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380599B
公开(公告)日:2018-09-28
申请号:CN201610773015.0
申请日:2016-08-31
Applicant: 昆明理工大学
IPC: C08G73/06 , C08K5/42 , C25D9/02 , H01M4/60 , H01M10/05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花菜状对甲基苯磺酸钠掺杂聚吡咯的制备方法及应用,通过电化学恒压反应一段时间后,在预处理后的工作电极表面上沉积一层花菜状对甲基苯磺酸钠掺杂的聚吡咯,该对甲基苯磺酸钠掺杂的聚吡咯与金属基体结合紧密,且颗粒表面凸凹不平,比表面积大,用于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时,电导率高,具有丰富的储钠活性位,机械性能好,无需添加额外的导电剂和粘结剂,改善了电极材料的充/放电比容量及循环稳定性能,本发明制备工艺简单、环境友好,首次实现了花菜状对甲基苯磺酸钠掺杂聚吡咯的制备及其在钠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5226247B
公开(公告)日:2018-01-12
申请号:CN201510570654.2
申请日:2015-09-10
Applicant: 昆明理工大学
IPC: H01M4/36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Cu掺杂三维有序非晶TiO2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应用,属于新能源材料的开发与研究领域。本发明以Cu掺杂三维有序非晶TiO2纳米管阵列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的工作电极。以阳极氧化法制备的非晶TiO2纳米管阵列为工作电极,铂片为对电极,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以含铜盐的溶液为电解液,恒电位沉积一段时间后,制得Cu掺杂的三维有序非晶TiO2纳米管复合负极材料。本发明制备工艺简单、环境友好,充分利用了金属Cu导电率高的优点改善了电极的充/放电比容量及循环稳定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7317031B
公开(公告)日:2020-07-10
申请号:CN201710346814.4
申请日:2017-05-17
Applicant: 昆明理工大学
IPC: H01M4/60 , H01M4/13 , H01M4/139 , H01M4/04 , H01M10/0525 , H01M10/05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过期药品阿司匹林在可充电电池中的应用,将过期阿司匹林药片研磨成粉末,与导电剂、粘结剂按比例均匀混合成电极浆料,并涂抹在集流体上制备电极片,然后在充满高纯氩气的手套箱内组装成扣式模拟可充电电池,并测试其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该负极材料表现出了良好的循环稳定性;本发明易于操作,实用性强,环境友好,成本低,充分发挥过期废药的利用价值,避免了资源浪费,而且能缓解过期药品对环境所造成的危害,有利于构建循环经济产业模式,保护生态环境。
-
公开(公告)号:CN106784742B
公开(公告)日:2020-02-07
申请号:CN201710091749.5
申请日:2017-02-21
Applicant: 昆明理工大学
IPC: H01M4/36 , H01M4/48 , H01M4/60 , H01M10/05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掺杂聚吡咯/二氧化钛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以TiO2纳米管为工作电极,铂片为对电极,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以含有对甲基苯磺酸钠和吡咯的水溶液为电解液,调节pH值为1~2,通过电聚合反应在TiO2纳米管电极表面沉积一层对甲基苯磺酸钠掺杂的聚吡咯薄膜,并将制备得到的复合材料应用于钠离子电池;所制备的掺杂聚吡咯与TiO2纳米管结合紧密,中空的TiO2纳米管比表面积大,机械强度与结构稳定性好,掺杂聚吡咯柔韧性好,提供了钠离子传输的通道和空间,二者均为电极活性材料,具有储能活性,充分发挥了复合材料中两种组分之间的协同加和效应,复合材料的充/放电比容量及循环稳定性能好;本发明方法简单、环境友好。
-
公开(公告)号:CN105406043B
公开(公告)日:2018-11-27
申请号:CN201510893073.2
申请日:2015-12-08
Applicant: 昆明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三组元CuO‑Cu‑TiO2纳米管阵列复合材料的应用、应用装置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新能源材料的开发与研究技术领域。该三组元CuO‑Cu‑TiO2纳米管阵列复合材料用作锂离子电池的电极。以三组元CuO‑Cu‑TiO2纳米管阵列复合材料用作锂离子电池的工作电极,以锂箔为对电极和参比电极,以Celgard2400膜为隔膜,以含1mol/LLiPF6混合液为电解液,在充满高纯氩气的手套箱中组装成扣式锂离子电池。首先采用阳极氧化法制备的三维有序TiO2纳米管阵列;在TiO2纳米管阵列上恒压沉积Cu纳米颗粒;最后进行热处理制备得到三组元CuO‑Cu‑TiO2纳米管阵列复合材料。本方法制备工艺简单,无需添加额外的导电剂和聚合物粘结剂。
-
公开(公告)号:CN105261735B
公开(公告)日:2018-01-12
申请号:CN201510570653.8
申请日:2015-09-10
Applicant: 昆明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石墨烯掺杂的三维有序TiO2纳米管阵列复合材料的应用,属于新能源材料的开发与研究领域。本发明以石墨烯掺杂的三维有序TiO2纳米管阵列复合材料用作锂离子电池的工作电极。以阳极氧化法制备的TiO2纳米管阵列为工作电极,铂片为对电极,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以含有支持电解质的酸性氧化石墨烯悬浮液为电解液,通过恒压沉积法在三维有序TiO2纳米管表面自组装石墨烯材料,得到石墨烯掺杂的三维有序TiO2纳米管复合负极材料。本发明电极制备工艺简单、环境友好,利用石墨烯导电率高的优点改善了二氧化钛纳米管负极材料的充/放电性能及循环稳定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6784742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710091749.5
申请日:2017-02-21
Applicant: 昆明理工大学
IPC: H01M4/36 , H01M4/48 , H01M4/60 , H01M10/05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掺杂聚吡咯/二氧化钛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以TiO2纳米管为工作电极,铂片为对电极,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以含有对甲基苯磺酸钠和吡咯的水溶液为电解液,调节pH值为1~2,通过电聚合反应在TiO2纳米管电极表面沉积一层对甲基苯磺酸钠掺杂的聚吡咯薄膜,并将制备得到的复合材料应用于钠离子电池;所制备的掺杂聚吡咯与TiO2纳米管结合紧密,中空的TiO2纳米管比表面积大,机械强度与结构稳定性好,掺杂聚吡咯柔韧性好,提供了钠离子传输的通道和空间,二者均为电极活性材料,具有储能活性,充分发挥了复合材料中两种组分之间的协同加和效应,复合材料的充/放电比容量及循环稳定性能好;本发明方法简单、环境友好。
-
公开(公告)号:CN106299216A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申请号:CN201610650081.9
申请日:2016-08-10
Applicant: 昆明理工大学
IPC: H01M2/16 , H01M4/1391 , H01M4/36 , H01M4/48 , H01M4/62 , H01M10/0525 , B82Y30/00 , C25D9/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362 , B82Y30/00 , C25D9/02 , H01M2/1653 , H01M4/1391 , H01M4/483 , H01M4/624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Ti3+掺杂TiO2纳米管阵列/磺化聚苯酚膜电极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先采用阳极氧化法,制备得到三维有序TiO2纳米管阵列,然后在三电极体系中,通过电化学方法制备Ti3+掺杂的TiO2纳米管阵列,最后以Ti3+掺杂的TiO2纳米管阵列作为工作电极,以磺化苯酚溶液为电解液,通过电化学聚合反应,制备得到Ti3+掺杂TiO2纳米管阵列/磺化聚苯酚膜电极,将得到的膜电极应用于锂离子电池时,无需添加额外的导电剂和粘结剂;本发明工艺简单、环境友好,通过Ti3+掺杂提高了TiO2纳米管阵列的导电性,并实现了膜电极的电化学集成,应用于锂离子电池,膜与电极材料之间的协同作用改善了膜电极材料的充/放电比容量及循环稳定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5609761A
公开(公告)日:2016-05-25
申请号:CN201510570652.3
申请日:2015-09-10
Applicant: 昆明理工大学
IPC: H01M4/58 , H01M4/62 , H01M10/05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582 , H01M4/626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CuCl/Cu复合材料的应用,属于新能源材料的开发与研究领域;本发明主要通过一步阳极氧化方法在金属铜集流体表面原位沉积一层不溶于水的立方晶相的氯化亚铜活性物质,然后在充满高纯氩气的手套箱内与锂箔组装成扣式模拟锂离子电池。本发明通过原位生长的方法将同源物质---铜集流体与氯化亚铜巧妙而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该电极材料不仅比表面积大,而且与铜集流体结合紧密,有助于减小接触电阻。与传统涂覆式工艺相比,该工艺操作简单,环境友好,易于放大,更为重要的是,有助于缓解活性物质在长期充/放电过程中的脱落现象,并提高了锂离子电池的倍率放电性能与充/放电循环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5609761B
公开(公告)日:2018-05-11
申请号:CN201510570652.3
申请日:2015-09-10
Applicant: 昆明理工大学
IPC: H01M4/58 , H01M4/62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CuCl/Cu复合材料的应用,属于新能源材料的开发与研究领域;本发明主要通过一步阳极氧化方法在金属铜集流体表面原位沉积一层不溶于水的立方晶相的氯化亚铜活性物质,然后在充满高纯氩气的手套箱内与锂箔组装成扣式模拟锂离子电池。本发明通过原位生长的方法将同源物质‑‑‑铜集流体与氯化亚铜巧妙而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该电极材料不仅比表面积大,而且与铜集流体结合紧密,有助于减小接触电阻。与传统涂覆式工艺相比,该工艺操作简单,环境友好,易于放大,更为重要的是,有助于缓解活性物质在长期充/放电过程中的脱落现象,并提高了锂离子电池的倍率放电性能与充/放电循环性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