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735877B
公开(公告)日:2020-03-10
申请号:CN201680037148.X
申请日:2016-05-17
Applicant: 日本麦可罗尼克斯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二次电池具有充电层,充电层因通过在被绝缘材料覆盖的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上引起光激结构变化而在带隙中形成能级来捕获电子,该方法包括:涂布工序(S1),涂布涂层液,以形成包括将成为充电层(18)的成分的涂层膜;干燥工序(S2),通过干燥在涂布工序(S1)中涂布的涂层液来形成干燥涂层膜;UV照射工序(S3),通过用紫外线照射经由干燥工序(S2)获得的干燥涂层膜来形成UV照射涂层膜;以及煅烧工序(S5),在通过重复包括涂布工序(S1)、干燥工序(S2)和照射工序(S3)的组多次,形成多个UV照射涂层膜之后,煅烧所述多个UV照射涂层膜。
-
公开(公告)号:CN109314183A
公开(公告)日:2019-02-05
申请号:CN201780029956.6
申请日:2017-04-05
Applicant: 日本麦可罗尼克斯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L49/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增大放电容量的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根据本申请的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在依次层叠了第一电极(12)、由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形成的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层(14)、由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与绝缘体形成的充电层(16)、以绝缘体为主要成分的中间绝缘层(18)、由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形成的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层(22)和第二电极(24)之后,依次以第一电极(12)为基准在第一电极(12)与第二电极(24)之间施加正电压的第一步骤、以第一电极(12)为基准在第一电极(12)与第二电极(24)之间施加0V的第二步骤进行反复的反复步骤作为第1单位循环,反复进行预定数量的第1单位循环。
-
公开(公告)号:CN113016087A
公开(公告)日:2021-06-22
申请号:CN201980074668.1
申请日:2019-11-07
Applicant: 日本麦可罗尼克斯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L49/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改善二次电池的性能的技术。本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100)包括:第一电极(21);第二电极(22);第一层(11),其设置在第一电极(21)上,并且包含第一n型氧化物半导体;第二层(12),其设置在第一层上(11),并且包含第二n型氧化物半导体材料和第一绝缘材料;第三层(13),其设置在第二层(12)上,并且包含氧化钽;以及第四层(14),其设置在第三层(13)上,并且包含第二绝缘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08028317A
公开(公告)日:2018-05-11
申请号:CN201680052124.1
申请日:2016-08-03
Applicant: 日本麦可罗尼克斯股份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49/00 , H01M2/20 , H01M10/04 , Y02E10/549
Abstract: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是具有并联连接的多个单位电池(21)的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具有:准备具有第一电极层(1)、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层(2)、充电层(3)以及第二电极层(5)层叠而成的结构的片状的单位电池(21)的工序;将层叠的多个单位电池(21)并联连接,来形成电池片(30)的工序;测定电池片(30)的容量的工序;以及在容量小于标准值的情况下,将调整容量用的单位电池(21a)与电池片(30)并联连接的工序。
-
公开(公告)号:CN105814728A
公开(公告)日:2016-07-27
申请号:CN201380081530.7
申请日:2013-12-10
Applicant: 日本麦可罗尼克斯股份有限公司 , 刮拉技术有限公司
IPC: H01M10/04 , H01M10/052 , H01M10/0585 , H01M10/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85 , H01L31/022425 , H01L49/00 , H01M10/0413 , H01M10/0436 , H01M10/052 , H01M10/0525 , H01M10/30 , H01M2220/30 , H02J7/004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相比现有技术改善了容积方面(能量密度的方面)、制造方面(制造工序数)的二次电池。本发明的二次电池包括:片状的第1电极兼用基材,其发挥作为第1电极的功能和作为基材的功能;表面侧蓄电层,其被设置在第1电极兼用基材的表面侧;表面侧第2电极层,其被层叠在表面侧蓄电层;背面侧蓄电层,其被设置在第1电极兼用基材的背面侧;以及背面侧第2电极层,其被层叠在背面侧蓄电层。
-
公开(公告)号:CN114062882A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2110884724.7
申请日:2021-08-03
Applicant: 日本麦可罗尼克斯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测定系统和测定方法,能够稳定地测定光半导体元件的准确的测定值。在测定方法中,通过光探针的入射端面来接收从光半导体元件输出的出射光,其中,使光半导体元件与光探针的相对位置沿与出射光的光轴交叉的平面发生变化,在多个位置处分别测定出射光的入射强度,获取表示相对位置的变化与入射强度之间的关系的入射强度图案。
-
公开(公告)号:CN105164846B
公开(公告)日:2018-03-30
申请号:CN201480018729.X
申请日:2014-04-03
Applicant: 日本麦可罗尼克斯股份有限公司 , 刮拉技术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202 , H01M2/204 , H01M2/22 , H01M2/266 , H01M10/0436 , H01M10/052 , H01M10/0562 , H01M10/058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当薄膜固体二次电池的电池单元被堆叠时,该结构具有被限制的厚度和高密度。相邻的电池单元被堆叠,以致负电极彼此接触且正电极彼此接触,并且被设置为拔出的引出电极被夹在两个彼此接触的负电极之间或者两个彼此接触的正电极之间,该拔出的引出电极小于负电极表面或正电极表面,并且被夹在不同层电极之间的引出电极被设置为当从平面布置中观看时不存在所有引出电极彼此同时重叠的区域。至于引出电极的形状,可以是带状引出电极以及线状引出电极。此外,形成电极的导电片被延伸以同样作为拔出的电极,因此能够减少引出电极数量。
-
公开(公告)号:CN107735877A
公开(公告)日:2018-02-23
申请号:CN201680037148.X
申请日:2016-05-17
Applicant: 日本麦可罗尼克斯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二次电池具有充电层,充电层因通过在被绝缘材料覆盖的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上引起光激结构变化而在带隙中形成能级来捕获电子,该方法包括:涂布工序(S1),涂布涂层液,以形成包括将成为充电层(18)的成分的涂层膜;干燥工序(S2),通过干燥在涂布工序(S1)中涂布的涂层液来形成干燥涂层膜;UV照射工序(S3),通过用紫外线照射经由干燥工序(S2)获得的干燥涂层膜来形成UV照射涂层膜;以及煅烧工序(S5),在通过重复包括涂布工序(S1)、干燥工序(S2)和照射工序(S3)的组多次,形成多个UV照射涂层膜之后,煅烧所述多个UV照射涂层膜。
-
公开(公告)号:CN110431707A
公开(公告)日:2019-11-08
申请号:CN201880018529.2
申请日:2018-03-01
Applicant: 日本麦可罗尼克斯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二次电池(30)具备:第1导电型的第1氧化物半导体层(14);第1充电层(16T),其配置于第1氧化物半导体层(14)上、且由第1金属氧化物形成;第1分离层(18SNS),其配置于第1充电层(16T)上;和,第2导电型的第2氧化物半导体层(24),其配置于第1分离层(18SNS)上。第1充电层(16T)不是由包含硅的材料构成的。在第1充电层(16T)上可以具备配置于第1分离层(18SNS)与第1充电层(16T)之间的第2分离层(18TS)。提供:能降低内阻、能增大每单位体积(重量)的蓄电容量的二次电池。
-
公开(公告)号:CN105814728B
公开(公告)日:2019-02-22
申请号:CN201380081530.7
申请日:2013-12-10
Applicant: 日本麦可罗尼克斯股份有限公司 , 刮拉技术有限公司
IPC: H01M10/04 , H01M10/052 , H01M10/0585 , H01M10/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相比现有技术改善了容积方面(能量密度的方面)、制造方面(制造工序数)的二次电池。本发明的二次电池包括:片状的第1电极兼用基材,其发挥作为第1电极的功能和作为基材的功能;表面侧蓄电层,其被设置在第1电极兼用基材的表面侧;表面侧第2电极层,其被层叠在表面侧蓄电层;背面侧蓄电层,其被设置在第1电极兼用基材的背面侧;以及背面侧第2电极层,其被层叠在背面侧蓄电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