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414375B
公开(公告)日:2024-01-12
申请号:CN202210071651.4
申请日:2022-01-21
Applicant: 武汉大学 , 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可控排水速率式堆石料侧限压缩试验装置及方法,颗粒材料力学研究技术领域,用于大坝的水位升降存在一定的时间规律,难以很好地对此进行模拟的技术问题。其中装置,包括容器、排水阀门、用于测量瞬时排水量的流量计装置以及控制系统;容器上设置有出水口,排水阀门安装在出水口处,流量计装置安装在排水阀门上,控制系统与流量计装置以及排水阀门连通,控制系统根据确定的排水阀门开启量与流量计装置瞬时排水量的系数关系,在流量计装置的瞬时排水量发生变化时,调节排水阀门的实际开启量。上述试验装置及方法结构简单、易于操作,有利于该领域室内试验的开展,有利于促进堆石料湿化变形理论方面的研究,具有很高(56)对比文件王刚.珊瑚礁砂砾料力学行为与颗粒破碎的试验研究《.岩土工程学报》.2018,全文.Jialin Cheng.Two-dimensionalAerodynamic Loads of Thermal ProtectionSystem Considering Different Widths ofthe Strain Isolation Pad《.IOP Conf.Series: Materials Science andEngineering》.2019,全文.朱赵辉;田冬成;王万顺.基于实测资料的公伯峡大坝面板变形及应力分析.水电自动化与大坝监测.2009,(第04期),全文.赵娜;周密;何晓民.掺砾黏土样的大型三轴流变特性试验研究.岩土力学.2015,(第S1期),全文.
-
公开(公告)号:CN114414375A
公开(公告)日:2022-04-29
申请号:CN202210071651.4
申请日:2022-01-21
Applicant: 武汉大学 , 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可控排水速率式堆石料侧限压缩试验装置及方法,颗粒材料力学研究技术领域,用于大坝的水位升降存在一定的时间规律,难以很好地对此进行模拟的技术问题。其中装置,包括容器、排水阀门、用于测量瞬时排水量的流量计装置以及控制系统;容器上设置有出水口,排水阀门安装在出水口处,流量计装置安装在排水阀门上,控制系统与流量计装置以及排水阀门连通,控制系统根据确定的排水阀门开启量与流量计装置瞬时排水量的系数关系,在流量计装置的瞬时排水量发生变化时,调节排水阀门的实际开启量。上述试验装置及方法结构简单、易于操作,有利于该领域室内试验的开展,有利于促进堆石料湿化变形理论方面的研究,具有很高的实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313201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311246143.6
申请日:2023-09-26
Applicant: 武汉大学
IPC: G06F30/13 , G06F30/27 , G06F18/214 , G06N3/042 , G06N3/0442 , G06N3/0464 , G06F18/25 , G06F123/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考虑堆石坝多测点复杂关联性时空融合的变形预测方法及系统,能够充分考虑多测点间复杂关联进行时空融合,针对堆石坝变形监测数据高噪声和漂移性的特点,实现整体变形准确实时预测。变形预测方法包括:步骤1,监测数据前处理:对监测的坝体变形与环境因子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前处理;步骤2,基于前处理后的数据构造样本,采用滑动窗口方式构建数据集,将样本按比例划分为训练集与验证集;步骤3,确定复杂关系下多测点融合过程中待注入的先验信息,计算邻接矩阵;步骤4,构建时空融合的变形预测模型;步骤5,采用训练集训练变形预测模型,通过验证集获取最优模型,并根据最新监测数据完成准实时变形预测。
-
公开(公告)号:CN113820210B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111069696.X
申请日:2021-09-13
Applicant: 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 , 武汉大学 , 华能集团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IPC: G01N3/08 , G01N23/046 , G01N29/14 , G01N1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旋转式堆石体三轴干湿循环试验装置及测试方法。该装置包括旋转式三轴仪、空气循环系统、液体循环系统、声发射系统、CT装置和电脑控制系统。三轴容器底部设置有管道并穿出三轴仪外壳底座,出口经分支后分别连通到空气循环系统和液体循环系统,经循环后分别连通到三轴仪容器顶部。所述压力室设置有压力管并由压力控制系统控制;所述加载杆、压力控制系统、CT装置、声发射系统均连接到电脑控制系统。该试验装置通过CT装置与声发射装置的耦合,可实现自动化对堆石体颗粒进行扫描,利于对经干湿循环后的堆石体颗粒三轴受力状态下的位置的变化及破碎情况进行研究,利于监测干湿循环过程中堆石颗粒材料与水的离子交换反应。
-
公开(公告)号:CN110500997A
公开(公告)日:2019-11-26
申请号:CN201910686984.6
申请日:2019-07-29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地面稳定平台的流域库岸形变近景摄影测量监测方法,属于边坡监测研究领域,涉及对边坡位移、变形测量的试验仪器和方法。其装置包括固定摄像机、控制点组件以及GPS定位系统。通过四台固定在边坡对岸的摄像机对边坡上布置的控制点进行图像提取,使用GPS系统对控制点进行定位,并获取其坐标。本发明装置将近景摄影测量系统与GPS技术相结合,通过近景摄影测量原理将普通数码相机应用到流域库岸的变形监测中,扩展了摄影测量的应用范围,同时提高了边坡监测工作的效率和安全性,实现了流域库岸监测工作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最后,将该系统应用于实际工程中,将极大提高工做效率以及降低工作成本,节约工作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17238407B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2310954885.8
申请日:2023-08-01
Applicant: 武汉大学 , 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
IPC: G16C60/00 , E02B7/06 , G06F30/25 , G06F111/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干湿循环后不同尺寸堆石颗粒破碎强度的确定方法及装置,充分考虑干湿循环和颗粒粒径的耦合影响,得到更加符合颗粒真实破损情况的数据。方法包括:步骤1,对不同尺寸的堆石颗粒进行筛分,筛选出多组不同尺寸的堆石颗粒;步骤2,将筛选出的各组堆石颗粒分别放入干湿循环试验机中进行不同次数的干湿循环试验;步骤3,干湿循环试验完成后,对每组堆石颗粒都进行单颗粒破碎试验;步骤4,构建考虑颗粒粒径以及干湿循环次数耦合影响的堆石颗粒特征破碎强度变化模型;将步骤3获得的试验数据带入模型中,得到各拟合系数,进而得到预测模型;步骤5,采用预测模型对待预测的不同干湿循环下、不同尺寸堆石颗粒的破碎强度进行预测确定。
-
公开(公告)号:CN117238407A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2310954885.8
申请日:2023-08-01
Applicant: 武汉大学 , 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
IPC: G16C60/00 , E02B7/06 , G06F30/25 , G06F111/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干湿循环后不同尺寸堆石颗粒破碎强度的确定方法及装置,充分考虑干湿循环和颗粒粒径的耦合影响,得到更加符合颗粒真实破损情况的数据。方法包括:步骤1,对不同尺寸的堆石颗粒进行筛分,筛选出多组不同尺寸的堆石颗粒;步骤2,将筛选出的各组堆石颗粒分别放入干湿循环试验机中进行不同次数的干湿循环试验;步骤3,干湿循环试验完成后,对每组堆石颗粒都进行单颗粒破碎试验;步骤4,构建考虑颗粒粒径以及干湿循环次数耦合影响的堆石颗粒特征破碎强度变化模型;将步骤3获得的试验数据带入模型中,得到各拟合系数,进而得到预测模型;步骤5,采用预测模型对待预测的不同干湿循环下、不同尺寸堆石颗粒的破碎强度进行预测确定。
-
公开(公告)号:CN113820210A
公开(公告)日:2021-12-21
申请号:CN202111069696.X
申请日:2021-09-13
Applicant: 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 , 武汉大学 , 华能集团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IPC: G01N3/08 , G01N23/046 , G01N29/14 , G01N1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旋转式堆石体三轴干湿循环试验装置及测试方法。该装置包括旋转式三轴仪、空气循环系统、液体循环系统、声发射系统、CT装置和电脑控制系统。三轴容器底部设置有管道并穿出三轴仪外壳底座,出口经分支后分别连通到空气循环系统和液体循环系统,经循环后分别连通到三轴仪容器顶部。所述压力室设置有压力管并由压力控制系统控制;所述加载杆、压力控制系统、CT装置、声发射系统均连接到电脑控制系统。该试验装置通过CT装置与声发射装置的耦合,可实现自动化对堆石体颗粒进行扫描,利于对经干湿循环后的堆石体颗粒三轴受力状态下的位置的变化及破碎情况进行研究,利于监测干湿循环过程中堆石颗粒材料与水的离子交换反应。
-
公开(公告)号:CN110555506A
公开(公告)日:2019-12-10
申请号:CN201910768302.6
申请日:2019-08-20
Applicant: 武汉大学
IPC: G06N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群体团聚效应的梯度自适应粒子群优化方法,首先,设置初始化参数,初始化粒子群的速度和位置,然后初始化种群极值与个体极值,接着根据粒子在搜索空间中的相对位置,采用K-Means聚类算法对粒子群进行聚类,获得聚类结果,接下来根据聚类结果,计算聚类极值以及相应的位置;然后根据粒子的目标函数适应度值的下降梯度自适应调整每个粒子的计算参数,再根据粒子的当前位置以及目标函数计算粒子在当前位置的适应度值;最后根据粒子的在当前位置的适应度值,更新个体极值、聚类极值和全局极值,并更新粒子的速度和位置。本发明的方法能够有效解决现有粒子群方法早熟收敛、陷入局部最优等问题,大大提高了算法的寻优能力。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