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442396B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1810494080.9
申请日:2018-05-22
Applicant: 武汉市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下折线导流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该结构包括:导流管、结合箱、堵头构造、矩形穿洞钢板、U型钢板以及隔水闸板;导流管为多排平行设置的钢管,分为上游导流管和下游导流管,上游导流管和下游导流管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转角;结合箱设置在上游导流管和下游导流管之间的转角位置;上游导流管的进水端和下游导流管的出水端均设置有堵头构造;本发明适应水下作业,有效解决复杂条件下无法实现断水的排水导流施工;施工方便灵活,能满足不同长度、角度的排水导流施工;导流管及钢制结合箱结构简单,能进行各种角度组合,施工速度快,密封性强,排水效果好且易于拆除,节约了成本工期与造价,安全风险小。
-
公开(公告)号:CN110578833B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1910942271.1
申请日:2019-09-30
Applicant: 武汉市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IPC: F16L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刚性管道支护结构及方法,该支护结构包括临时支护单元和混凝土支撑墩;所述临时支护单元包括基础垫层、纵向承重梁和横向承重梁,所述基础垫层包括至少两对,每对基础垫层对称布置在地下刚性管道的底部两侧,所述纵向承重梁包括两个,每个纵向承重梁安装在位于地下刚性管道同一侧的基础垫层上,所述横向承重梁至少包括两个,所述横向承重梁间隔一定距离垂直安装在所述纵向承重梁上,所述横向承重梁的顶部设有支撑槽;将混凝土浇筑于地下刚性管道位于相邻两个横向承重梁之间的底部,形成所述混凝土支撑墩,所述混凝土支撑墩的顶部设有弧形槽。本发明可以对地下刚性管道起到安全可靠的支护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0578833A
公开(公告)日:2019-12-17
申请号:CN201910942271.1
申请日:2019-09-30
Applicant: 武汉市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IPC: F16L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刚性管道支护结构及方法,该支护结构包括临时支护单元和混凝土支撑墩;所述临时支护单元包括基础垫层、纵向承重梁和横向承重梁,所述基础垫层包括至少两对,每对基础垫层对称布置在地下刚性管道的底部两侧,所述纵向承重梁包括两个,每个纵向承重梁安装在位于地下刚性管道同一侧的基础垫层上,所述横向承重梁至少包括两个,所述横向承重梁间隔一定距离垂直安装在所述纵向承重梁上,所述横向承重梁的顶部设有支撑槽;将混凝土浇筑于地下刚性管道位于相邻两个横向承重梁之间的底部,形成所述混凝土支撑墩,所述混凝土支撑墩的顶部设有弧形槽。本发明可以对地下刚性管道起到安全可靠的支护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1946357B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2010960106.1
申请日:2020-09-14
Applicant: 武汉市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武汉市市政工程机械化施工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红黏土卸荷影响的矿山法隧道模拟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构建用于修筑双侧壁导坑隧道的土体模型;在土体模型的基础上指定隧道位置,生成隧道模型,并确定卸荷影响区范围;对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在土体模型内根据隧道结构模拟施工,开挖土体完成隧道施工;在土体开挖过程中实时监测隧道下部红黏土的受力变化;计算隧道开挖导致土体卸荷的红黏土卸荷膨胀率;分析隧道开挖过程中红黏土体卸荷膨胀对隧道结构及隧道周围地表环境的影响。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能够更加切实地模拟土体及结构的相互作用,为红黏土地区隧道开挖施工提供了参考,利于后续处理措施的跟进。
-
公开(公告)号:CN113569314A
公开(公告)日:2021-10-29
申请号:CN202110814805.X
申请日:2021-07-19
Applicant: 武汉市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武汉市市政工程机械化施工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施工工法转换的隧道施工模拟计算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创建土体结构的三维模型,设定土体相关参数;在土体结构的三维模型中建议隧道整体结构模型,按施工方法分段设计隧道结构,输入相关隧道参数并创建施工工序;对隧道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并输入相关计算参数;按照施工工序,分段模拟隧道施工过程,同时进行隧道开挖循环计算,分析隧道衬砌变形及地表沉降情况。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可实现在同一个模型中进行施工转化,从而分析在两种施工方法交界处产生的不均匀沉降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769383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510098150.9
申请日:2025-01-22
Applicant: 武汉市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长沙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耦合疏浚淤泥和易腐固废制备种植土的方法,先分别对疏浚淤泥和易腐固废进行预处理:对于疏浚淤泥,先经过格栅机滤除大颗粒和杂物,再经过调节池调节泥浆的含固率在30%以上以达到堆肥要求,对于易腐固废,先采用机械分拣结合人工辅助去除不可降解杂质以确保物料纯度,再粉碎调整至粒径10mm以下以提升后续发酵速率和均匀性,再加入适量增碳调理剂进行自发酵以调节C/N比和含水率、去除异味并初步稳定物料;然后将预处理后的疏浚淤泥和易腐固废按比例混合,采用间歇曝气堆肥工艺分阶段提供氧气,以使有机物降解、堆肥成熟,最终制得适用于绿化的种植土。本方法实现了疏浚淤泥和易腐固废的资源化利用,能缓解绿化土壤资源的不足。
-
公开(公告)号:CN111946357A
公开(公告)日:2020-11-17
申请号:CN202010960106.1
申请日:2020-09-14
Applicant: 武汉市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武汉市市政工程机械化施工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红黏土卸荷影响的矿山法隧道模拟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构建用于修筑双侧壁导坑隧道的土体模型;在土体模型的基础上指定隧道位置,生成隧道模型,并确定卸荷影响区范围;对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在土体模型内根据隧道结构模拟施工,开挖土体完成隧道施工;在土体开挖过程中实时监测隧道下部红黏土的受力变化;计算隧道开挖导致土体卸荷的红黏土卸荷膨胀率;分析隧道开挖过程中红黏土体卸荷膨胀对隧道结构及隧道周围地表环境的影响。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能够更加切实地模拟土体及结构的相互作用,为红黏土地区隧道开挖施工提供了参考,利于后续处理措施的跟进。
-
公开(公告)号:CN107034789B
公开(公告)日:2019-08-23
申请号:CN201710358010.6
申请日:2017-05-19
Applicant: 武汉市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桥台台背组合回填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台背与挡土墙围成的区域采用好土回填;将台背与挡土墙所形成的U形区域的回填土挖除并清理形成倒三角台阶状空白区域;在倒三角台阶状空白区域内采用轻质泡沫土进行回填。本发明提出的桥台台背组合回填施工方法,提高了台背回填区域施工质量,增强了回填区域承载力,减小了跳车情况的发生概率。
-
公开(公告)号:CN108442396A
公开(公告)日:2018-08-24
申请号:CN201810494080.9
申请日:2018-05-22
Applicant: 武汉市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2D19/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下折线导流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该结构包:括导流管、结合箱、堵头构造、矩形穿洞钢板、U型钢板以及隔水闸板;导流管为多排平行设置的钢管,分为上游导流管和下游导流管,上游导流管和下游导流管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转角;结合箱设置在上游导流管和下游导流管之间的转角位置;上游导流管的进水端和下游导流管的出水端均设置有堵头构造;本发明适应水下作业,有效解决复杂条件下无法实现断水的排水导流施工;施工方便灵活,能满足不同长度、角度的排水导流施工;导流管及钢制结合箱结构简单,能进行各种角度组合,施工速度快,密封性强,排水效果好且易于拆除,节约了成本工期与造价,安全风险小。
-
公开(公告)号:CN107034789A
公开(公告)日:2017-08-11
申请号:CN201710358010.6
申请日:2017-05-19
Applicant: 武汉市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桥台台背组合回填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台背与挡土墙围成的区域采用好土回填;将台背与挡土墙所形成的U形区域的回填土挖除并清理形成倒三角台阶状空白区域;在倒三角台阶状空白区域内采用轻质泡沫土进行回填。本发明提出的桥台台背组合回填施工方法,提高了台背回填区域施工质量,增强了回填区域承载力,减小了跳车情况的发生概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