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863782A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310118098.X
申请日:2021-10-22
Applicant: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IPC: H01M10/058 , H01M10/0525 , H01M4/48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提供一种二次电池,该二次电池为在提高充电深度时的dQ/dVvsV曲线中在4.55V附近具有较宽峰的正极活性物质的二次电池。或者,提供一种二次电池,该二次电池使用如下正极活性物质:在充电电压为4.6V以上且4.8V以下,充电深度为0.8以上且低于0.9的情况下也不成为H1‑3型结构,可以保持CoO2层的偏离被抑制的晶体结构。在dQ/dVvsV曲线中4.55V附近的峰较宽意味着在其附近的抽出锂所需的能量变化少且晶体结构的变化少。因此,可以得到CoO2层的偏离及体积的变化影响较少且即使充电深度较高也较稳定的正极活性物质。
-
公开(公告)号:CN118901159A
公开(公告)日:2024-11-05
申请号:CN202380028702.8
申请日:2023-03-14
Applicant: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IPC: H01M10/052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10/0567 , H01M10/0569 , H01M50/414 , H01M50/417
Abstract: 提供一种包含新的电解质等的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包括包含镍、钴及锰的正极活性物质以及包含氟代环状碳酸酯和氟代链状碳酸酯的电解质。在锂离子电池中,将包括正极活性物质及电解质的半电池配置在25℃的环境温度下,以0.1C的速率进行恒流充电直到电压达到4.5V为止,并以4.5V进行恒压充电直到电流值达到0.05C为止,然后将半电池配置在‑40℃的环境温度下,以0.1C的速率进行恒流放电直到电压达到2.5V为止,由此求出放电容量值,该放电容量值满足通过将半电池配置在25℃的环境温度下来求出的放电容量值的50%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16724422A
公开(公告)日:2023-09-08
申请号:CN202280010989.7
申请日:2022-01-13
Applicant: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IPC: H01M4/525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提供一种新颖的正极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该正极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包括:使钴水溶液与碱性水溶液起反应来形成钴化合物;混合钴化合物与锂化合物并进行第一加热处理来形成第一复合氧化物;混合第一复合氧化物与包含第一添加元素的化合物并进行第二加热处理来形成第二复合氧化物;以及混合第二复合氧化物与包含第二添加元素的化合物并进行第三加热处理,其中,第一加热处理以700℃以上且1100℃以下的温度进行,第二加热处理以700℃以上且1000℃以下的温度进行,并且,第三加热处理以等于或低于第二加热处理的温度进行。
-
公开(公告)号:CN117795731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280054033.7
申请日:2022-07-26
Applicant: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IPC: H01M10/0569 , H01M4/131 , H01M4/133 , H01M4/525 , H01M4/587 , H01M10/0525
Abstract: 提供一种在冰点以下也具有良好的放电特性的锂离子电池。在25℃环境下直到成为4.5V的电压为止以0.1C(注意,1C=200mA/g)的充电速率对包括包含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电解质及包含碳材料的负极活性物质的负极的锂离子电池进行恒流充电,直到电流值成为0.01C为止以4.5V进行恒压充电,然后在‑40℃环境下直到成为2.5V的电压为止以0.1C的放电速率进行恒流放电,由此求出的放电容量的值与通过下述步骤求出的放电容量的值相比为50%以上,即在25℃环境下直到成为4.5V的电压为止以0.1C(注意,1C=200mA/g)的充电速率对上述锂离子电池进行恒流充电,直到电流值成为0.01C为止以4.5V进行恒压充电,然后在25℃环境下直到成为2.5V的电压为止以0.1C的放电速率进行恒流放电。
-
公开(公告)号:CN117178382A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280028298.X
申请日:2022-04-05
Applicant: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IPC: H01M4/13
Abstract: 提供一种循环特性中的放电容量保持率得到提高的正极活性物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是一种二次电池,包括:以线压100kN/m以上且3000kN/m以下的范围进行挤压的正极;以及负极,其中,在将正极用于由锂构成负极的测试用电池,进行反复50次的如下充放电循环的循环测试,即在25℃以上且45℃以下的环境下以0.5C(1C=200mA/g)的充电倍率对测试用电池进行恒流充电至4.7V的电压,然后直到充电倍率成为0.05C为止以4.7V的电压进行恒压充电,接下来以0.5C的放电倍率进行恒流放电至2.5V的电压,并且按每次循环测量电池的放电容量的情况下,在第50次循环测量出的放电容量的值满足50次循环整体中的放电容量的最大值的35%以上且低于100%的范围。
-
公开(公告)号:CN115312756A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申请号:CN202210485669.9
申请日:2022-05-06
Applicant: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IPC: H01M4/525 , H01M10/0525 , C01G5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正极活性物质、二次电池、电子设备及车辆。提供一种由充放电循环引起的放电容量的下降得到抑制的正极活性物质及使用该正极活性物质的二次电池。提供一种正极活性物质,其中放电状态和以较高电压进行充电的状态之间的晶体结构的变化少,例如CoO2层的偏离较少。例如,提供一种正极活性物质,其中在放电状态下具有属于空间群R‑3m的层状岩盐型晶体结构且在LixCoO2中的x超过0.1且为0.24以下的充电状态下具有属于空间群P2/m的晶体结构,并且在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进行分析时,衍射图案至少在2θ为19.47±0.10°及2θ为45.62±0.05°处具有峰。
-
公开(公告)号:CN119487652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380050291.2
申请日:2023-07-04
Applicant: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Abstract: 提供一种容量大且安全性高的正极活性物质。本发明是一种正极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形成钴化合物和镍化合物溶解而成的混合液;使混合液与碱性水溶液起反应来得到钴镍氢氧化物沉淀的悬浮液;使用水对悬浮液进行第一抽滤;在第一抽滤后使用有机溶剂进行第二抽滤,在钴镍氢氧化物中,相对于钴的原子个数比与镍的原子个数比之和的镍的原子个数比大于0且为0.01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17355955A
公开(公告)日:2024-01-05
申请号:CN202280036767.2
申请日:2022-05-16
Applicant: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IPC: H01M4/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容量密度、可快速充电及快速放电的电极及二次电池。一种包括正极和负极的电池,其中,正极包含集流体、与集流体重叠的第一层以及与第一层重叠的第二层,第一层包含为第一粒径的第一活性物质,第二层包含为第二粒径的第二活性物质,第一粒径比第二粒径小。第二活性物质包括表层部和内部。表层部是从第二活性物质的表面至内部10nm以下的区域,表层部和内部为拓扑衍生。
-
公开(公告)号:CN116615814A
公开(公告)日:2023-08-18
申请号:CN202180083882.0
申请日:2021-12-03
Applicant: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IPC: H01M4/131
Abstract: 提供一种新颖的离子液体。此外,提供一种充放电容量及安全性高的二次电池。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是一种包含由通式(G1)表示的阳离子及由结构式(200)表示的阴离子的离子液体。在式中,X1至X3分别独立地表示氟、氯、溴及碘中的任一个。此外,X1至X3中的一个也可以为氢。此外,n及m分别独立地表示0至5。此外,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是一种包括上述离子液体的二次电池。
-
公开(公告)号:CN116031400A
公开(公告)日:2023-04-28
申请号:CN202310134781.2
申请日:2021-10-22
Applicant: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IPC: H01M4/525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提供一种二次电池,该二次电池为在提高充电深度时的dQ/dVvsV曲线中在4.55V附近具有较宽峰的正极活性物质的二次电池。或者,提供一种二次电池,该二次电池使用如下正极活性物质:在充电电压为4.6V以上且4.8V以下,充电深度为0.8以上且低于0.9的情况下也不成为H1‑3型结构,可以保持CoO2层的偏离被抑制的晶体结构。在dQ/dVvsV曲线中4.55V附近的峰较宽意味着在其附近的抽出锂所需的能量变化少且晶体结构的变化少。因此,可以得到CoO2层的偏离及体积的变化影响较少且即使充电深度较高也较稳定的正极活性物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