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气防泄露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8867312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804316.X

    申请日:2024-06-20

    摘要: 本申请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氢气防泄露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其中,方法包括:获取氢系统的氢堆状态,并利用第一压力继电器采集第一压力,且利用第二压力继电器采集第二压力;若根据氢堆状态、第一压力和第二压力判定氢系统满足预设压力下降条件,则获取氢系统的氢浓度传感器的当前状态;若当前状态为报警状态,则根据第一压力和第二压力生成电磁阀关闭指令,并根据电磁阀关闭指令对第一电磁阀和/或第二电磁阀进行关闭,以防止氢气泄露。由此,通过压力继电器的信号控制电磁阀的开和关,避免了因安全阀或者放空阀故障导致氢气泄露带来的安全隐患、影响工作等问题,在防止氢气泄露的同时,保障了行车安全。

    一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氢安全多级防护方法及控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738465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1201120.8

    申请日:2024-08-29

    摘要: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氢安全多级防护方法及控制系统,涉及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安全控制技术领域。将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设置于密闭空间内;实时获取密闭空间内的氢气浓度并传输给报警装置,将氢气浓度最大值传输至监控中心;实时获取密闭空间内的氢气浓度并传输给监控中心;将获取的两个氢气浓度最大值进行比较:若一致,则将其作为监测值并分别与第一安全阈值、第二安全阈值和第三安全阈值进行对比结果并分别执行初级防护方法、中级防护方法或高级防护方法;初级防护方法、中级防护方法和高级防护方法根据比对结果交替执行。本申请的方法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够有效地保证防护效果,还能够有效地保证防护方法的准确信和有效性。

    一种燃料电池系统氢回流排放系统及气液分离器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395051B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211131897.2

    申请日:2022-09-16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燃料电池系统氢回流排放系统及气液分离器制造方法。本发明的燃料电池系统氢回流排放系统中气液分离器进气口连接至燃料电池氢气出口,所述气液分离器的集气腔和集液腔分别设置有氢气浓度传感器和水位传感器,排水阀和排氢阀分别设置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排水口和排氢口,所述气液分离器出气口分别通过一个单向阀连接至回流泵的入口和引射器的入口,所述回流泵的出口与所述引射器的出口均连接至所述燃料电池氢气入口;所述水位传感器、所述排水阀、所述排氢阀、所述回流泵和所述氢气浓度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单元连接。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液态水和氢气排放供给不及时、气液分离器的分离效率不稳定、液滴粒径不可控的问题。

    一种全钒液流电池电池状态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538961A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410616331.1

    申请日:2024-05-17

    摘要: 本发明涉及电池检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全钒液流电池电池状态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使用电化学传感器在线监测电解液中钒离子的浓度变化;S2、定期采集电解液样本并通过高性能液相色谱技术进行离线样本分析,以精确测量钒离子的浓度;S3、结合在线监测数据与离线样本分析结果,利用数据融合技术如加权平均、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或模糊逻辑,以评估全钒液流电池的当前状态;S4、利用历史数据与当前测量结果对比。通过电化学传感器在线监测和定期的高性能液相色谱技术离线样本分析结合,从而能够更准确地评估电池中钒离子的浓度变化。该组合不仅提高了浓度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也为电池状态的评估提供了更全面的数据支持。

    一种氨燃料电池能量回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156543B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565053.1

    申请日:2024-05-09

    摘要: 本发明属于燃料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氨燃料电池能量回收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液体氨汽化预热系统、氨热分解系统、气体分离系统、燃料电池、燃料电池废气并联回收系统和燃料电池阴阳极出口能量串联回收系统;液体氨汽化预热系统,用于液体氨的汽化和预热;氨热分解系统,用于氨加热分解以及用于与液体氨汽化预热系统热交换;气体分离系统,用于氢气与其他气体分离,并收集氢气,分离出的其他气体进入到燃料电池废气并联回收系统内,氢气进入到燃料电池内产生电能;燃料电池废气并联回收系统,用于将燃气通入氨热分解系统燃烧放热;燃料电池阴阳极出口能量串联回收系统,用于吸收燃料电池阴阳极出口废气并与液体氨汽化预热系统热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