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218344B
公开(公告)日:2023-07-11
申请号:CN202110108656.5
申请日:2021-01-2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G01B15/02 , G01N23/04 , H01M8/10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膜电极构造体(1)的检查方法,包括下述工序:第1工序,其将能够检测第1电极催化剂层(12)及第2电极催化剂层(22)的元素和金属异物(40)的元素的检测介质沿着从第1电极层(12)侧朝向第2电极层(22)侧的厚度方向发送,获得检测信号的厚度方向分布;以及第2工序,其利用解析单元根据厚度方向分布中的检测信号的强度来确定金属异物(40)在厚度方向上的位置,并且,利用解析单元根据厚度方向分布中的检测信号的强度来确定第1电极催化剂层(12)及第2电极催化剂层(22)或电解质膜(30)在厚度方向上的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16477151A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310057317.8
申请日:2023-01-2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片材输送装置。片材输送装置(10)具有:获取部(76),其获取表示保护膜(16)相对于片材(14)的剥离位置(PP)的信息;和控制部(78),其基于该信息对辊装置(20)进行控制,从而使剥离位置(PP)移动。据此,能够抑制剥离位置发生变化,能够抑制施加于片材的张力发生变化而对片材施加不必要的载荷,从而能够抑制产生片材的损伤等。
-
公开(公告)号:CN110785882A
公开(公告)日:2020-02-11
申请号:CN201880041603.2
申请日:2018-06-1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8/0273 , H01M8/0284 , H01M8/10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框体的形状矫正装置和燃料电池用带树脂框的膜电极组件的制造方法。对设置有矩形的开口(30)的框体(14)的形状进行矫正的形状矫正装置(10)具有按压机构(42),该按压机构(42)对框体(14)的各边施加从开口(30)的内侧朝向外侧的按压力。按压机构(42)也可以具有接触框体(14)的各边的内壁面(14a、14b)而施加按压力的第一杆(52)和第二杆(54)。
-
公开(公告)号:CN115078367A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2210185731.2
申请日:2022-02-2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金属隔板的检查方法以及金属隔板的检查装置。金属隔板(14)的检查方法具有:通过高度检测器(50)检测金属隔板(14)的挠曲的步骤;根据金属隔板(14)的挠曲使金属隔板(14)或拍摄装置(46)在高度方向上位移而将拍摄装置(46)与金属隔板(14)的拍摄部位的距离保持为恒定的步骤;和通过拍摄装置(46)进行焊接部(34)的拍摄的步骤。据此,能够迅速地进行使用了拍摄装置的焊接部的外观检查。
-
公开(公告)号:CN110785882B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1880041603.2
申请日:2018-06-1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8/0273 , H01M8/0284 , H01M8/10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框体的形状矫正装置和燃料电池用带树脂框的膜电极组件的制造方法。对设置有矩形的开口(30)的框体(14)的形状进行矫正的形状矫正装置(10)具有按压机构(42),该按压机构(42)对框体(14)的各边施加从开口(30)的内侧朝向外侧的按压力。按压机构(42)也可以具有接触框体(14)的各边的内壁面(14a、14b)而施加按压力的第一杆(52)和第二杆(54)。
-
公开(公告)号:CN113218344A
公开(公告)日:2021-08-06
申请号:CN202110108656.5
申请日:2021-01-2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G01B15/02 , G01N23/04 , H01M8/10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膜电极构造体(1)的检查方法,包括下述工序:第1工序,其将能够检测第1电极催化剂层(12)及第2电极催化剂层(22)的元素和金属异物(40)的元素的检测介质沿着从第1电极层(12)侧朝向第2电极层(22)侧的厚度方向发送,获得检测信号的厚度方向分布;以及第2工序,其利用解析单元根据厚度方向分布中的检测信号的强度来确定金属异物(40)在厚度方向上的位置,并且,利用解析单元根据厚度方向分布中的检测信号的强度来确定第1电极催化剂层(12)及第2电极催化剂层(22)或电解质膜(30)在厚度方向上的位置。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