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746643B
公开(公告)日:2022-03-11
申请号:CN202010231085.X
申请日:2020-03-2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D2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副车架构造,其即使在载荷输入时被弯折的脆弱部与地面接触的情况下,也阻止后构件向上方弯曲并防止由搭载于后构件的部件与车室侧接触引起的车室侧的变形。各延伸构件(14)具有:第1脆弱部(32),其位于连结部(28)的车辆前方,在载荷输入时能够朝向下方变形;以及第2脆弱部(34),其与第1脆弱部相比位于车辆前方,在载荷输入时能够朝向上方变形,第1脆弱部设置在各延伸构件的上表面,第2脆弱部设置在各延伸构件的下表面,第1脆弱部的轴正交截面的高度尺寸(H1)小于第2脆弱部的轴正交截面的高度尺寸(H2)(H1<H2)。
-
公开(公告)号:CN116766896A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210236757.5
申请日:2022-03-1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0J5/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门横梁,当受到侧面撞击而车门横梁发生变形时,车门横梁的对应车内乘客的膝盖的位置的非固定部朝向车内侧位移,由此能够减缓对大腿部位的撞击,避免车内乘客的下肢受到损伤,提升安全性。所述车门横梁包括:横梁本体,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以及内侧构件,设置在所述横梁本体的车内侧;所述内侧构件具有:固定部,与所述横梁本体固定;以及非固定部,未与所述横梁本体固定,且配置在与所述固定部相比位在所述前后方向的更前方的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16766897A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210240503.0
申请日:2022-03-1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0J5/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门横梁,当受到侧面撞击而车门横梁发生变形时,在发生侧突的初期时以托架的凸条作为起始点而托架在上下方向上弯曲变形后托架朝向车宽方向变形而朝向车内侧产生位移,通过托架的变形,能够大幅的提高冲击吸收能力。所述车门横梁包括:横梁本体,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以及托架,用于将所述横梁本体接合在所述车门本体;所述托架具有:凸条,连续的形成在所述托架的沿所述横梁本体的延伸的延伸线上且连续到所述托架的端部的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11746643A
公开(公告)日:2020-10-09
申请号:CN202010231085.X
申请日:2020-03-2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D2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副车架构造,其即使在载荷输入时被弯折的脆弱部与地面接触的情况下,也阻止后构件向上方弯曲并防止由搭载于后构件的部件与车室侧接触引起的车室侧的变形。各延伸构件(14)具有:第1脆弱部(32),其位于连结部(28)的车辆前方,在载荷输入时能够朝向下方变形;以及第2脆弱部(34),其与第1脆弱部相比位于车辆前方,在载荷输入时能够朝向上方变形,第1脆弱部设置在各延伸构件的上表面,第2脆弱部设置在各延伸构件的下表面,第1脆弱部的轴正交截面的高度尺寸(H1)小于第2脆弱部的轴正交截面的高度尺寸(H2)(H1<H2)。
-
公开(公告)号:CN216993844U
公开(公告)日:2022-07-19
申请号:CN202220524759.X
申请日:2022-03-1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0J5/0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门横梁,当车门横梁受到侧面撞击而车门横梁发生变形时,能够提高车门横梁的刚性,提升安全性。车门横梁包括横梁本体、内侧构件以及外侧构件。外侧构件具有:上端缘;上壁部,与上端缘连接且位在横梁本体的上表面;下端缘;下壁部,与下端缘连接且位在横梁本体的下表面;以及车外侧壁部,连接于上壁部和下壁部之间且位在横梁本体的车外侧表面。所述内侧构件与所述上端缘和所述下端缘接合,所述横梁本体的一部分收容于由所述内侧构件、所述上壁部、所述车外侧壁部和所述下壁部所形成的收容空间内,所述上壁部和所述下壁部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开口部,并且所述外侧构件通过所述开口部与所述横梁本体接合。
-
公开(公告)号:CN214524081U
公开(公告)日:2021-10-29
申请号:CN202022502449.1
申请日:2020-11-0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D25/0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车身前部结构。车身前部结构具备前柱(3)和上梁(6)。上梁(6)具备:车宽方向外侧的侧壁(10);以及加强件(6C),其与侧壁(10)的内表面接合,加强件(6C)的后端部与前柱(3)的前表面对置,且加强件(6C)与侧壁(10)一起形成实质上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闭合截面。上梁(6)的侧壁(10)具有:支柱固定部(12),其配置于比加强件(6C)的后端部靠车身后方侧延伸出的后方伸出区域(10E)且被固定在前柱(3)的车宽方向外侧的侧壁上;以及加强筋形状部(13),其向车宽方向外侧凸出地鼓出,从比加强件(6C)的后端部靠前方侧的位置延伸至支柱固定部(12)的附近。
-
公开(公告)号:CN214138710U
公开(公告)日:2021-09-07
申请号:CN202022771346.5
申请日:2020-11-2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D25/0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能够通过前柱和下边梁的前部区域的塑性变形来高效地吸收从前柱的前方输入的冲击载荷的车身侧部结构。在车身侧部结构中,前柱(3)具有柱内板和柱外板(11)。下边梁(4)具有梁内板和梁外板(13)。柱外板(11)的车宽方向内侧的侧壁(11a)和前壁(11b)延伸到与下边梁(4)在上下方向上重叠的位置。在梁外板(13)的前部设有缺损部(14)。在柱外板(11)的内侧面的后部区域结合有沿车辆上下方向延伸的加强板(15)。加强板(15)的下端在缺损部(14)的后方侧延伸到与缺损部(14)在上下方向上重叠的位置。柱外板(11)的侧壁的下缘部接合于梁外板(13)的车宽方向外侧的侧壁(13a)。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