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725900B
公开(公告)日:2023-10-24
申请号:CN202211424714.6
申请日:2022-11-14
Applicant: 武汉科技大学
Abstract: 一种高强度高塑性贝氏体钢,其化学成分及wt%:C:0.35~0.65%,Si:1.72~2.12%,Mn:2.30~2.55%,Al:为0.30~0.57%;生产方法:对经热轧板材行奥氏体化;第一次冷却;第一次一道次高温轧制预变形;第二次冷却;第二次轧制变形;第三次冷却;空冷至室温。本发明合金元为最基本元素,成本低廉,生产工艺简单,且制备周期短,不需要额外添加设备,制备过程绿色环保;所制备的超高强贝氏体钢屈服强度为1392~1435MPa,抗拉强度为1771~1900MPa,延伸率为16.6~19.2%,强塑积为31.0~34.58%;通过奥氏体预变形细化组织,加速贝氏体相变,提高残余奥氏体稳定性,有效提升了此类贝氏体钢的综合力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5725900A
公开(公告)日:2023-03-03
申请号:CN202211424714.6
申请日:2022-11-14
Applicant: 武汉科技大学
Abstract: 一种高强度高塑性贝氏体钢,其化学成分及wt%:C:0.35~0.65%,Si:1.72~2.12%,Mn:2.30~2.55%,Al:为0.30~0.57%;生产方法:对经热轧板材行奥氏体化;第一次冷却;第一次一道次高温轧制预变形;第二次冷却;第二次轧制变形;第三次冷却;空冷至室温。本发明合金元为最基本元素,成本低廉,生产工艺简单,且制备周期短,不需要额外添加设备,制备过程绿色环保;所制备的超高强贝氏体钢屈服强度为1392~1435MPa,抗拉强度为1771~1900MPa,延伸率为16.6~19.2%,强塑积为31.0~34.58%;通过奥氏体预变形细化组织,加速贝氏体相变,提高残余奥氏体稳定性,有效提升了此类贝氏体钢的综合力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0064661B
公开(公告)日:2023-08-18
申请号:CN201910317429.6
申请日:2019-04-19
Applicant: 武汉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复合轧制的控宽夹持装置。其技术方案是:夹持装置(2)安装在底座(1)上。夹持装置(2)的左夹持部分和右夹持部分与底板(5)对应的左侧板和右侧板活动连接。左夹持部分和右夹持部分结构相同,均由宽度调节螺杆(6)、控宽辊座(7)、2个平面滚针轴承(8)和夹持辊(9)组成,控宽辊座(7)的上辊座部分和下辊座部分对应的安装在固定板(10)的上端和下端。拉杆(11)一端穿过底板(5)的左侧侧板上部的拉杆孔与固定板(10)上端的拉杆固定孔连接,拉杆(11)另一端与夹持辊辊座(13)的拉杆螺孔螺纹连接,拉杆(11)套装的弹簧(12)位于夹持辊辊座(13)与底板(5)的侧板间。夹持辊(9)安装在夹持辊辊座(13)的轴孔内。本发明结构简单、成本低、维修方便和通用性强。
-
公开(公告)号:CN110079733B
公开(公告)日:2020-04-21
申请号:CN201910405447.X
申请日:2019-05-16
Applicant: 武汉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极薄规格超高强度中碳贝氏体钢及其制造方法,极薄规格超高强度中碳贝氏体钢的制备流程如下:铁水脱硫→转炉吹炼→吹氩→精炼→薄板坯连铸→均热→七机架精轧→层流冷却→卷取→退火→轧制→二次退火。本发明通过控制制备过程中的主要工艺步骤,使得产品能够产生显著的析出强化效果,在上述关键控制条件的共同作用下,使得本发明所述的中碳贝氏体钢的强度和极限规格均优于目前报道所记载的同类钢种。
-
公开(公告)号:CN119614999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411752601.8
申请日:2024-12-02
Applicant: 武汉科技大学
Abstract: 一种抗拉强度≥1300MPa无碳化物贝氏体钢,其组分及wt%含量为:C:0.35~0.45%,Si:1.25~1.65%,Mn:1.95~2.45%;制备方法:将热轧中厚原料板加热;进行冷却;采用压力装置对钢板施压;卸载压力后空冷至室温。本发明不仅抗拉强度在1300~1700MPa,延伸率在8~14%,且贝氏体相变时间缩短至不超过20min,显著提高生产效率,添加元素也简单,即仅有C,Si,Mn,余为铁,完全满足市场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0079733A
公开(公告)日:2019-08-02
申请号:CN201910405447.X
申请日:2019-05-16
Applicant: 武汉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极薄规格超高强度中碳贝氏体钢及其制造方法,极薄规格超高强度中碳贝氏体钢的制备流程如下:铁水脱硫→转炉吹炼→吹氩→精炼→薄板坯连铸→均热→七机架精轧→层流冷却→卷取→退火→轧制→二次退火。本发明通过控制制备过程中的主要工艺步骤,使得产品能够产生显著的析出强化效果,在上述关键控制条件的共同作用下,使得本发明所述的中碳贝氏体钢的强度和极限规格均优于目前报道所记载的同类钢种。
-
公开(公告)号:CN110064661A
公开(公告)日:2019-07-30
申请号:CN201910317429.6
申请日:2019-04-19
Applicant: 武汉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复合轧制的控宽夹持装置。其技术方案是:夹持装置(2)安装在底座(1)上。夹持装置(2)的左夹持部分和右夹持部分与底板(5)对应的左侧板和右侧板活动连接。左夹持部分和右夹持部分结构相同,均由宽度调节螺杆(6)、控宽辊座(7)、2个平面滚针轴承(8)和夹持辊(9)组成,控宽辊座(7)的上辊座部分和下辊座部分对应的安装在固定板(10)的上端和下端。拉杆(11)一端穿过底板(5)的左侧侧板上部的拉杆孔与固定板(10)上端的拉杆固定孔连接,拉杆(11)另一端与夹持辊辊座(13)的拉杆螺孔螺纹连接,拉杆(11)套装的弹簧(12)位于夹持辊辊座(13)与底板(5)的侧板间。夹持辊(9)安装在夹持辊辊座(13)的轴孔内。本发明结构简单、成本低、维修方便和通用性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