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087255A
公开(公告)日:2011-06-08
申请号:CN201010283831.6
申请日:2010-09-13
申请人: 国立大学法人大阪大学 , 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
IPC分类号: G01N30/64
CPC分类号: G01N30/64 , G01N2030/642
摘要: 提供一种放电电离电流检测器。通过降低低频电介质阻挡放电的放电开始电压来实现高压电源部的成本降低。从配置在等离子体气体(He)流动的圆筒管(2)的外部的光源部(20)通过圆筒管(2)的壁面向气体流路(4)中的等离子体生成区域(等离子体生成用电极6、7之间的区域)照射光。He分子或者He气中的微量杂质气体分子通过光能被激发而发生光电离,因此在电极(5)与电极(6、7)之间施加低于正常的放电开始电压的低频电压的状态下开始放电,从而形成等离子体。一旦放电开始,只要在电极(5)与电极(6、7)之间施加正常的放电维持电压就可持续放电,因此只要在放电开始时将光源部(20)启动较短时间即可。
-
公开(公告)号:CN107807196B
公开(公告)日:2020-03-31
申请号:CN201710798500.8
申请日:2017-09-07
申请人: 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 , 国立大学法人大阪大学
摘要: 提供能够实现高SN比的氩气‑BID。在电介质阻挡放电离子化检测器中具有:电介质圆筒管(111);高压电极(112),围绕设置于电介质圆筒管(111)的外壁并连接于交流电源;上游侧接地电极(113)以及下游侧接地电极(114),围绕设置于高压电极(112),通过在放电部(110)内的放电而从包含氩气的气体生成等离子体,通过等离子体的作用,使被供给至电荷收集部(120)的试料气体中的成分离子化,检测该离子化后成分的离子电流,在电介质圆筒管(111)的内周面形成半导体膜(117),并且使上游侧接地电极(113)以及下游侧接地电极(114)的长度分别比高压电极(112)与管路前端部件(116)之间以及高压电极(112)与电荷收集部(120)之间的沿面放电的开始距离长。
-
公开(公告)号:CN102288672B
公开(公告)日:2013-11-27
申请号:CN201110105579.4
申请日:2011-04-26
申请人: 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 , 国立大学法人大阪大学
摘要: 提供了一种S/N比得到改善的使用低频介质阻挡放电的放电离子化电流检测器。在激发用高压电源(8)和放电电极(5)之间配置电流检测器(20),以检测由所产生的等离子引起的以脉冲形式流动的放电电流。将电流检测器(20)的检测信号和来自用于放大离子电流的电流放大器(18)的输出信号输入至输出提取单元(21)。输出提取单元(21)检测放电电流检测信号的陡峭上升部分并生成触发信号,然后在从该触发信号起的预定时间段内提取离子电流信号。这样能够消除在未发生等离子发光的时间段内出现在信号中的噪声的影响,由此提高检测信号的S/N比。
-
公开(公告)号:CN101981441B
公开(公告)日:2013-03-13
申请号:CN200980110438.2
申请日:2009-03-19
申请人: 国立大学法人大阪大学 , 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
IPC分类号: G01N27/68
CPC分类号: G01N27/68 , G01N30/64 , G01N2030/642
摘要: 由激发用高压电源(14)对电极(8)与电极(9A、9B)之间施加低频高压交流电压,从而在气体流路(3)内引起低频交流激发电介质阻挡放电来生成大气压非平衡微等离子体。试样气体在喷嘴(51)内的流路中与氢气相混合,在喷出口(53)的外侧进一步与空气混合燃烧而形成氢火焰(57)。试样气体到达电离区域(56),试样成分在从等离子体放出的光的作用下电离。另一方面,在氢火焰(57)中生成的水分子被提供到电离区域(56),试样分子离子被水合化或通过进行反应而生成水合氢离子。这种水合离子寿命较长,因此在途中几乎不消失而高效率地到达检测用电极(13),作为离子电流而被检测到。由此,检测灵敏度提高,动态范围得到改善。
-
公开(公告)号:CN107807193A
公开(公告)日:2018-03-16
申请号:CN201710798472.X
申请日:2017-09-07
申请人: 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 , 国立大学法人大阪大学
IPC分类号: G01N30/64
摘要: 在电介质阻挡放电离子化检测器中提高检测输出的稳定性。在BID中具有:电介质管(111),等离子体生成气体在其内部流动;高压电极(112),围绕设置于电介质管(111)的外壁;2个接地电极(113、114),围绕设置于夹着高压电极(112)的位置;电压施加装置(115),连接于高压电极(112),在高压电极(112)与2个接地电极(113、114)之间施加交流电压,使得在电介质管(111)内产生放电并从等离子体生成气体生成等离子体;电荷收集部(120),检测试料成分的离子电流,2个接地电极(113、114)之中的一个接地电极与高压电极(112)的距离比两者间的放电开始距离长,另一个接地电极与高压电极(112)的距离比两者间的放电开始距离短。
-
公开(公告)号:CN102297920B
公开(公告)日:2014-04-16
申请号:CN201110179411.8
申请日:2011-06-28
申请人: 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 , 国立大学法人大阪大学
IPC分类号: G01N30/64
摘要: 本发明涉及放电离子化电流检测器。提供了用于减少进入电极的电磁噪声或由于周围温度的波动而引起的信号漂移的技术,以提高从所关注成分产生的信号的S/N比。与离子收集电极(10)具有相同结构的虚设电极(11)设置在下部气体通路(14)内未混入试样气体的稀释气体流过的位置处。设置差分放大器(24),以在连接至离子收集电极(10)的电流放大器(21)的输出端(A)和连接至虚设电极(11)的电流放大器(22)的输出端(B)之间进行差分检测。所检测到的差分信号中不存在共模噪声或漂移,并因而精确地反映了所关注成分的量。
-
公开(公告)号:CN101981441A
公开(公告)日:2011-02-23
申请号:CN200980110438.2
申请日:2009-03-19
申请人: 国立大学法人大阪大学 , 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
IPC分类号: G01N27/68
CPC分类号: G01N27/68 , G01N30/64 , G01N2030/642
摘要: 由激发用高压电源(14)对电极(8)与电极(9A、9B)之间施加低频高压交流电压,从而在气体流路(3)内引起低频交流激发电介质阻挡放电来生成大气压非平衡微等离子体。试样气体在喷嘴(51)内的流路中与氢气相混合,在喷出口(53)的外侧进一步与空气混合燃烧而形成氢火焰(57)。试样气体到达电离区域(56),试样成分在从等离子体放出的光的作用下电离。另一方面,在氢火焰(57)中生成的水分子被提供到电离区域(56),试样分子离子被水合化或通过进行反应而生成水合氢离子。这种水合离子寿命较长,因此在途中几乎不消失而高效率地到达检测用电极(13),作为离子电流而被检测到。由此,检测灵敏度提高,动态范围得到改善。
-
公开(公告)号:CN114324706A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111119114.4
申请日:2021-09-24
申请人: 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 , 国立大学法人大阪大学
摘要: 本发明涉及放电离子化检测器及气相色谱仪分析装置。光源对在电介质管流通的放电用气体照射激发光。接地电极单元具有在电介质管的管轴方向上相互分离配置的第1接地电极与第2接地电极。高压电极设于第1接地电极与第2接地电极之间。第1接地电极与高压电极之间的第1距离比第2接地电极与高压电极之间的第2距离短。在电介质管的外壁且第1接地电极与高压电极之间的位置设有覆盖部。光源以光轴方向指向电介质管的外壁且未设置覆盖部的位置的方式照射激发光。
-
公开(公告)号:CN102297920A
公开(公告)日:2011-12-28
申请号:CN201110179411.8
申请日:2011-06-28
申请人: 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 , 国立大学法人大阪大学
IPC分类号: G01N30/64
摘要: 本发明涉及放电离子化电流检测器。提供了用于减少进入电极的电磁噪声或由于周围温度的波动而引起的信号漂移的技术,以提高从所关注成分产生的信号的S/N比。与离子收集电极(10)具有相同结构的虚设电极(11)设置在下部气体通路(14)内未混入试样气体的稀释气体流过的位置处。设置差分放大器(24),以在连接至离子收集电极(10)的电流放大器(21)的输出端(A)和连接至虚设电极(11)的电流放大器(22)的输出端(B)之间进行差分检测。所检测到的差分信号中不存在共模噪声或漂移,并因而精确地反映了所关注成分的量。
-
公开(公告)号:CN102288672A
公开(公告)日:2011-12-21
申请号:CN201110105579.4
申请日:2011-04-26
申请人: 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 , 国立大学法人大阪大学
摘要: 提供了一种S/N比得到改善的使用低频介质阻挡放电的放电离子化电流检测器。在激发用高压电源(8)和放电电极(5)之间配置电流检测器(20),以检测由所产生的等离子引起的以脉冲形式流动的放电电流。将电流检测器(20)的检测信号和来自用于放大离子电流的电流放大器(18)的输出信号输入至输出提取单元(21)。输出提取单元(21)检测放电电流检测信号的陡峭上升部分并生成触发信号,然后在从该触发信号起的预定时间段内提取离子电流信号。这样能够消除在未发生等离子发光的时间段内出现在信号中的噪声的影响,由此提高检测信号的S/N比。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