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308010A
公开(公告)日:2012-01-04
申请号:CN201080006499.7
申请日:2010-03-0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G5/16 , C21D9/0018 , C21D9/0025 , C21D9/40
Abstract: 将具有弹性力的金属环推入多个搁板部件之间,上述多个搁板部件平行且按固定间隔沿垂直方向设置,并具备边的总和比该金属环的外周长的开口部,在该金属环的配置状态下,使金属环全部变形为能通过开口部的大致多边形而从内侧按压把持金属环,并将金属环从开口部拔出,在具备与上述开口部相同的开口部、并能平行且按上述间隔地沿垂直方向装载金属环的热处理夹具中,当从该热处理夹具的开口部将在上述配置状态下从内侧把持的金属环全部插入后,解除在上述配置状态下从内侧的把持而进行装载,对金属环与上述热处理夹具一起进行热处理,并将金属环从上述搁板部件之间拉出。
-
公开(公告)号:CN102308010B
公开(公告)日:2014-04-09
申请号:CN201080006499.7
申请日:2010-03-0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G5/16 , C21D9/0018 , C21D9/0025 , C21D9/40
Abstract: 将具有弹性力的金属环推入多个搁板部件之间,上述多个搁板部件平行且按固定间隔沿垂直方向设置,并具备边的总和比该金属环的外周长的开口部,在该金属环的配置状态下,使金属环全部变形为能通过开口部的大致多边形而从内侧按压把持金属环,并将金属环从开口部拔出,在具备与上述开口部相同的开口部、并能平行且按上述间隔地沿垂直方向装载金属环的热处理夹具中,当从该热处理夹具的开口部将在上述配置状态下从内侧把持的金属环全部插入后,解除在上述配置状态下从内侧的把持而进行装载,对金属环与上述热处理夹具一起进行热处理,并将金属环从上述搁板部件之间拉出。
-
公开(公告)号:CN101535522B
公开(公告)日:2011-05-18
申请号:CN200780041343.0
申请日:2007-10-2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浓度渗碳钢的制造方法,所述方法不会导致熔炉寿命的缩短、钢材的变形和工作效率的降低,能大量分散精细的球形碳化物,并且包括以下步骤:(i)在一次渗碳温度T1(℃)对具有某种组成的钢材进行渗碳直至表面碳浓度C变为某一碳浓度的一次渗碳步骤,(ii)然后以1℃/分钟以上的冷却速率冷却至Arl点以下的冷却步骤,(iii)升温至比T1低100℃以上的二次渗碳开始温度T2s以在T2进行渗碳的二次渗碳初始步骤,(iv)接着升温至淬火温度Tq以在Tq进一步渗碳的二次渗碳后期步骤,和(v)然后对钢材进行淬火的淬火步骤。
-
公开(公告)号:CN101535522A
公开(公告)日:2009-09-16
申请号:CN200780041343.0
申请日:2007-10-2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浓度渗碳钢的制造方法,所述方法不会导致熔炉寿命的缩短、钢材的变形和工作效率的降低,并且所述方法能够大量分散精细的球形碳化物。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i)在一次渗碳温度T1(℃)对具有某种组成的钢材进行渗碳直至表面碳浓度C变为某一碳浓度的一次渗碳步骤,(ii)在完成一次渗碳步骤后以大于或等于1℃/分钟的冷却速率将所述钢材冷却至低于或等于Arl点的冷却步骤,(iii)将所述钢材的温度升至比一次渗碳温度T1低大于或等于100℃的二次渗碳开始温度T2s以在二次渗碳温度T2对钢材进行渗碳的二次渗碳初始步骤,(iv)在完成二次渗碳初始步骤后升温至淬火温度Tq以在淬火温度Tq进一步渗碳的二次渗碳后期步骤,和(v)在完成所述二次渗碳后对钢材进行淬火的淬火步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