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电池汽车的供氢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488678B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110732890.5

    申请日:2021-06-30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燃料电池汽车的供氢系统,包括:引射器(215);供氢单元,其将储氢罐(204)内氢气减压后经过管道输送至引射器(215)一次流入口,以及将电堆(220)阳极未反应完的氢气经过循环管道供给到引射器(215)二次流入口,引射器(215)将所述一次流入口和所述二次流入口流入的氢气混合扩散至与电堆(220)连接的输出管道;氢气泄漏监测单元,监测所述供氢单元周围空气中氢气浓度;以及控制器,根据流量需求控制所述供氢单元向电堆(220)供应氢气,且在所述氢气泄漏监测单元监测到氢气浓度超过安全阈值时,停止向电堆(220)供应氢气,并对所述供氢单元管道内氢气进行吹扫。本发明能够根据负载变化调节供氢量,并具有对氢气泄漏的应急处理功能。

    一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尾氢处理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161589A

    公开(公告)日:2021-07-23

    申请号:CN202110353975.2

    申请日:2021-04-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尾氢处理装置,包括一个由四节圆筒组成的气体流道,所述气体流道上沿着气流方向依次设有氢气进气口、氢气分散区、氢氧混合区、微通道反应区和尾气排放区,氢氧混合气区设有垂直于气体流道中气流方向的氧气进气口,微通道反应区的气体流道外壁设有换热结构;氢气分散区内设有分散层,微通道反应区设有带贵金属催化剂的反应层;尾氢通过氢气进气口进入气体流道内,通过分散层分散后与氧气混合,之后在反应层发生氢氧催化燃烧反应,生成的水和过量的氧气从尾气排放区排出,产生的热量通过换热结构带走。本发明结构简单,安全可靠,氢气处理效率高,燃烧产生的热量可以在回收,实现废气再利用。

    一种燃料电池电堆用歧管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346120B

    公开(公告)日:2022-08-16

    申请号:CN202110543605.5

    申请日:2021-05-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燃料电池电堆用歧管装置,包括设置在燃料电池电堆上方的进气歧管和设置在燃料电池电堆下方的排气歧管,所述进气歧管内设有进气歧管嵌入体,所述排气歧管内设有排气歧管嵌入体,所述进气歧管嵌入体包括基板和设于基板上阵列分布的仿生结构单元,沿着进气方向基板高度逐渐增大,所述排气歧管嵌入体由若干重复单元相互连接而成,所述重复单元均由三个圆柱体在三维空间内两两相互垂直连接而成,且沿着排气方向厚度逐渐增高。本发明提供的这种燃料电池电堆用歧管装置不仅能改善现有燃料电池电堆内各单元电池中气体分配不均匀的问题,保证各单元电池充分发挥其性能,还能加速反应生成水的排出,避免反应生成水过分聚积损坏歧管装置。

    一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尾氢处理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161589B

    公开(公告)日:2022-08-16

    申请号:CN202110353975.2

    申请日:2021-04-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尾氢处理装置,包括一个由四节圆筒组成的气体流道,所述气体流道上沿着气流方向依次设有氢气进气口、氢气分散区、氢氧混合区、微通道反应区和尾气排放区,氢氧混合气区设有垂直于气体流道中气流方向的氧气进气口,微通道反应区的气体流道外壁设有换热结构;氢气分散区内设有分散层,微通道反应区设有带贵金属催化剂的反应层;尾氢通过氢气进气口进入气体流道内,通过分散层分散后与氧气混合,之后在反应层发生氢氧催化燃烧反应,生成的水和过量的氧气从尾气排放区排出,产生的热量通过换热结构带走。本发明结构简单,安全可靠,氢气处理效率高,燃烧产生的热量可以在回收,实现废气再利用。

    一种质子交换膜水电解槽结构及阳极极板

    公开(公告)号:CN113463107B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110609577.2

    申请日:2021-06-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质子交换膜水电解槽结构及阳极极板,所述质子交换膜水电解槽结构包括阳极极板、阳极扩散层、CCM膜电极、阴极扩散层和阴极极板。阳极极板包括流体分配区、圆弧流道反应区和点状流场反应区;阳极极板流体分配区为两侧向圆心渐缩的弧状阶梯形流场区域,区域中部设置类椭圆形分配结构,阳极极板靠进水口部分为圆弧流道反应区,流场末端区域为点状流场反应区。本发明通过在流体分配区域设置和类椭圆形分配结构来保证反应水进入流场后在各流道内的均匀扩散;通过圆弧形流场的弧状流道减少反应水的流动阻力,提高反应水的传输效率;通过点状流场的点阵型结构减少气泡栓塞的形成,增强反应水的传质能力,进而提高电解槽的性能。

    燃料电池汽车的供氢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488678A

    公开(公告)日:2021-10-08

    申请号:CN202110732890.5

    申请日:2021-06-30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燃料电池汽车的供氢系统,包括:引射器(215);供氢单元,其将储氢罐(204)内氢气减压后经过管道输送至引射器(215)一次流入口,以及将电堆(220)阳极未反应完的氢气经过循环管道供给到引射器(215)二次流入口,引射器(215)将所述一次流入口和所述二次流入口流入的氢气混合扩散至与电堆(220)连接的输出管道;氢气泄漏监测单元,监测所述供氢单元周围空气中氢气浓度;以及控制器,根据流量需求控制所述供氢单元向电堆(220)供应氢气,且在所述氢气泄漏监测单元监测到氢气浓度超过安全阈值时,停止向电堆(220)供应氢气,并对所述供氢单元管道内氢气进行吹扫。本发明能够根据负载变化调节供氢量,并具有对氢气泄漏的应急处理功能。

    一种质子交换膜水电解槽结构及阳极极板

    公开(公告)号:CN113463107A

    公开(公告)日:2021-10-01

    申请号:CN202110609577.2

    申请日:2021-06-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质子交换膜水电解槽结构及阳极极板,所述质子交换膜水电解槽结构包括阳极极板、阳极扩散层、CCM膜电极、阴极扩散层和阴极极板。阳极极板包括流体分配区、圆弧流道反应区和点状流场反应区;阳极极板流体分配区为两侧向圆心渐缩的弧状阶梯形流场区域,区域中部设置类椭圆形分配结构,阳极极板靠进水口部分为圆弧流道反应区,流场末端区域为点状流场反应区。本发明通过在流体分配区域设置和类椭圆形分配结构来保证反应水进入流场后在各流道内的均匀扩散;通过圆弧形流场的弧状流道减少反应水的流动阻力,提高反应水的传输效率;通过点状流场的点阵型结构减少气泡栓塞的形成,增强反应水的传质能力,进而提高电解槽的性能。

    一种燃料电池电堆用歧管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346120A

    公开(公告)日:2021-09-03

    申请号:CN202110543605.5

    申请日:2021-05-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燃料电池电堆用歧管装置,包括设置在燃料电池电堆上方的进气歧管和设置在燃料电池电堆下方的排气歧管,所述进气歧管内设有进气歧管嵌入体,所述排气歧管内设有排气歧管嵌入体,所述进气歧管嵌入体包括基板和设于基板上阵列分布的仿生结构单元,沿着进气方向基板高度逐渐增大,所述排气歧管嵌入体由若干重复单元相互连接而成,所述重复单元均由三个圆柱体在三维空间内两两相互垂直连接而成,且沿着排气方向厚度逐渐增高。本发明提供的这种燃料电池电堆用歧管装置不仅能改善现有燃料电池电堆内各单元电池中气体分配不均匀的问题,保证各单元电池充分发挥其性能,还能加速反应生成水的排出,避免反应生成水过分聚积损坏歧管装置。

    一种秸秆处理装置
    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9174457U

    公开(公告)日:2023-06-13

    申请号:CN202223051923.9

    申请日:2022-11-1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秸秆处理装置,包括粉碎装置、碱化池和离心装置,碱化池位于粉碎装置的下方,粉碎装置包括设在碱化池顶部的支撑盖,支撑盖能够打开和关闭,在支撑盖的关闭状态下,支撑盖用来承载秸秆,在支撑盖的开启状态下,秸秆落入碱化池中,碱化池与离心装置之间设有用于输送秸秆的传动装置,离心装置的顶部设有入料口,碱化池内设有过滤网和用于控制过滤网沿高度方向运动的升降装置,在过滤网的升起状态下,传动装置的一端与过滤网相连,传动装置的另一端延伸至入料口的上方,用于将经过碱化处理的秸秆运输至离心装置内,该秸秆处理装置实现了秸秆粉碎和碱化的一体化处理,提高了秸秆的处理效率和后续的利用率。

    一种赤泥碳化装置
    1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8834138U

    公开(公告)日:2023-04-11

    申请号:CN202222893543.3

    申请日:2022-10-3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赤泥碳化装置,包括第一管道和用于通入二氧化碳气体的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同轴设置在所述第一管道内部,所述第二管道包括同轴设置的内管道和外管道,所述外管道与所述第一管道之间形成用于盛装赤泥的空间,所述内管道沿所述外管道的内壁设置,所述第一管道和所述内管道均能够沿轴向旋转,所述内管道上设有第一喷气孔,所述外管道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喷气孔相对设置的第二喷气孔,在开启状态下,所述第一喷气孔与所述第二喷气孔相连通,在关闭状态下,所述第一喷气孔与所述第二喷气孔错开设置,该赤泥碳化装置的赤泥碳化效率高,能够实现赤泥的充分碳化,且不易堵塞,成本低。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