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898379B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390238.X
申请日:2024-10-08
Applicant: 武汉大学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三门峡供电公司
IPC: G06Q10/0631 , G06Q30/0283 , G06Q50/06 , G06F30/20 , G06F113/04 , G06F119/06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布式能源集群优化调度方法、介质和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建立电力网络传输模型,根据电力网络传输模型确定电力传输损耗成本;建立热网蓄热等效微元体动态模型,根据热网蓄热等效微元体动态模型确定热力传输损耗成本;确定配电网购电成本、设备运维成本,根据配电网购电成本、设备运维成本、电力传输损耗成本和热力传输损耗成本构建区域多能优化目标函数;建立区域多能优化目标函数的约束条件,基于约束条件求解区域多能优化目标函数,得到分布式能源集群中热泵和热电联产设备在各时段的最优出力值,实现分布式能源集群优化调度。本发明可实现多分布式能源集群间热能错峰共享,便于提高区域整体供能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898379A
公开(公告)日:2024-11-05
申请号:CN202411390238.X
申请日:2024-10-08
Applicant: 武汉大学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三门峡供电公司
IPC: G06Q10/0631 , G06Q30/0283 , G06Q50/06 , G06F30/20 , G06F113/04 , G06F119/06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布式能源集群优化调度方法、介质和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建立电力网络传输模型,根据电力网络传输模型确定电力传输损耗成本;建立热网蓄热等效微元体动态模型,根据热网蓄热等效微元体动态模型确定热力传输损耗成本;确定配电网购电成本、设备运维成本,根据配电网购电成本、设备运维成本、电力传输损耗成本和热力传输损耗成本构建区域多能优化目标函数;建立区域多能优化目标函数的约束条件,基于约束条件求解区域多能优化目标函数,得到分布式能源集群中热泵和热电联产设备在各时段的最优出力值,实现分布式能源集群优化调度。本发明可实现多分布式能源集群间热能错峰共享,便于提高区域整体供能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151285A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411167618.7
申请日:2024-08-23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 , 国网河南省电力有限公司三门峡供电公司 , 武汉大学
IPC: G06Q10/0635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布式光伏接入配电网运行风险评估方法、介质和设备,该方法包括构建配电网风险评估双层指标;建立配电网日前优化调度目标函数,并基于第一约束条件求解配电网日前优化调度目标函数得到储能设备日前运行功率;建立配电网运行风险评估目标函数,并基于第二约束条件求解配电网运行风险评估目标函数得到储能设备功率调整量、切负荷功率调整量、弃光功率调整量和最恶劣光伏不确定性出力场景;确定调度风险指标值,根据最恶劣光伏不确定性出力场景数据确定运行风险指标值,并在运行风险指标值达到设定阈值时,以调度风险指标值进行调度调控。本发明可对大规模分布式光伏接入配电网运行风险进行评估,并可基于评估结果进行调度调控。
-
公开(公告)号:CN116616951A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310591833.9
申请日:2023-05-24
Applicant: 武汉大学
IPC: A61D1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啮齿动物开口器及其使用方法,该开口器包括套筒、套杆、顶紧螺母、U形簧、牙齿卡扣、颌垫。套筒、套杆、顶紧螺母组成该啮齿动物开口器的椭圆形开口器,套筒、套杆通过顶紧螺母可连接成一个整体,套杆通过在套筒中的伸缩便于调节该开口器;套筒中部连接有牙齿卡扣,牙齿卡扣与啮齿动物的上下前牙相配合,用于套入啮齿动物的前牙。牙齿卡扣上有颌垫,防止啮齿动物嘴巴被硌伤;套杆中部连接有U形簧,U形簧提供弹力以撑开啮齿动物的口角,并可辅助调节开口度大小。本发明采用对称结构设计,固定牢固,避免因松动或左右晃动造成的多次调整实验动物的固位与开口度,能够调节多个结构来匹配不同开口度大小的啮齿动物进行实验。
-
公开(公告)号:CN106326567B
公开(公告)日:2019-09-17
申请号:CN201610728736.X
申请日:2016-08-25
Applicant: 武汉大学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ABAQUS中钢‑聚丙烯混杂纤维混凝土塑性本构参数的取值方法,该方法充分考虑了不同纤维类型、体积掺量及长径比等因素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适当修正了ABAQUS中内置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CDPM)的相关参数,使其能够更为准确地吻合钢‑聚丙烯混杂纤维混凝土的屈服准则、硬化规律和流动法则,为纤维混凝土结构在复杂应力状态下的精细化非线性分析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06326567A
公开(公告)日:2017-01-11
申请号:CN201610728736.X
申请日:2016-08-25
Applicant: 武汉大学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ABAQUS中钢-聚丙烯混杂纤维混凝土塑性本构参数的取值方法,该方法充分考虑了不同纤维类型、体积掺量及长径比等因素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适当修正了ABAQUS中内置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CDPM)的相关参数,使其能够更为准确地吻合钢-聚丙烯混杂纤维混凝土的屈服准则、硬化规律和流动法则,为纤维混凝土结构在复杂应力状态下的精细化非线性分析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05547866A
公开(公告)日:2016-05-04
申请号:CN201610097380.4
申请日:2016-02-23
Applicant: 武汉大学
IPC: G01N3/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杂纤维混凝土弹塑性本构模型及其构建方法,以单轴及真三轴受压试验结果为依据,考虑了不同纤维类型、纤维体积掺量及长径比的影响,通过相应的应力-应变(轴向应变、侧向应变、体积应变)关系曲线,确定混杂纤维混凝土的三维空间破坏准则、强化/软化准则和非关联塑性流动法则,构建了反映纤维作用的增量型混杂纤维混凝土弹塑性本构模型。该模型能够准确地描述纤维混凝土的多轴强度、应变强化及软化、约束敏感性、塑性流非关联性等力学行为,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扩展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515040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415093.4
申请日:2024-10-11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有限公司三门峡供电公司 , 武汉大学
IPC: G06Q10/0635 , G06Q50/06 , G06F18/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改进JAYA算法的多候选位置SNOP规划方法和系统,该方法包括:获取配电网运行的多个历史数据样本,并对多个历史数据样本进行聚类,生成典型日源荷场景;建立配电网运行风险评估指标,并构建SNOP配置双层优化模型;基于典型日源荷场景、配电网运行风险评估指标,采用改进JAYA算法求解SNOP配置双层优化模型,得到SNOP最优配置结果。本发明能够输出得到SNOP最优规划配置结果,从而便于提升配电网运行安全性和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07153745A
公开(公告)日:2017-09-12
申请号:CN201710404149.X
申请日:2017-06-01
Applicant: 武汉大学
IPC: G06F17/5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考虑纤维滑移的钢纤维混凝土弹塑性本构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为:本发明运用复合材料混合理论,基于热力学耗散不等式,分别得到钢纤维和基体混凝土本构方程。基体混凝土为弹塑性本构模型,钢纤维为考虑纤维界面滑移的一维弹性本构模型。基体混凝土塑性采用Hsieh‑Ting‑Chen四参数屈服准则和Drucker‑Prager经典塑性流动法则,塑性硬化/软化准则采用修正的过镇海模型。考虑界面的钢纤维一维弹性本构模型参数由钢纤维拔出试验确定。混凝土弹塑性本构模型参数可通过单轴、真三轴压缩试验进行标定。该模型在细观尺度考虑钢纤维滑移机制,利用普通混凝土和钢纤维弹性本构结合构建钢纤维混凝土弹塑性本构模型,简单可行,对纤维混凝土基础理论研究具有重要促进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7153745B
公开(公告)日:2021-08-03
申请号:CN201710404149.X
申请日:2017-06-01
Applicant: 武汉大学
IPC: G16C60/00 , G06F30/1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考虑纤维滑移的钢纤维混凝土弹塑性本构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为:本发明运用复合材料混合理论,基于热力学耗散不等式,分别得到钢纤维和基体混凝土本构方程。基体混凝土为弹塑性本构模型,钢纤维为考虑纤维界面滑移的一维弹性本构模型。基体混凝土塑性采用Hsieh‑Ting‑Chen四参数屈服准则和Drucker‑Prager经典塑性流动法则,塑性硬化/软化准则采用修正的过镇海模型。考虑界面的钢纤维一维弹性本构模型参数由钢纤维拔出试验确定。混凝土弹塑性本构模型参数可通过单轴、真三轴压缩试验进行标定。该模型在细观尺度考虑钢纤维滑移机制,利用普通混凝土和钢纤维弹性本构结合构建钢纤维混凝土弹塑性本构模型,简单可行,对纤维混凝土基础理论研究具有重要促进意义。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