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217644750U
公开(公告)日:2022-10-25
申请号:CN202123197971.4
申请日:2021-12-17
Applicant: 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 武汉海王科技有限公司
IPC: A45F5/1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手握便携提手装置,包括提手主体和护套,护套沿提手主体的外壁的手握方向的一周紧密包裹,提手主体包括承接槽和手指凹槽,承接槽贯穿设置于提手主体的上端面,用于放置塑料袋的手提部分,手指凹槽间隔设置于提手主体的下端面、且垂直于承接槽,提手主体为橡胶材质,护套为柔性胶套;通过本实用新型,满足人体工程学设计,提手主体的橡胶材质既能起到手提重物时的缓冲作用,减少走路颠簸时传递到手上的重力感,又能有效避免因重物导致的脆性断裂,同时柔软的护套能有效减轻使用者的胀痛感,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及体验性。
-
公开(公告)号:CN214412241U
公开(公告)日:2021-10-15
申请号:CN202022960894.2
申请日:2020-12-09
Applicant: 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IPC: H02G15/0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下电缆接头密封装置,所述密封装置包括电缆母头、螺栓、密封圈、螺母、电缆公头。所述密封圈在电缆公头和电缆母头之间的凹槽处。所述电缆公头和电缆母头之间用螺栓和螺母加固。相对于传统电缆接头来说,该装置实现了电缆接头处的密封,提高了密封等级,接头可以在水下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9712307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1870259.1
申请日:2024-12-18
Applicant: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 武汉海王科技有限公司 , 陕西柴油机重工有限公司 , 西安陕柴重工核应急装备有限公司
IPC: F02B77/08 , F02D41/00 , F02D41/22 , F02D41/14 , F02D41/38 , F02D41/40 , G06F18/15 , G06F18/23213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柴油发电机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柴油发电机组智能监控与保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柴油发电机组运行状态监测:实时采集柴油发电机组的运行数据;S2,废气成分监测:实时监测废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的成分数据;S3,废气成分驱动的燃烧优化:评估当前燃烧效率和排放水平,并自动调节燃烧参数;S4,数据分析:判断发电机组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S5,智能保护与故障报警:自动触发报警并启动保护措施。本发明,确保柴油发电机组的排放符合环保标准,降低有害气体排放,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保障机组在不同负荷和工况下的高效、低排放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9514279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576209.2
申请日:2024-11-06
Applicant: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 武汉海王科技有限公司
Inventor: 欧阳晖 , 彭新 , 雷阳 , 郭江艳 , 张强 , 刘聪 , 李鑫 , 刘尚伟 , 柳明 , 屈建平 , 杨辉 , 方芸 , 林莉 , 刘婷 , 许磊 , 郭传安 , 孟畅 , 杜红彪 , 张高明 , 朱星球 , 王文浩 , 彭士健 , 耿攀 , 魏华 , 陈涛 , 陈祯蕾 , 陈唯佳 , 谌伟 , 张学文
IPC: G06F30/23 , G06F30/28 , G06T17/00 , G06F113/08 , G06F119/14 , G06F119/08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水下冷却与热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浸式冷却的水下变频器温度场模拟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建立水下变频器的几何模型和其内部流体域模型;对水下变频器模型的固体网格和流体域进行网格划分,并设置材料属性;设置水下变频器内部物体之间的接触类型与摩擦条件;设置水下变频器的环境温度、外壳与海水的对流系数、内部油液的自然对流和传热系数及各发热模块的热载荷,通过仿真验证并优化整体散热性能。本申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耐压舱外壳厚度大导致的热传导路径长、散热效率低,以及无法适应水温变化和发热器件复杂分布而引起局部过热的技术问题,通过模拟内部油液自然对流及热载荷分布,提升散热仿真准确性并优化整体散热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4421521B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111654487.1
申请日:2021-12-30
Applicant: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 武汉海王科技有限公司
Inventor: 欧阳晖 , 方芸 , 刘泽颖 , 佃仁俊 , 魏华 , 耿攀 , 吴大立 , 姜波 , 彭新 , 刘尚伟 , 许磊 , 柳明 , 雷阳 , 杨辉 , 林莉 , 张高明 , 丁鹏 , 杜红彪 , 刘婷 , 屈建平 , 朱星球 , 孟畅
IPC: H02J3/38 , H02M7/5395 , H02M7/538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断路器分断能力测试的交流输出回路控制方法。交流输出回路由超级电容器、单相逆变器和多磁路变压器组成。考虑到变压器漏感等因素对电流控制产生影响,因此采用多磁路变压器原边电流模型预测控制和副边电流PI有效值控制相结合的双闭环控制方法,利用状态观测器对系统误差进行观测并补偿到模型预测控制中,为使模型预测控制的控制效果好,应用在线参数辨识的方法建立更加精确的系统模型,并利用死区时间补偿的方法降低系统谐波。该控制方法输出电流稳定,电流谐波小,为实现单相逆变器交流输出提供了重要手段。
-
公开(公告)号:CN114440807A
公开(公告)日:2022-05-06
申请号:CN202111654526.8
申请日:2021-12-30
Applicant: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 武汉海王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1B17/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核电厂泵房海泥厚度一体化自动测量装置及方法。该测量装置包括移动式操控台架、操控系统、显示系统,其内部组成包括电气控制系统、升降传动系统、位置调节机构、水下密封功能组件和测量组件。本发明针对核电厂海水泵房淤泥厚度传统测量方式存在的精度、随机、操作便捷等问题,设计了一种一体化海泥厚度自动测量装置。该装置集成电力驱动、声波测量、压力测量和可视化操控于一体,实现了泵房海泥厚度的一键式测量,针对水下测量环境的不确定因素进行了特殊设计,在保证系统对水下淤泥连续测量的同时,有效避免了测量探头在水下存在的激荡摆动和测量点位的调整等难点,提高了该装置测量的准确性、连续性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444643A
公开(公告)日:2019-03-08
申请号:CN201811564206.1
申请日:2018-12-20
Applicant: 武汉海王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相正弦信号掉电快速检测方法及系统,包括:采用传感器检测单相正弦瞬时值信号;对传感器输出的单相正弦瞬时值信号进行预处理是适应模数转换;将预处理后的单相正弦瞬时值信号进行所述模数转换,得到对应的数字信号;以如下方式采样所述数字信号:以频率fs读取数字采样值并除以采样系数得到正弦信号瞬时值v(k-1),并以同样的方法得到下一个中断周期的采样值v(k);在第k个中断周期中,计算斜率的绝对值|Slope(k)|;将|Slope(k)|与预设的正弦信号的最大斜率Slopemax做比较,根据表结果判断输入信号是否掉电。实施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算法简单,运算量小,动态性能好。
-
公开(公告)号:CN114440807B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111654526.8
申请日:2021-12-30
Applicant: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 武汉海王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1B17/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核电厂泵房海泥厚度一体化自动测量装置及方法。该测量装置包括移动式操控台架、操控系统、显示系统,其内部组成包括电气控制系统、升降传动系统、位置调节机构、水下密封功能组件和测量组件。本发明针对核电厂海水泵房淤泥厚度传统测量方式存在的精度、随机、操作便捷等问题,设计了一种一体化海泥厚度自动测量装置。该装置集成电力驱动、声波测量、压力测量和可视化操控于一体,实现了泵房海泥厚度的一键式测量,针对水下测量环境的不确定因素进行了特殊设计,在保证系统对水下淤泥连续测量的同时,有效避免了测量探头在水下存在的激荡摆动和测量点位的调整等难点,提高了该装置测量的准确性、连续性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440804B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111650638.6
申请日:2021-12-30
Applicant: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 武汉海王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1B15/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核电厂泵房海泥厚度自动测量系统及应用。所述系统包括控制器(1)、伺服系统(6)、电缆卷筒(7)、电滑环(8)、声波传感器(9)和压力传感器(10)。本发明针对核电厂海水泵房淤泥厚度测量存在的自动化程度、测量数据呈现、现场适应性及业务化管理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一种核电厂泵房海泥厚度自动测量系统。该方案采用运动控制和采样反馈原理,针对未知水位深度进行了特殊设计,确保声波传感器始终处于水下预设位置,实现了场地变化导致的水位差异的自适应。本发明极大提高了海泥厚度的测量效率;同时DTU终端与控制器连接,实现测量和报警数据的实时远传或短信群发,为核电厂对泵房海泥厚度业务化的高效管理提供了可行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514959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568146.6
申请日:2024-11-05
Applicant: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 武汉海王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1 , G06Q10/0639 , G06F9/45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船舶能效管理系统,涉及能源管理优化的技术领域,通过实时计算EEOI优化船舶航速,以减少燃油消耗和污染排放,该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模块、能效分析模块、决策支持模块、用户界面模块和离线分析模块;数据采集模块获取船舶燃油消耗、环境条件等数据;能效分析模块实时处理数据采集模块采集的信息,计算决策支持模块所需的各参数;决策支持模块根据能效分析模块的结果,结合EEOI指数生成对船舶航速的优化建议;用户界面模块包括多个子界面,分别展示各项能效参数和决策建议;离线分析模块调用历史航行数据,对船舶的能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生成详细的能效报告。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