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250094A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2180063714.5
申请日:2021-09-13
Applicant: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IPC: H01M4/131
Abstract: 二次电池具备:正极,含有锂镍复合氧化物;负极,含有锂钛复合氧化物;以及电解液,含有羧酸酯,该羧酸酯含有乙酸乙酯、乙酸丙酯、丙酸乙酯以及丙酸丙酯中的至少一种。在使用了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的正极的表面分析中,检测出在结合能为528eV以上且531eV以下的范围内具有峰的第一氧谱,和在结合能大于531eV并且为535eV以下的范围内具有峰的第二氧谱,第一氧谱的强度相对于该第二氧谱的强度之比为0.30以上且0.80以下。在使用了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的负极的表面分析中,检测出在结合能为528eV以上且531eV以下的范围内具有峰的第三氧谱,和在结合能大于531eV并且为535eV以下的范围内具有峰的第四氧谱,第三氧谱的强度相对于该第四氧谱的强度之比为0.82以上且1.35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08352498B
公开(公告)日:2021-04-23
申请号:CN201680062869.6
申请日:2016-09-06
Applicant: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IPC: H01M4/13 , H01M4/36 , H01M4/48 , H01M4/587 , H01M10/052 , H01M10/0566
Abstract: 一种构成负极的负极活性物质,由下述物质的混合物构成,即:碳材料、由第一氧化硅粒子(2)和覆盖其表面的碳层(3)构成多个第一粒子(1)、以及由碳粒子(5)和第二氧化硅粒子(6)构成且第二氧化硅粒子(6)排列在碳粒子(5)的表面等的多个第二粒子(4),当设每克负极活性物质的第一氧化硅粒子的质量为M1克,第二氧化硅粒子的质量为M2克时,满足0.40≤M1/(M1+M2)≤0.85,当设由碳材料和碳粒子(5)引起的放电容量为Cpc,由第一氧化硅粒子(2)和第二氧化硅粒子(6)引起的放电容量为Cpso时,满足0.15≤Cpso/(Cpc+Cpso)≤0.5。
-
公开(公告)号:CN108780881B
公开(公告)日:2021-10-26
申请号:CN201780016818.4
申请日:2017-01-30
Applicant: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IPC: H01M4/13 , H01M4/36 , H01M4/48 , H01M4/62 , H01M10/052 , H01M10/0566
Abstract: 二次电池与正极和负极都具备电解液,该负极包括多个第一负极活性物质颗粒、多个第二负极活性物质颗粒和负极粘结剂。第一负极活性物质颗粒包括将碳包括作为构成元素的材料,第二负极活性物质颗粒包括将硅包括作为构成元素的材料。负极粘结剂包括聚偏氟乙烯,且该负极粘结剂中的一部分以覆盖第二负极活性物质颗粒的表面中的一部分的方式存在。存在于第二负极活性物质颗粒表面及其附近的负极粘结剂的存在量M2相对于存在于第一负极活性物质颗粒表面及其附近的负极粘结剂的存在量M1的比M2/M1大于1。
-
公开(公告)号:CN108780881A
公开(公告)日:2018-11-09
申请号:CN201780016818.4
申请日:2017-01-30
Applicant: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IPC: H01M4/13 , H01M4/36 , H01M4/48 , H01M4/62 , H01M10/052 , H01M10/056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 , H01M4/36 , H01M4/48 , H01M4/62 , H01M10/052 , H01M10/0566 , Y02E60/122
Abstract: 二次电池与正极和负极都具备电解液,该负极包括多个第一负极活性物质颗粒、多个第二负极活性物质颗粒和负极粘结剂。第一负极活性物质颗粒包括将碳包括作为构成元素的材料,第二负极活性物质颗粒包括将硅包括作为构成元素的材料。负极粘结剂包括聚偏氟乙烯,且该负极粘结剂中的一部分以覆盖第二负极活性物质颗粒的表面中的一部分的方式存在。存在于第二负极活性物质颗粒表面及其附近的负极粘结剂的存在量M2相对于存在于第一负极活性物质颗粒表面及其附近的负极粘结剂的存在量M1的比M2/M1大于1。
-
公开(公告)号:CN107004854B
公开(公告)日:2020-02-21
申请号:CN201580064380.8
申请日:2015-10-26
Applicant: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IPC: H01M4/525 , H01M2/10 , H01M4/36 , H01M4/485 , H01M4/505 , H01M10/052 , H01M10/056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在重复充电和放电之后具有改善的热稳定性的二次电池用活性物质。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用活性物质满足以下条件:(A)包含正极活性物质,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包括主相和副相,(B)主相含有由LiaNibMcAldOe(M是钴等,0.8 0,(b+c+d)≤1)表示的第一锂化合物,以及(C)副相含有第二锂化合物,所述第二锂化合物含有锂、铝、和氧作为构成元素。
-
公开(公告)号:CN105659411B
公开(公告)日:2019-09-13
申请号:CN201480058041.4
申请日:2014-10-21
Applicant: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IPC: H01M2/34 , H01M4/13 , H01M4/62 , H01M10/052 , H01M10/058 , H01M2/18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该二次电池包括:外包装(11);包含在外包装内部的电极结构(20),其中,电极结构包括阳极(22)和阴极(21);包含在外包装内部的电解液;以及安全阀机构(15),配置为根据外包装的内部压力中断电流,其中,至少一种非浸渍电解液具有提高所述安全阀机构的操作概率的量,并且阳极包括在阳极电位处电化学生成气体的材料,以便提高安全阀机构的操作概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443556A
公开(公告)日:2022-12-06
申请号:CN202180025563.4
申请日:2021-04-07
Applicant: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IPC: H01M4/131 , C01G53/00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G11/06 , H01G11/46 , H01G11/50 , H01G11/78 , H01M10/052 , H01M10/0566 , H01M10/0567 , H01M10/0568 , H01M50/10
Abstract: 二次电池具备包含正极活性物质层的正极、负极和电解液,该正极活性物质层包含由下述的式(1)表示的层状岩盐型的锂镍复合氧化物。在正极活性物质层的表面使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分析正极活性物质层时,Al的原子浓度相对于Ni的原子浓度之比X满足由下述的式(2)表示的条件。在正极活性物质层的内部(深度=100nm)使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分析正极活性物质层时,Al的原子浓度相对于Ni的原子浓度之比Y满足由下述的式(3)表示的条件。比X相对于比Y之比Z满足由下述的式(4)表示的条件。在使用了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的正极的表面分析中,检测出B1s光谱、S2p光谱、F1s光谱和Ni3p光谱。B1s光谱的强度相对于Ni3p光谱的强度之比IBN满足由下述的式(5)表示的条件。S2p光谱的强度相对于Ni3p光谱的强度之比ISN满足由下述的式(6)表示的条件。F1s光谱的强度相对于Ni3p光谱的强度之比IFN满足由下述的式(7)表示的条件。LiaNi1‑b‑c‑dCobAlcMdOe…(1)(M是Fe、Mn、Cu、Zn、Cr、V、Ti、Mg以及Zr中的至少一种。a、b、c、d以及e满足0.8<a<1.2、0.06≤b≤0.18、0.015≤c≤0.05、0≤d≤0.08、0<e<3、0.1≤(b+c+d)≤0.22以及4.33≤(1‑b‑c‑d)/b≤15.0。) 0.30≤X≤0.70…(2) 0.16≤Y≤0.37…(3) 1.30≤Z≤2.52…(4) 0.9≤IBN≤1.8…(5) 0.4≤ISN≤1.2…(6) 8≤IFN≤13…(7)。
-
公开(公告)号:CN115336066A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180025518.9
申请日:2021-04-07
Applicant: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Inventor: 大沼亚未 , 黄木淳史 , 宫本昌泰 , 桥本拓树 , 佐久间智美 , 仓塚真树 , 藤川隆成 , 添田竜次 , 高桥翔 , 秋山仁人 , 河野阳介 , 小野贵正 , 西山祥一 , 浅沼武夫 , 早崎真治
IPC: H01M10/052 , C01G53/00 , H01M4/485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G11/06 , H01G11/30 , H01G11/46 , H01G11/50 , H01G11/60 , H01G11/78 , H01M10/0566 , H01M10/0569 , H01M50/10
Abstract: 二次电池具备:正极,包含正极活性物质层,该正极活性物质层包含由下述的式(1)表示的层状岩盐型的锂镍复合氧化物;负极,包含锂钛复合氧化物;以及电解液,包含二腈化合物以及羧酸酯。每单位面积的正极的容量相对于每单位面积的负极的容量的比例为100%以上且120%以下。在正极活性物质层的表面,使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分析正极活性物质层时,Al的原子浓度相对于Ni的原子浓度的比X满足由下述的式(2)表示的条件。在正极活性物质层的内部(深度=100nm),使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分析正极活性物质层时,Al的原子浓度相对于Ni的原子浓度的比Y满足由下述的式(3)表示的条件。比X相对于比Y的比Z满足由下述的式(4)表示的条件。LiaNi1‑b‑c‑dCobAlcMdOe…(1)(M是Fe、Mn、Cu、Zn、Cr、V、Ti、Mg以及Zr中的至少一种。a、b、c、d以及e满足0.8<a<1.2、0.06≤b≤0.18、0.015≤c≤0.05、0≤d≤0.08、0<e<3、0.1≤(b+c+d)≤0.22以及4.33≤(1‑b‑c‑d)/b≤15.0。)0.30≤X≤0.70…(2)0.16≤Y≤0.37…(3)1.30≤Z≤2.52…(4)。
-
公开(公告)号:CN115336037A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180024733.7
申请日:2021-04-07
Applicant: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IPC: H01M4/131 , C01G53/00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G11/06 , H01G11/46 , H01G11/50 , H01G11/78 , H01M10/052 , H01M10/0566 , H01M10/0567 , H01M50/10
Abstract: 二次电池具备包括正极活性物质层的正极、负极和电解液,该正极活性物质层包含由下述的式(1)表示的层状岩盐型的锂镍复合氧化物。在正极活性物质层的表面使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分析正极活性物质层时,Al的原子浓度相对于Ni的原子浓度之比X满足由下述的式(2)表示的条件。在正极活性物质层的内部(深度=100nm)使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分析正极活性物质层时,Al的原子浓度相对于Ni的原子浓度之比Y满足由下述的式(3)表示的条件。比X相对于比Y之比Z满足由下述的式(4)表示的条件。LiaNi1‑b‑c‑dCobAlcMdOe…(1)(M是Fe、Mn、Cu、Zn、Cr、V、Ti、Mg以及Zr中的至少一种。a、b、c、d以及e满足0.8<a<1.2、0.06≤b≤0.18、0.015≤c≤0.05、0≤d≤0.08、0<e<3、0.1≤(b+c+d)≤0.22以及4.33≤(1‑b‑c‑d)/b≤15.0。)0.30≤X≤0.70…(2)0.16≤Y≤0.37…(3)1.30≤Z≤2.52…(4)。
-
公开(公告)号:CN108431998A
公开(公告)日:2018-08-21
申请号:CN201680072424.6
申请日:2016-12-02
Applicant: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25 , H01M2/04 , H01M2/14 , H01M4/36 , H01M4/364 , H01M4/366 , H01M4/381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4/583 , H01M10/0587 , H01M2004/027 , H01M2004/028 , H01M2220/20 , Y02E60/122
Abstract: 正极含有第一活性物质粒子、第二活性物质粒子和第三活性物质粒子,第二活性物质粒子是由一次粒子聚集而成的聚集粒子。第一活性物质粒子的平均粒径D1、第二活性物质粒子的平均粒径D2和第三活性物质粒子的平均粒径D3满足D1>D2>D3的关系。第一活性物质粒子的粒子崩解率α1和第三活性物质粒子的粒子崩解率α2为20%以下,且第二活性物质粒子的粒子崩解率β为70%以上。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