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695620A
公开(公告)日:2014-04-02
申请号:CN201310686022.3
申请日:2013-12-16
申请人: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IPC分类号: C21D8/12
摘要: 一种底层质量优良的取向硅钢的生产方法:对连铸坯加热;热轧;采用一次冷轧法或含中间完全脱碳退火的两次冷轧法轧制;涂布退火隔离剂并使其水含量在2~4%;高温退火并在第一次升温温度达到800℃前,采用纯氮或以任意比例混合的氮氩气氛进行氧化退火处理;拉伸平整退火并涂绝缘涂层。本发明通过控制脱碳退火后钢板的氧含量及隔离剂中的水含量,并在高温退火阶段进行氧化退火处理或/和在脱碳渗氮处理后或在脱碳渗氮处理中的冷却阶段、或/和在中间完全脱碳退火后或在中间完全脱碳退火的冷却阶段,及或/和在回复退火中进行氧化退火处理,以利用形成外氧化层来限制内氧化的发展,而达到减少或消除取向硅钢点状露金缺陷、提高成品底层质量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786248A
公开(公告)日:2006-06-14
申请号:CN200510020003.2
申请日:2005-12-13
申请人: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发明人: 应宏 , 邓崎琳 , 毛炯辉 , 徐慧英 , 张翔 , 黄煊官 , 钟光明 , 曹阳 , 方泽民 , 骆忠汉 , 傅连春 , 曾武 , 鲁军 , 石生德 , 周涛 , 梁宗仁 , 王雄奎 , 裴大荣 , 肖敏 , 魏京桥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含铜取向硅钢板电磁性能和底层质量的生产方法。其解决目前在主要以氮化铝及铜作为抑制剂的取向硅钢的工艺中存在的磁性较差及底层质量较差并不稳定的问题。解决的技术措施:提高含铜取向硅钢板电磁性能和底层质量的生产方法,其步骤:将厚度为1.8~2.8mm的硅钢板酸洗后进行第一次冷轧,轧至厚度0.50~0.70mm;进行中间完全脱碳退火,硅钢板的氧含量在300~750ppm;进行第二次冷轧并至成品厚度;在400~595℃、分压比小于0.61的氮氢气氛下回复退火;涂布以氧化镁为主要成分的退火隔离剂;在低于1200℃温度的条件下进行退火;开卷后进行拉伸平整退火,同时涂布绝缘涂层。
-
公开(公告)号:CN1190506C
公开(公告)日:2005-02-23
申请号:CN02115784.7
申请日:2002-04-28
申请人: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发明人: 刘本仁 , 邓崎琳 , 应宏 , 毛炯辉 , 曹阳 , 宋平 , 杨华国 , 曾健鸣 , 柳志敏 , 徐慧英 , 张翔 , 刘文仲 , 付连春 , 刘昆华 , 黄煊官 , 李国保 , 喻承欢 , 苏毅 , 徐静波 , 裴大荣
IPC分类号: C21D8/12
摘要: 一种生产普通取向硅钢的方法,涉及生产普通取向硅钢板的方法。其解决原生产普通取向硅钢板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其技术方案:主要包括:将硅钢板坯在1280℃以上温度条件下进行加热;经加热后的硅钢板坯轧制成1.50~3.0毫米厚的热轧钢板;后工序采用两次冷轧法进行常规生产,其特征在于在对硅钢板进行中间脱碳退火之前,先将钢板预热到450~700℃,在此温度范围内,钢板进行保温,其保温时间为20~200秒,然后对钢板进行加热,使其达到中间脱碳退火所需温度并按常规进行后工序生产,对硅钢板中的铜重量百分比含量要求限定在0.05~0.50%。优点在于使所生产的普通取向硅钢板不仅磁性能好,而且生产效率高、成本降低。
-
公开(公告)号:CN1414119A
公开(公告)日:2003-04-30
申请号:CN02115784.7
申请日:2002-04-28
申请人: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发明人: 刘本仁 , 邓崎琳 , 应宏 , 毛炯辉 , 曹阳 , 宋平 , 杨华国 , 曾健鸣 , 柳志敏 , 徐慧英 , 张翔 , 刘文仲 , 付连春 , 刘昆华 , 黄煊官 , 李国保 , 喻承欢 , 苏毅 , 徐静波 , 裴大荣
IPC分类号: C21D8/12
摘要: 一种生产普通取向硅钢的方法,涉及生产普通取向硅钢板的方法。其解决原生产普通取向硅钢板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其技术方案:主要包括:将硅钢板坯在1280℃以上温度条件下进行加热;经加热后的硅钢板坯轧制成1.50~3.0毫米厚的热轧钢板;后工序采用两次冷轧法进行常规生产,其特征在于在对硅钢板进行中间脱碳退火之前,先将钢板预热到450~700℃,在此温度范围内,钢板进行保温,其保温时间为20~200秒,然后对钢板进行加热,使其达到中间脱碳退火所需温度并按常规进行后工序生产。优点在于使所生产的普通取向硅钢板不仅磁性能好,而且生产效率高、成本降低。
-
公开(公告)号:CN105420597A
公开(公告)日:2016-03-23
申请号:CN201510845174.2
申请日:2015-11-26
申请人: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CPC分类号: C22C38/02 , C21D1/26 , C21D1/74 , C21D6/008 , C21D8/1222 , C21D8/1233 , C21D8/1244 , C21D8/1266 , C22C38/008 , C22C38/16
摘要: 本发明涉及取向硅钢的生产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含铜低温高磁感取向硅钢的生产方法。本发明的生产方法的原料成分中提高Als和N含量,以AlN为主要抑制剂,提高Als和N含量一方面提高抑制剂的量,增强抑制力,另一方面提高了二次再结晶温度,改善二次再结晶的稳定性;原料成分中增加Sn,进一步增强抑制力,在成分中加入晶界偏聚元素Sn,其含量控制在0.04%~0.06%范围内,Sn在晶界的偏聚可以有效阻碍其他具有尺寸优势而又偏离高斯位向晶粒的异常长大,改善二次再结晶后晶粒取向度,提高磁感;通过调整高温退火工艺,将升温段气氛由N2:H2=1:3调整到1:1,由于AlN是在低温升温段大量形成,提高N2比例,有利于促进AlN形成,并防止AlN过早分解,解决连续生产中由于Als提高而出现的尾部铁损曲线波动现象。
-
公开(公告)号:CN103695620B
公开(公告)日:2016-01-06
申请号:CN201310686022.3
申请日:2013-12-16
申请人: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IPC分类号: C21D8/12
摘要: 一种底层质量优良的取向硅钢的生产方法:对连铸坯加热;热轧;采用一次冷轧法或含中间完全脱碳退火的两次冷轧法轧制;涂布退火隔离剂并使其水含量在2~4%;高温退火并在第一次升温温度达到800℃前,采用纯氮或以任意比例混合的氮氩气氛进行氧化退火处理;拉伸平整退火并涂绝缘涂层。本发明通过控制脱碳退火后钢板的氧含量及隔离剂中的水含量,并在高温退火阶段进行氧化退火处理或/和在脱碳渗氮处理后或在脱碳渗氮处理中的冷却阶段、或/和在中间完全脱碳退火后或在中间完全脱碳退火的冷却阶段,及或/和在回复退火中进行氧化退火处理,以利用形成外氧化层来限制内氧化的发展,而达到减少或消除取向硅钢点状露金缺陷、提高成品底层质量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0389222C
公开(公告)日:2008-05-21
申请号:CN200510020003.2
申请日:2005-12-13
申请人: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发明人: 应宏 , 邓崎琳 , 毛炯辉 , 徐慧英 , 张翔 , 黄煊官 , 钟光明 , 曹阳 , 方泽民 , 骆忠汉 , 傅连春 , 曾武 , 鲁军 , 石生德 , 周涛 , 梁宗仁 , 王雄奎 , 裴大荣 , 肖敏 , 魏京桥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含铜取向硅钢板电磁性能和底层质量的生产方法。其解决目前在主要以氮化铝及铜作为抑制剂的取向硅钢的工艺中存在的磁性较差及底层质量较差并不稳定的问题。解决的技术措施:提高含铜取向硅钢板电磁性能和底层质量的生产方法,其步骤:将厚度为1.8~2.8mm的硅钢板酸洗后进行第一次冷轧,轧至厚度0.50~0.70mm;进行中间完全脱碳退火,硅钢板的氧含量在300~750ppm;进行第二次冷轧并至成品厚度;在400~595℃、分压比小于0.61的氮氢气氛下回复退火;涂布以氧化镁为主要成分的退火隔离剂;在低于1200℃温度的条件下进行退火;开卷后进行拉伸平整退火,同时涂布绝缘涂层。
-
公开(公告)号:CN1264748A
公开(公告)日:2000-08-30
申请号:CN00114390.5
申请日:2000-03-03
申请人: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摘要: 用主要化学成分(重量)为:C0.042~0.046%、Si:3.05~3.20%、Mn:0.055~0.061%、P≤0.015%、S:0.024~0.029%、Al≤0.0025%、N:0.0035~0.0055%、Cu:0.10~0.20%,其余为不可避免杂质组成的取向硅钢热轧板,生产厚度≤0.15mm的取向硅钢宽带板,在于经热轧后的取向硅钢经酸洗后直接进行第一次冷轧,经中间退火后,在压下率为56~70%条件下,经第二次冷轧轧制成厚度≤0.15mm的取向硅钢宽带板,涂MgO,再在氮气与氢气混合气体保护的条件下,进行高温退火、拉伸平整、剪切等工序。
-
公开(公告)号:CN201297852Y
公开(公告)日:2009-08-26
申请号:CN200820191599.1
申请日:2008-10-21
申请人: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IPC分类号: F27D3/02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精整机组高温加热炉炉底辊。其解决当前存在的炉底辊极易产生严重的弯曲变形,使用周期短等不足。措施:新型精整机组炉底辊,其由中间滚筒及中间滚筒两端的轴头组成,其在于在中间滚筒1内安装有至少三个径向支撑3及与径向支撑3连接的至少一个轴向支撑4;径向支撑3上加工有与轴向支撑4相配合的孔5。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在高温环境下工作不易变形、使用周期为原来的三倍、工作效率得到提高、维护量减少、生产成本得到降低。
-
公开(公告)号:CN2878409Y
公开(公告)日:2007-03-14
申请号:CN200620096019.1
申请日:2006-04-06
申请人: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IPC分类号: C21D9/56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续退火炉碳套炉底辊。其解决目前存在的由于销钉与其安装孔在受热状态下热膨胀不同而导致孔变形,使碳套破碎而辊芯报废,并在安装及拆卸时需进行焊接和切割等不足。技术措施:本装置包括辊芯(1)、套装于辊芯(1)上的碳套(2)及辊芯端头(3),其特征在于在辊芯(1)及碳套(2)上套装固定套(4),传动键(5)将辊芯(1)与固定套(4)连接,止动键(6)装在辊芯端头(3)上,止动键(6)上有孔(7),在辊芯端头(3)内加工有孔(8),螺杆(9)装配于孔(8)内并将辊芯端头(3)与止动键(6)固定。本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碳套不易破碎并易更换、辊芯使用周期长、安装及拆卸方便、工作效率得到提高,生产成本低。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