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6747690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710084466.8
申请日:2017-02-16
Applicant: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205 , Y02W30/43 , C05F3/00 , C05F17/00 , C05F11/0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发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促腐和保氮功能的牛粪堆肥菌剂及其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由高温菌芽孢杆菌、中温菌霉菌及低温菌酵母菌复配而成,所述的芽孢杆菌包括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或其他相似菌,所述的霉菌包括绿色木霉、黑曲霉和/或其他相似菌种。有效活菌数为25‑45亿/克。本发明菌剂针对牛粪特有理化性状,通过合理配比3类有益微生物,使其在堆肥不同阶段(升温期、中温期、高温期)协同发挥作用,加快腐熟速度,降低堆肥过程中氮的挥发损失,具有良好的促腐保氮性能。本菌剂的应用方法简便易行,操作简单,极大提高了牛粪堆肥的运行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4761390A
公开(公告)日:2015-07-08
申请号:CN201510186444.3
申请日:2015-04-20
Applicant: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 扬州满春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扬州市壮禾生态肥业有限公司
IPC: C05G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香樟树栽培专用基质及其制备方法。香樟树专用基质,由污泥堆肥与复合肥混匀后,喷入维生素B12、微量元素B、Zn及聚天冬氨酸的纯水溶液后,烘干制成;具有含水率低于20%,有机质含量不低于23%的特性。本发明制成的以城市生活污泥堆肥为主要原料的香樟树专用基质,具有保成活、促生长的效果,降低城市生态建设的成本,同时更好地实现城市生活污泥的资源化循环利用,适合香樟树培育和移栽。
-
公开(公告)号:CN115176574B
公开(公告)日:2024-05-17
申请号:CN202210793763.0
申请日:2022-07-05
Applicant: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稻虾共作模式中水稻缓释氮肥施氮量以及较常规氮肥的减氮效应的确定方法,包括在磷、钾肥按照常规生产施用下,设置常规氮肥不同施氮量,获得达到水稻理论最高产量时所需的常规氮肥施氮量,同时,设置缓释氮肥不同施氮量,获得达到水稻理论最高产量时所需的缓释氮肥施氮量,然后,确定达到常规氮肥施用下水稻理论最高产量水平时所需的缓释氮肥施氮量,进而确定稻虾共作模式中水稻缓释氮肥较常规氮肥的减氮效应。利用本发明的方法可以提高稻虾共作模式的水稻氮肥利用率,减少氮肥用量,从而优化稻虾共作模式的水稻氮肥运筹,解决氮肥施用的盲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768674A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310381938.1
申请日:2023-04-11
Applicant: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 扬州慧农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纳米材料提高稻虾共作稻米品质的叶面肥配方及施用方法,原料组分按照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配制:0.1%~0.35%纳米微量元素(纯微量元素记法)、0.4%~1.0%复合氨基酸、0.5%~1.0%表面活性剂、0.5%~1.0%助剂、0.2%~0.4%分散剂,其余为水。在水稻齐穗期(80%穗露出表面),选择半阴无风的天气,在上午9点半前或下午四点半后,利用无人机均匀的喷洒于叶面上,用量为45~55L/亩,喷施次数2~3次,充分保证养分,用时喷施间隔时间7~10天。利用本发明的方法,解决稻虾共作现有施肥模式下水稻生长后期营养元素不足问题,同时不会影响小龙虾正常生长,以达到提高稻米品质、保证小龙虾正常生长的协同发展目的,为稻虾共作模式水稻品质保优调优提供合理施肥措施,操作简便、易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15486396A
公开(公告)日:2022-12-20
申请号:CN202211188434.X
申请日:2022-09-27
Applicant: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真假水草生物学功能的小龙虾生态学养殖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小龙虾苗种筛选和投放;(2)真假水草种植;(3)饲料投喂;(4)水位调节;(5)水质调节;(6)池塘底改;(7)设置防逃网;(8)日常管理;(9)成虾捕捞。本发明是基于水草生物学功能基础上的小龙虾养殖方法,即利用伊乐藻发挥水质净化和天然饵料功能,同时利用仿生水草代替水花生起到栖息遮蔽和物理降温的作用养殖小龙虾。相对于传统的养殖方式,采用仿生水草替代了水花生在小龙虾养殖过程中的作用,对养殖过程中苗种筛选和投放方式以及饲料营养进行了规定,能够提升小龙虾商品虾的规格,实现小龙虾的错峰上市,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0283008A
公开(公告)日:2019-09-27
申请号:CN201910725311.7
申请日:2019-08-07
Applicant: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机废弃物绿色堆肥方法,首先在堆肥原料中添加秸秆、稻壳调理剂,调节有机废弃物理化性状,得到堆肥物料;然后采用氮素截留材料与砻糠或腐熟堆肥混匀得到混匀物,在建堆过程中,将混匀物均匀施入堆肥物料中,待充分混合均匀后,将添加混匀物的堆肥物料堆成条垛状,得到堆肥堆体,静置升温;接着堆肥堆体发酵开始时,定期监测堆体温度,当堆肥堆体温度≥55℃时进行翻堆,之后每隔2天翻堆一次;最后,当堆肥堆体温度高于55℃并持续7天以上时,堆肥堆体实现无害化,待堆肥堆体温度下降至设定温度后,得到稳定堆肥产物。通过本发明,环保无污染,可彻底降解,且保氮促腐功能兼具。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