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OLED有机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OLED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103348B

    公开(公告)日:2020-08-25

    申请号:CN201810906417.2

    申请日:2018-08-10

    Inventor: 解明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有机发光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OLED有机发光材料,有机发光材料粉体表面包覆有有机包覆层,有机包覆层的表面包覆有无机包覆层。本发明还提供上述OLED有机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先采用MLD在有机发光材料粉体的表面形成有机包覆层,再采用ALD在有机包覆层表面包覆无机包覆层。本发明还提供一种OLED器件的制备方法,蒸镀上述的OLED有机发光材料作为发光层。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采用上述制备方法制备的OLED器件。本发明通过在有机发光材料粉体的表面形成有机‑无机包覆层,可防止有机发光材料粉体与水或者氧发生反应,提高使用寿命;同时无机包覆层和有机包覆层在蒸镀过程中会发生破裂,和有机发光材料混合蒸镀进入发光层,形成掺杂,提升发光效率。

    一种复合石墨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09244392A

    公开(公告)日:2019-01-18

    申请号:CN201810966920.7

    申请日:2018-08-23

    Inventor: 解明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锂电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复合石墨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1)采用原子层沉积法在石墨粉末的表面包覆金属氧化物层;2)然后与锂盐粉末混合均匀,在300~1200℃下烧结9~12h,金属氧化物与锂盐反应形成锂离子导体层,同时金属氧化物和锂盐进入石墨层状结构中形成掺杂;3)然后水洗,干燥。本发明还提供采用上述制备方法制备的复合石墨负极材料。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其负极集流体表面上涂覆有上述负极材料。本发明采用ALD在石墨表面包覆金属氧化物再通过高温烧结形成致密的锂离子导体层包覆和锂离子与金属离子的掺杂,避免与有机电解液接触发生副反应,有利于锂离子的传输,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

    一种碱金属电池负极及其制备方法和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09103428A

    公开(公告)日:2018-12-28

    申请号:CN201810872185.3

    申请日:2018-08-02

    Inventor: 解明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碱金属电池负极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碱金属粉体或碱金属合金粉体放入多孔容器中并置于反应室内,抽真空并置换氩气;2)采用原子层沉积法在粉体表面形成氧化物包覆层;3)将氧化物包覆的碱金属粉体或碱金属合金粉体均匀涂布在负极集流体的表面,烘烤后形成碱金属负极或碱金属合金负极;4)经辊压,使氧化物包覆层破裂。本发明还提供采用上述制备方法制备的碱金属电池负极。本发明还提供碱金属离子电池,其负极为上述的碱金属电池负极。本发明的碱金属负极可以避免碱金属被空气或者水蒸汽氧化,通过辊压使碱金属表面包覆层破裂,以利于碱金属离子脱嵌,减少金属枝晶,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

    一种双层包覆的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正极片和锂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08933241A

    公开(公告)日:2018-12-04

    申请号:CN201810746767.7

    申请日:2018-07-09

    Inventor: 解明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层包覆的正极材料,正极材料粉体的表面包覆有LiXaYb固态电解质层,LiXaYb固态电解质层表面包覆有导电碳层。本发明还提供上述的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S1将正极材料粉体分散;S2采用原子层沉积法在正极材料粉体的表面形成无机包覆层;S3采用分子层沉积法在无机包覆层的表面形成有机包覆层;S4在真空中炭化后,热处理。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正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正极集流体表面上涂覆有正极材料,所述正极材料为上述的正极材料或为采用上述的制备方法制备的正极材料。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锂电池,包括正极片,所述正极片为上述的正极片。本发明通过双层包覆可阻止正极材料与电解液的直接接触,减少副反应。

    一种柔性电子产品的耐弯曲性能检测设备及其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941628A

    公开(公告)日:2018-04-20

    申请号:CN201711383832.6

    申请日:2017-12-20

    Inventor: 俞炎 胡韬 解明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2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柔性电子产品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柔性电子产品的耐弯曲性能检测设备,包括底座、操作面板、支撑框架、固定杆、弯曲单元和用于驱动弯曲单元在竖直方向上运动的驱动单元;底座的侧面上设有操作面板,底座的上表面上设有驱动单元和支撑框架;支撑框架内设有沿垂直于底座上表面方向延伸的两个固定杆,各固定杆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支撑框架的顶部和底部在水平方向上滑移配合,两个固定杆均通过固定杆回位辅助弹簧分别与支撑框架两侧连接;弯曲单元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固定杆上。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柔性电子产品的耐弯曲性能检测方法。本发明提供的检测设备和检测方法可以对柔性电子产品进行不同弯曲半径的测试。

    一种石墨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负极极片及锂离子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08565443A

    公开(公告)日:2018-09-21

    申请号:CN201810537709.3

    申请日:2018-05-30

    Inventor: 解明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石墨负极材料,包括天然石墨球基体,于天然石墨球基体上的表面官能团位置处和表面缺陷位置处包覆有氧化物层,于天然石墨球基体的表面除设置氧化物层位置处外以及氧化物层的表面均包覆有沥青炭化物层或酚醛树脂炭化物层。本发明还提供上述石墨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采用原子层沉积法在天然石墨球基体表面包覆氧化物层,加入沥青或者酚醛树脂混合,真空炭化后热处理。本发明还提供用上述石墨负极材料制备的负极极片。本发明还提供上述负极极片制备的锂离子电池。本发明仅在天然石墨球基体表面官能团位置处和表面缺陷位置处包覆氧化物,不会造成天然石墨表面的全部包覆,对离子脱嵌和电子导出影响较小。

    一种全固态锂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539250A

    公开(公告)日:2018-09-14

    申请号:CN201810286449.7

    申请日:2018-03-30

    Inventor: 解明 熊红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锂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固态锂电池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采用原子层沉积法在正极材料粉末的表面形成包覆层;S2,将包覆层的正极材料粉末在300~1000℃下烧结2-10h,在正极材料粉末表面形成LiXaYb固态电解质层;S3,采用上述的表面包覆有LiXaYb固态电解质层的正极材料制备正极,并将负极、固态电解质与该正极组装成全固态锂电池;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采用上述的制备方法制备的全固态锂电池。本发明采用ALD将金属氧化物、金属磷酸盐、金属氟化物或金属硫化物包覆在正极材料表面,加热后和正极材料表面残留碱性物质反应形成LiXaYb固态电解质层,以降低正极材料的PH值和固态电池内阻提升电池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

    一种改善超级电容器自放电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231432B

    公开(公告)日:2019-12-13

    申请号:CN201711487830.1

    申请日:2017-12-29

    Inventor: 于圣明 胡韬 解明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化学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改善超级电容器自放电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活性碳电极作为基底放入真空反应腔室中;2)向真空反应腔室中通入第一前驱气体,第一前驱气体与活性碳电极的表面官能团发生反应;3)用惰性气体冲洗;4)以第一前驱气体为金属源,以第二前驱气体为氧源,将第一前驱气体和第二前驱气体通入真空反应腔室中,在惰性气体氛围中,进行原子层沉积循环,直至在形成目标厚度的金属氧化物薄膜。采用原子层沉积技术将金属氧化物沉积在活性碳电极表面形成包覆层,改善碳电极表面结构,增强超级电容器在使用过程当中的稳定性;可通过控制反应进行的周期数即能达到简单精确控制薄膜生长所需厚度的目的。

    自支撑极片及其制备方法、电池及其电芯

    公开(公告)号:CN106299237B

    公开(公告)日:2019-06-28

    申请号:CN201610856022.7

    申请日:2016-09-27

    Inventor: 解明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支撑极片及其制备方法、使用该自支撑极片的电芯及采用该电芯的电池,上述自支撑极片的制备方法主要为在自支撑极片本体的活性层表面通过物理气相沉积方式形成一金属层,金属层构成该自支撑极片的金属集流体。通过在自支撑极片本体的活性层表面沉积一金属层,解决现有技术中自支撑极片没有金属集流体的问题,而且,可减小金属箔材等非活性物质在电池中所占的比重;沉积的金属层不存在金属毛刺等问题,可以避免电池因为毛刺引起的内短路问题;沉积的金属层与自支撑极片本体的结合强度更高,原子的沉积作用使得金属层可以与自支撑极片本体发生更多的接触,有效提高集流体的导电效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