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近红外II区控释一氧化氮纳米载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4652831B

    公开(公告)日:2023-11-03

    申请号:CN202210289550.4

    申请日:2022-03-23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近红外II区控释一氧化氮纳米载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生物医用材料领域。本发明以正硅酸四乙酯作为硅源,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作为模板,磁力搅拌后,通过萃取的方式去除模板剂,得到硅棒。在硅棒表面利用偶联剂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进行巯基化修饰,并通过金‑硫键作用与金纳米粒子连接,最后由种子生长法得到硅棒‑金星,再加入一氧化氮供体材料,反应,即得近红外II区控释一氧化氮纳米载体材料。利用本发明的近红外II区控释一氧化氮纳米载体材料能够实现气体治疗与光热治疗耦合,可用于杀灭癌细胞。

    一种抗肿瘤的联合用药物

    公开(公告)号:CN106668067B

    公开(公告)日:2019-09-17

    申请号:CN201710052841.0

    申请日:2017-01-22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肿瘤的联合用药物。该抗肿瘤的联合用药物包括作为活性成分的双膦酸盐类化合物和CIK细胞,所述的双膦酸盐类化合物为临床用药依替膦酸二钠、氯膦酸二钠、帕米膦酸二钠、替鲁膦酸二钠、阿仑膦酸钠、奈立膦酸钠、奥帕膦酸钠、利塞膦酸钠、伊班膦酸钠、英卡膦酸二钠和唑来膦酸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利用抗肿瘤骨转移的双膦酸盐药物与CIK细胞联合使用,极大提高CIK细胞对肿瘤细胞杀伤能力的方法,使达到相同治疗效果所需的CIK细胞数量大大减少,相比单独CIK细胞生物治疗,可保持其较高的安全性又显著地提高其治疗效果。

    唑来膦酸和有机硒化合物联用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9908159A

    公开(公告)日:2019-06-21

    申请号:CN201910196152.6

    申请日:2019-03-15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唑来膦酸和有机硒化合物联用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在体外细胞实验中发现单独有机硒化合物和单独的唑来膦酸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明显不如联合用药,说明两者的联合可以形成协同作用,即可以利用有机硒化合物及唑来膦酸的协同作用达到高效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目的。本发明中还发现唑来膦酸增强有机硒化合物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生长的潜在作用机制是诱导细胞产生过量ROS导致的。因此,可将唑来膦酸和有机硒化合物联合用于制备抗肿瘤药物,或者将唑来膦酸作为有机硒化合物的增敏剂,用于肿瘤治疗领域。

    抗肝癌中药酵素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695366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410168265.6

    申请日:2024-02-06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药物制剂领域,具体涉及抗肝癌中药酵素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肝癌的中药酵素及其制备方法,所述中药酵素由中药原料经复合菌发酵制成的酵素制成;所述中药原料包括:人参、丹参、柴胡、枸杞子、决明子、泽泻、龙胆、板蓝根、五味子、姜黄、甘草、莪术、化血胆、积雪草;所述复合菌包括嗜酸乳酸杆菌、长双歧杆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种、嗜热链球菌和酵母菌。本发明通过引入多菌共生技术,对多种中药发酵后制成中药酵素,改进治疗直肠的中药的用药方式得到小分子中药酵素,降低中药对肠胃的刺激作用、提高中药中有益成分的吸收率,且风味独特,作为保健品更容易被消费者接受。

    一种抗肿瘤的联合用药物

    公开(公告)号:CN106668067A

    公开(公告)日:2017-05-17

    申请号:CN201710052841.0

    申请日:2017-01-22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肿瘤的联合用药物。该抗肿瘤的联合用药物包括作为活性成分的双膦酸盐类化合物和CIK细胞,所述的双膦酸盐类化合物为临床用药依替膦酸二钠、氯膦酸二钠、帕米膦酸二钠、替鲁膦酸二钠、阿仑膦酸钠、奈立膦酸钠、奥帕膦酸钠、利塞膦酸钠、伊班膦酸钠、英卡膦酸二钠和唑来膦酸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利用抗肿瘤骨转移的双膦酸盐药物与CIK细胞联合使用,极大提高CIK细胞对肿瘤细胞杀伤能力的方法,使达到相同治疗效果所需的CIK细胞数量大大减少,相比单独CIK细胞生物治疗,可保持其较高的安全性又显著地提高其治疗效果。

    抗肝癌中药酵素及其制备方法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185484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0292364.5

    申请日:2024-03-14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药物制剂领域,具体涉及抗肝癌中药酵素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肝癌的中药酵素及其制备方法,所述中药酵素由中药原料经复合菌发酵制成的酵素制成;所述中药原料包括:人参、丹参、柴胡、枸杞子、决明子、泽泻、龙胆、板蓝根、五味子、姜黄、甘草、莪术、化血胆、积雪草;所述复合菌包括嗜酸乳酸杆菌、长双歧杆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种、嗜热链球菌和酵母菌。本发明通过引入多菌共生技术,对多种中药发酵后制成中药酵素,改进治疗直肠的中药的用药方式得到小分子中药酵素,降低中药对肠胃的刺激作用、提高中药中有益成分的吸收率,且风味独特,作为保健品更容易被消费者接受。

    医学图像的频域加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7319567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311057401.6

    申请日:2023-08-21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医学图像的频域加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该频域加密方法首先应用折叠实复变换和快速傅里叶变换将原始医学图像转换到频域空间;接着,根据频域系数的特点和加密算法,对频域图像进行调整和混淆操作,以实现图像的加密。在加密过程中,考虑到医学图像的敏感性,采用随机生成的密钥结合改进的Logistic混沌系统控制加密过程,增加加密的安全性。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效、安全且对图像质量影响较小的基于频域的医学图像加密方法,利用频域特性和图像直方图分析,实现了对医学图像的保护和隐私性,并保持了图像的视觉质量和诊断信息的完整性。本发明公开的加密方法可广泛应用于医学图像的安全传输和存储领域。

    一种近红外II区控释一氧化氮纳米载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4652831A

    公开(公告)日:2022-06-24

    申请号:CN202210289550.4

    申请日:2022-03-23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近红外II区控释一氧化氮纳米载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生物医用材料领域。本发明以正硅酸四乙酯作为硅源,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作为模板,磁力搅拌后,通过萃取的方式去除模板剂,得到硅棒。在硅棒表面利用偶联剂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进行巯基化修饰,并通过金‑硫键作用与金纳米粒子连接,最后由种子生长法得到硅棒‑金星,再加入一氧化氮供体材料,反应,即得近红外II区控释一氧化氮纳米载体材料。利用本发明的近红外II区控释一氧化氮纳米载体材料能够实现气体治疗与光热治疗耦合,可用于杀灭癌细胞。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