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端部放矿相似模拟试验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552326B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110938252.9

    申请日:2021-08-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调节矿体尺寸、倾角的端部放矿相似模拟试验装置及其使用方法,该试验装置包括斜杆、上横杆、下横杆、立杆、上短横杆、下短横杆、底板、底部横撑、侧面背板和正面背板;利用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四根斜杆和两根上横杆、两根上短横杆可绕右侧斜杆底部螺孔进行旋转,下横杆上有角度刻度,在预定角度位置安装立杆,待斜杆、上横杆旋转达到立杆位置后,再与立杆连接进行固定。斜杆、上短横杆、下短横杆与对应上横杆、下横杆之间的连接位置均可自由调节,上横杆、上短横杆与立杆间的连接位置也可自由调节。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安装简便、可调节矿体倾角和厚度的特点,适用于地下崩落法采矿的放矿相似模拟试验领域。

    一种复合充填结构体蠕变性能的测试辅助装置及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294255A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410341960.8

    申请日:2024-03-25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岩石力学试验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复合充填结构体蠕变性能的测试辅助装置及使用方法,其包括第一壳体、隔板、第二壳体和承压块,第一壳体的一侧开设有用于容纳第一介质的第一空腔,隔板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一壳体且遮蔽于第一空腔的一侧;第二壳体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的一侧开设有用于容纳第二介质的第二空腔,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连接时,第一空腔与第二空腔相互对合,第二壳体一侧的上部开设有进料口;承压块用于对由第一介质组成的单一介质结构体或由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组成的复合结构体施加荷载。本申请采用分步制备及分步加载的方式,能够模拟二步骤充填采矿法的实际工况进行复合充填结构体的蠕变性能测试。

    一种用于巴西劈裂试验的劈裂夹具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686663B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111051298.5

    申请日:2021-0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巴西劈裂试验的劈裂夹具装置及其使用方法,该劈裂夹具装置包括上承压板、下承压板、转盘、V形压条、紧固螺栓以及限位柱,其中,上承压板主要起承受传递荷载作用,紧固螺栓主要用于保证试验前试样的居中对齐,限位柱主要用于保证劈裂过程中上、下承压板的位置不发生相对错动,转盘和V形压条的组合可以实现沿任意角度对试样进行劈裂。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适用性广,能完成各向异性层状岩体的巴西劈裂试验的任意角度加载和沿着任意角度制作不同粗糙度岩石裂隙面。

    基于深度学习的隔热材料微观结构与性能预测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037965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1002958.X

    申请日:2023-08-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轻质隔热材料微观结构与性能预测方法及系统,涉及轻质隔热材料研发领域。包括以下步骤:获取轻质隔热材料的实验参数、微观结构和性能,并将微观结构的感兴趣区标注;将标注好的微观结构放入Yolov5中训练并提取微观结构特征,将提取的微观结构特征、实验参数和性能放入人工神经网络中训练;根据提取的微观结构特征和训练结果对Yolov5和人工神经网络优化,并对优化后的系统重新训练;利用优化且训练好的系统搜索材料的特征空间,并对其微观结构特征和性能进行预测。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加速新型轻质耐高温材料的研发,利用传统实验得到的各种数据及图像信息,提供一种研发效率高,精度准确的研发系统。

    一种基于图像技术的露天矿爆区粉尘浓度动态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559037A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310565894.8

    申请日:2023-05-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工程爆破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图像技术的露天矿爆区粉尘浓度动态测量方法,主要包括:通过高速摄像机及粉尘浓度采样仪采集爆破粉尘动态影像资料及粉尘浓度数据;利用图像降噪、图像增强、背景图像去除等技术提取影像资料中每一时刻的粉尘图像灰度值,减少露天背景环境信息和光照强度等干扰因素对粉尘图像灰度信息提取的不利影响;采用函数拟合方法,构建粉尘浓度与灰度值函数C=f(G),为准确测量爆后任意时空的粉尘浓度提供了可行的方法。本发明基于图像技术实现了对露天矿爆区任意时空粉尘浓度的动态测量,解决了爆区内任意时空粉尘浓度无法精确测量的难题,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等优点,为矿山粉尘智能化管控提供有效方法。

    一种基于多风险因素耦合的高校火灾分析及管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730827A

    公开(公告)日:2023-03-03

    申请号:CN202211523252.3

    申请日:2022-11-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多风险因素耦合的高校火灾分析及管控方法,属于风险评估技术领域。目的是考虑高校火灾事故风险因素之间的耦合作用,以及度量其耦合效用并考虑风险因素耦合值与子风险因素的关联机制而提出解耦措施。高校火灾事故风险因素耦合效用分析方法,包含S1构建高校火灾事故风险评价指标、S2分析高校火灾耦合风险形成机理、S3构建风险耦合情景、S4计算风险耦合值、S5高校火灾耦合风险的解耦分析、S6构建高校火灾事故多级阶梯结构模型和S7解耦风险管控。

    一种用于复合结构体的单裂隙制作模具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044339B

    公开(公告)日:2022-07-26

    申请号:CN201911397717.3

    申请日:2019-12-30

    Abstract: 本发明旨在解决浇筑渗漏问题、解决在复合体的单裂隙试件预制裂隙长度、倾角问题。包括梯形凹槽定位底板、侧壁板、夹板和裂隙尺寸可控组件4部分组成,夹板底端设有梯形凸台自锁在梯形凹槽定位底板、侧壁板设有“U”凹槽,嵌入相应位置处的4个夹板,在水平方向大螺杆和大蝶形螺母定位夹板和侧壁板,在垂直方向小螺杆和小蝶形螺母定位梯形凹槽定位底板和侧壁板,使得模具密封性较好,解决渗漏问题。通过旋转裂隙旋转装置、调整T形薄钢片长度可精确调整裂隙倾角、长度。模具两侧的大螺杆作为提手为搬动试件提供方便。本发明的模具整体密封性好,防渗漏,拆卸和拼装简单,预制裂隙倾角和长度能精确控制可调节、在浇筑中稳定可靠,方便搬运的特点。

    一种相似模拟试验中巷道位移监测系统及其监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916134A

    公开(公告)日:2022-01-11

    申请号:CN202111288064.2

    申请日:2021-1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相似模拟试验中巷道位移监测系统及其监测方法,其包括底座,底座包括伸缩杆及底座支架,伸缩杆固定在底座支架上;光纤光栅传感机构包括位移测量装置、光纤接头、安装壳体、光纤耦合器及连接座,连接座固定连接在安装壳体的一侧中部,连接座与伸缩杆的自由端部固定连接,位移测量装置包括多组,安装壳体为圆形,位移测量装置滑动连接在安装壳体的外周侧,安装壳体的四周连接有用于固定位移测量装置的紧固螺栓;位移测量装置用于测量相似模拟巷道的顶板、底板、两帮及拱腰的位移;光纤耦合器位于安装壳体内且分别通过光纤接头与位移测量装置连接;光纤解调仪通过光纤与光纤耦合器连接;计算机系统通过光缆与光纤解调仪连接。

    利用剪切仪进行双轴加载的试验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645719B

    公开(公告)日:2020-08-07

    申请号:CN201810407799.4

    申请日:2018-05-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剪切仪进行双轴加载的试验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其技术方案是:所述试验装置由加载系统和变形监测系统组成。加载系统由2个压杆外接头(1)、2个带球铰的压头(2)、基座(4)和上部压头(9)组成;变形监测系统由计算机(5)、应变仪(6)、10个笔式位移传感器(7)和2个传感器支架(8)组成。所述试验装置的使用方法是:安装加载系统;固定试件(11);安装变形监测系统;加载及变形监测;试验数据获取和处理。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操作方便和能满足不同尺寸试件试验要求的特点,使用该装置能保证双轴试验数据的精确度。

    用于测试岩石结构面基本摩擦角的升降装置及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044448A

    公开(公告)日:2020-04-21

    申请号:CN201911401783.3

    申请日:2019-12-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测试岩石结构面基本摩擦角的升降装置及使用方法,包括试验台、铰接连接体、单旋转轴控制器,铰接连接体与试验台和单旋转轴控制器相连;试验台包括合页、上合金板、下合金固定框和高精度电子数显倾斜仪;上合金板与下合金固定框铰接连接;铰接连接体包括上铰接支座、下铰接支座和铰接杆;铰接杆一端与上铰接支座铰接,另一端与下铰接支座铰接;单旋转轴控制器包括旋转把手、行走螺母和反力螺纹杆;行走螺母与下铰接支座固定连接,旋转把手固定在反力螺纹杆的一端,反力螺纹杆的另一端与行走螺母螺纹连接。本发明测量精确、可靠性和稳定性强,能够在实验室内或岩土工程现场测试基本摩擦角。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