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侧部构造以及分隔部件

    公开(公告)号:CN113272207B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080008880.0

    申请日:2020-02-05

    Abstract: 本发明的车身侧部构造(C)的特征在于,具有: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下纵梁(1);从所述下纵梁(1)向上方向延伸设置的中柱外构件(7);设置于所述中柱外构件(7)的车宽方向内侧的中柱内构件(6);和设置于由所述中柱外构件(7)和所述中柱内构件(6)形成的中空部(8)内的分隔部件(3),所述分隔部件(3)具有车宽方向的侧方部能够沿上下方向位移的折叠部(11)。在形成于分隔部件(3)与下纵梁外构件(5)的上表面(5a)之间的填充室(17)内填充有发泡性树脂。

    车身侧部构造以及分隔部件

    公开(公告)号:CN114302843A

    公开(公告)日:2022-04-08

    申请号:CN202080061170.4

    申请日:2020-09-08

    Abstract: 本发明的车身侧部构造的特征在于,具备:下纵梁(1),其在车身前后方向上延伸;中柱外部件(7),其从所述下纵梁(1)向上方延伸;中柱内部件(6),其配置于所述中柱外部件(7)的车宽方向内侧;以及分隔部件(3),其配置于由所述中柱外部件(7)和所述中柱内部件(6)形成的中空部内,在车身前后方向上延伸,所述分隔部件(3)由利用树脂铰链(铰链部(H2))相连的多个分隔部(水平部(9)、外倾斜部(11))构成,具备所述树脂铰链的折曲角度的限制机构(角度限制肋(19))。

    车身下部结构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031729A

    公开(公告)日:2017-08-11

    申请号:CN201611186973.4

    申请日:2016-12-20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良好吸收发生小面积偏置碰撞时的冲击并且重量较轻、生产效率优良的车身下部结构。该车身下部结构具备:由前柱外板(22)和前柱内板(21)构成的前柱(2),以及由侧梁外板(32)和侧梁内板(31)构成且接合于前柱(2)的下部的侧梁(3)。前柱外板(22)接合于侧梁外板(32)的外表面。前柱内板(21)由侧梁外板(32)和侧梁内板(31)夹持。侧梁外板(32)和侧梁内板(31)在侧梁(3)的前部(3a)的加强部(3b)的前方且前柱(2)的下方分别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纵向凸棱(31a)、(32a)。

    车身侧部构造以及分隔部件

    公开(公告)号:CN114302843B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080061170.4

    申请日:2020-09-08

    Abstract: 本发明的车身侧部构造的特征在于,具备:下纵梁(1),其在车身前后方向上延伸;中柱外部件(7),其从所述下纵梁(1)向上方延伸;中柱内部件(6),其配置于所述中柱外部件(7)的车宽方向内侧;以及分隔部件(3),其配置于由所述中柱外部件(7)和所述中柱内部件(6)形成的中空部内,在车身前后方向上延伸,所述分隔部件(3)由利用树脂铰链(铰链部(H2))相连的多个分隔部(水平部(9)、外倾斜部(11))构成,具备所述树脂铰链的折曲角度的限制机构(角度限制肋(19))。

    车身侧部构造以及分隔部件

    公开(公告)号:CN113272207A

    公开(公告)日:2021-08-17

    申请号:CN202080008880.0

    申请日:2020-02-05

    Abstract: 本发明的车身侧部构造(C)的特征在于,具有: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下纵梁(1);从所述下纵梁(1)向上方向延伸设置的中柱外构件(7);设置于所述中柱外构件(7)的车宽方向内侧的中柱内构件(6);和设置于由所述中柱外构件(7)和所述中柱内构件(6)形成的中空部(8)内的分隔部件(3),所述分隔部件(3)具有车宽方向的侧方部能够沿上下方向位移的折叠部(11)。在形成于分隔部件(3)与下纵梁外构件(5)的上表面(5a)之间的填充室(17)内填充有发泡性树脂。

    车身侧部构造以及分隔部件

    公开(公告)号:CN111591231A

    公开(公告)日:2020-08-28

    申请号:CN202010085735.4

    申请日:2020-02-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侧部构造,其不同于以往,能够控制中柱的中空部内的填充材料的发泡状态。本发明的车身侧部构造(C)的特征在于,具有: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下纵梁(1);从所述下纵梁(1)向上方向延伸设置的中柱外构件(7);设置于所述中柱外构件(7)的车宽方向的内侧的中柱内构件(6);和以在由所述中柱外构件(7)和所述中柱内构件(6)形成的中空部(8)内分隔出填充室(17)(小室)的方式形成的分隔部件(3),所述中柱内构件(6)具有面对所述填充室(17)(小室)的填充孔(15)(孔部),所述分隔部件(3)具有与所述填充孔(15)(孔部)相对的壁部(10)。

    车身下部结构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031729B

    公开(公告)日:2019-12-06

    申请号:CN201611186973.4

    申请日:2016-12-20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良好吸收发生小面积偏置碰撞时的冲击并且重量较轻、生产效率优良的车身下部结构。该车身下部结构具备:由前柱外板(22)和前柱内板(21)构成的前柱(2),以及由侧梁外板(32)和侧梁内板(31)构成且接合于前柱(2)的下部的侧梁(3)。前柱外板(22)接合于侧梁外板(32)的外表面。前柱内板(21)由侧梁外板(32)和侧梁内板(31)夹持。侧梁外板(32)和侧梁内板(31)在侧梁(3)的前部(3a)的加强部(3b)的前方且前柱(2)的下方分别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纵向凸棱(31a)、(32a)。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