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764967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439240.2
申请日:2022-11-17
Applicant: 武汉大学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海上风电送出控制技术,特别涉及海上风电经DR‑MMC直流电网网损分析方法及系统,适用于海上风电送出的DR‑MMC多端混合直流送出系统的控制策略;该方法建立DR‑MMC多端混合直流送出系统的交直流潮流计算模型;结合不同安装位置的直流线间潮流控制器的外特性,将控制参数引入到直流电网潮流计算中,建立直流电网各支路运行网损对线间潮流控制器工作变比M的灵敏度模型;依据网损对线间潮流控制器工作变比的灵敏度公式选定线间潮流换流器的串入位置,求得DR‑MMC多端直流送出系统运行网损最小和对应的线间潮流控制器工作变比。该方法提高了DR‑MMC多端直流送出的潮流控制能力,同时还提高了海上风电送出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310375A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411512971.4
申请日:2024-10-28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1R31/00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能量自平衡柔直阀泄能支路动态性能试验方法及相关装置,方法包括:当试品阀接入试验系统后,预设试品阀的试验参数,并通过调整运行参数使得试品阀运行于最大电流连续的运行工况;接着启动泄能支路动态特性试验,通过调整陪试阀所在桥臂调制波幅值,抬升试品阀子模块电压;根据试品阀子模块平均电压投、切泄能支路,同时调节相角和陪试阀所在桥臂调制波幅值;根据子模块泄能电阻平均吸收能量和最大吸收能量的大小,重复上述两个步骤;最后根据子模块电压不均衡度和电阻吸收能量不均衡度评判试验结果。从而解决了现有运行试验系统容易在泄能支路整体动作期间发生振荡进而系统保护跳闸,最终导致试验失败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300316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394656.6
申请日:2024-10-08
Applicant: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压接型IGBT半桥组件,涉及半导体器件技术领域,包括压接装置和依次连接的第一加热装置、第一压接IGBT器件、第一散热装置、第二压接IGBT器件、第二加热装置、第一二极管、第二散热装置、第二二极管和第三散热装置,压接装置包括压头,压头用于与第一加热装置远离第一压接IGBT器件的一端接触并向第一加热装置施加压力。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多电平换流器,设置有的压接型IGBT半桥组件。本发明的压接型IGBT半桥组件能够减小或避免由于环境温度过低或过高而导致的IGBT器件的性能降低的问题的发生几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276139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11493626.0
申请日:2024-10-24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具备主动能量泄放功能换流阀的直流线路故障穿越方法和相关装置,包括响应于直流线路故障信号,启动直流故障穿越策略;在第一直流故障穿越策略启动后,根据各桥臂内子模块电容电压的总体水平控制对应桥臂的泄能支路投退;在第二直流故障穿越策略启动后,给直流电流控制器的参考值叠加一个直流偏置;当直流故障清除后等待设定时间,退出直流故障穿越策略。本发明根据桥臂内子模块电容电压水平控制泄能电阻投退,准确抑制子模块过电压,且避免泄能支路动作频次差异过大,保证泄放能量分布均匀;同时,在投入直流故障穿越策略初期给直流电流控制器的参考值叠加一个直流偏置,使得直流电流快速控制过零,加快直流故障清除。
-
公开(公告)号:CN113887039B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111150621.4
申请日:2021-09-29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武汉理工大学
IPC: G06F30/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流输电线路物理模拟系统的最优等值长度确定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1)确定每直流输电线路π型物理模拟系统等值长度l样本集;2)计算特定频率下等值长度为l的直流输电线路π型物理模拟系统与分布参数线路等效输入阻抗的差异;3)计算宽频响应下的等值长度为l的直流输电线路π型物理模拟系统与分布参数线路等效输入阻抗的差异;4)计算宽频响应下直流输电线路π型物理模拟系统最优等值长度。本发明,可满足直流输电线路保护算法验证需要的同时确保物理模拟系统经济成本最低。
-
公开(公告)号:CN118868555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861334.1
申请日:2024-06-28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半桥和全桥内级联的MMC功率模块装置,本发明采用散热件将装置主体内部划分为两个用于放置主回路组件的置物空间,然后将半桥模块的半桥主回路组件与全桥模块的全桥主回路组件集成于装置主体内部,通过半桥模块与全桥模块背靠背对称分布,进一步通过半桥模块与全桥模块的对称结构的级联设置,减少了模块体积,提高了模块的单位体积功率容量,同时,在装置主体内部的半桥模块与全桥模块能够各自独立控制;且半桥模块和全桥模块内的IGBT模块及电阻背靠背共用一块液冷散热器,简化了散热结构。
-
公开(公告)号:CN118868150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980148.X
申请日:2024-07-22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转子动能向上调频的风电场优化控制方法,包括:实时监测风电场并网点频率,当频率低于调频死区下限时启动向上调频功能,记录相关参数;持续监测风电场频率和各风机状态,判断是否退出调频状态;根据风电场虚拟惯性时间常数和一次调频系数,更新总有功功率给定值;根据调频持续时间、风机转速、机械功率和有功功率,更新运行模式和风机状态,确定有功功率最大出力,实现转速和机械载荷保护;优化分配各风机有功出力,下达指令,实现向上调频。本发明对风电场调频功率进行优化分配,并实现各风机的柔性转子转速恢复控制,减少风电场利用转子动能向上调频期间风机损失的机械功率,降低频率二次跌落幅度,提升风电场参与向上调频的性能以及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689720A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410720510.X
申请日:2024-06-05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F11/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CPU中断任务执行异常判断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本发明通过控制FPGA芯片接收CPU芯片执行中断任务期间,所述CPU芯片通过第一固定GPIO管脚发送的电平信号;当FPGA芯片接收到电平信号后,判断接收电平信号为高电平信号还是低电平信号,根据电平信号的类型,通过FPGA芯片的内部时钟计算中断执行时间;当所述中断执行时间大于第一阈值时,输出异常警告。通过本申请,可以避免通过示波器测量电平信号的波动问题,提高中断执行时间测量的准确度,同时降低硬件以及人工需求,提高中断执行时间测量的便利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539732A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410793875.5
申请日:2024-06-19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能量自平衡柔性直流换流阀、控制方法及直流系统,换流阀包括三个相单元,相单元包括上桥臂和下桥臂;上桥臂和下桥臂均串联有若干全桥子模块、若干半桥子模块和桥臂电抗器;上桥臂和下桥臂的子模块均为包括能量自平衡电路的优化MMC子模块;能量自平衡电路由电力电子开关和泄能电阻串联构成,用于在直流输电系统因发生故障导致优化MMC子模块电容出现过压风险时进行盈余能量消散。本申请能在不影响传统换流阀运行逻辑的基础上,以极小的成本代价,解决新能源孤岛超远距离直流送出场景中直流输电系统因发生故障导致盈余功率无法及时消散的技术难题;能充分利用优化MMC子模块的电容暂存能量,减少盈余功率的热量耗散浪费。
-
公开(公告)号:CN118367628A
公开(公告)日:2024-07-19
申请号:CN202410615746.7
申请日:2024-05-17
Applicant: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特变电工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柔性直流输电换流站的换流阀基准调制比调节方法,在对换流阀基准调制比进行调节时,可以先获取换流站中变压器的短路抗阻百分比、换流阀每一相位最大传输的视在功率、线路等效阻抗以及直流电压,以得到基准调制比调节的数据基础,接着可以根据短路阻抗百分比、视在功率、线路等效阻抗和直流电压,确定换流站的调节参数阈值,以此可以基于该参数阈值采用相应的方法来对基准调制比进行调节,最后可以预设调节策略和调节参数阈值对换流站的基准调制比进行调节,通过这种方式对基准调制比进行调节,可以平衡基准调制比与换流器的电气应力之间的影响,使得换流器的电气应力对换流站的影响降到最低,减少换流站的投资成本。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