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663799A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580030667.9
申请日:2015-08-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表面涂覆的正极活性材料、其制备方法和包含其的锂二次电池。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表面涂覆有含有聚酰亚胺(PI)和炭黑的纳米膜的正极活性材料、其制备方法和包含其的锂二次电池。表面涂覆有所述纳米膜的所述正极活性材料能防止正极活性材料与电解质之间的直接接触,因而能抑制所述正极活性材料和所述电解质之间的副反应,能显著改进使用含有所述正极活性材料的正极的锂二次电池的寿命特性,并且尤其能改进在高温和高电压条件下的寿命特性和传导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004416A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180010752.4
申请日:2021-01-29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IPC: H01M4/525 , H01M4/505 , H01M4/36 , C01G53/00 ,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材料前体、其制备方法以及通过使用所述正极活性材料前体制备的正极活性材料,所述正极活性材料前体是一次粒子聚集而成的二次粒子,其中所述二次粒子包含:包含镍(Ni)、钴(Co)和锰(Mn)的核部和围绕所述核部的表面且包含镍(Ni)、钴(Co)、锰(Mn)和铝(Al)的壳部,其中所述核部和所述壳部由棒状一次粒子构成,并且所述壳部的一次粒子的平均长轴长度小于所述核部的一次粒子的平均长轴长度。
-
公开(公告)号:CN108140820A
公开(公告)日:2018-06-08
申请号:CN201780003476.2
申请日:2017-02-28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更特别地涉及如下锂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正极活性材料包含:锂-镍基过渡金属氧化物;以及形成在所述锂-镍基过渡金属氧化物上的涂层,所述涂层包含金属草酸盐化合物。
-
公开(公告)号:CN108701820A
公开(公告)日:2018-10-23
申请号:CN201780013659.2
申请日:2017-03-21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62 , H01M4/13 , H01M4/131 , H01M4/136 , H01M4/366 , H01M4/626 , H01M10/052 , H01M2004/028 , H01M2220/10 , H01M2220/20 , Y02E60/122 , Y02T10/70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表面涂布的正极活性材料粒子和包含所述表面涂布的正极活性材料粒子的二次电池,具体地,本发明提供表面涂布的正极活性材料粒子,所述表面涂布的正极活性材料粒子包含正极活性材料粒子和涂布在所述正极活性材料粒子的表面上的涂层,其中所述涂层包含聚酰亚胺,所述聚酰亚胺包括选自如下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结构:吡咯、苯胺和咔唑。根据本发明的表面涂布的正极活性材料粒子包含包括聚酰亚胺和金属离子的涂层;并且因为能够防止所述正极活性材料粒子与电解质之间的直接接触,所以能够抑制它们之间的副反应,并且能够表现出优异的锂离子迁移率和优异的电子传导性两者。因此,能够得到在高电压和高温条件下具有改善的电池寿命和循环特性的二次电池。
-
公开(公告)号:CN108140820B
公开(公告)日:2021-09-14
申请号:CN201780003476.2
申请日:2017-02-28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更特别地涉及如下锂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正极活性材料包含:锂‑镍基过渡金属氧化物;以及形成在所述锂‑镍基过渡金属氧化物上的涂层,所述涂层包含金属草酸盐化合物。
-
公开(公告)号:CN108701820B
公开(公告)日:2021-06-15
申请号:CN201780013659.2
申请日:2017-03-21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IPC: H01M4/36 , H01M4/525 , H01M4/505 , H01M4/58 , H01M10/0525 , H01M50/249 , H01M50/25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表面涂布的正极活性材料粒子和包含所述表面涂布的正极活性材料粒子的二次电池,具体地,本发明提供表面涂布的正极活性材料粒子,所述表面涂布的正极活性材料粒子包含正极活性材料粒子和涂布在所述正极活性材料粒子的表面上的涂层,其中所述涂层包含聚酰亚胺,所述聚酰亚胺包括选自如下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结构:吡咯、苯胺和咔唑。根据本发明的表面涂布的正极活性材料粒子包含包括聚酰亚胺和金属离子的涂层;并且因为能够防止所述正极活性材料粒子与电解质之间的直接接触,所以能够抑制它们之间的副反应,并且能够表现出优异的锂离子迁移率和优异的电子传导性两者。因此,能够得到在高电压和高温条件下具有改善的电池寿命和循环特性的二次电池。
-
公开(公告)号:CN115004416B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180010752.4
申请日:2021-01-29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IPC: H01M4/525 , H01M4/505 , H01M4/36 , C01G53/00 ,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材料前体、其制备方法以及通过使用所述正极活性材料前体制备的正极活性材料,所述正极活性材料前体是一次粒子聚集而成的二次粒子,其中所述二次粒子包含:包含镍(Ni)、钴(Co)和锰(Mn)的核部和围绕所述核部的表面且包含镍(Ni)、钴(Co)、锰(Mn)和铝(Al)的壳部,其中所述核部和所述壳部由棒状一次粒子构成,并且所述壳部的一次粒子的平均长轴长度小于所述核部的一次粒子的平均长轴长度。
-
公开(公告)号:CN106663799B
公开(公告)日:2019-11-08
申请号:CN201580030667.9
申请日:2015-08-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表面涂覆的正极活性材料、其制备方法和包含其的锂二次电池。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表面涂覆有含有聚酰亚胺(PI)和炭黑的纳米膜的正极活性材料、其制备方法和包含其的锂二次电池。表面涂覆有所述纳米膜的所述正极活性材料能防止正极活性材料与电解质之间的直接接触,因而能抑制所述正极活性材料和所述电解质之间的副反应,能显著改进使用含有所述正极活性材料的正极的锂二次电池的寿命特性,并且尤其能改进在高温和高电压条件下的寿命特性和传导性。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