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864512A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申请号:CN201911183422.6

    申请日:2019-11-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所述锂离子电池包括壳体、电芯、支架以及极柱结构;所述壳体内具有腔室,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有敞口并且所述敞口与所述腔室连通;所述电芯设置在所述腔室内,所述电芯的顶部具有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所述极柱结构设置在所述敞口处,所述极柱结构的正极极柱和负极极柱分别与所述正极极耳和所述负极极耳连接;所述支架安装在所述电芯上以向所述极柱结构提供支承,所述支架设置为能够限制所述正极极耳和所述负极极耳接触所述壳体。本发明的锂离子电池能够限制电芯因振动而产生的位移,同时还能提高安全性能。

    高温循环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768727B

    公开(公告)日:2019-12-03

    申请号:CN201710953160.1

    申请日:2017-10-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高温循环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及其制造方法,所述高温循环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包括正极、负极、隔膜和电解液,所述正极包括正极集流体和涂覆在正极集流体上的正极材料,所述正极材料包括碳包覆型磷酸铁锂材料,所述碳包覆型磷酸铁锂材料的粒径分布D50为1~5μm;所述磷酸铁锂的振实密度为0.9~1.3g/cm3;所述磷酸铁锂的比表面积为7.5~11.3m2/g;所述负极包括负极集流体和涂覆在负极集流体上的负极材料,所述负极材料包括中间相碳微球,所述中间相碳微球的粒径分布D50为3.6~8.5μm,其振实密度为0.9~1.3g/cm3,其比表面积为1.2~1.7m2/g。本发明通过调节正、负极活性材料的粒径,减小电极的极化,提高锂电池在高温下的充放电性能和循环性能。

    一种锂离子电池盖帽及锂离子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09461850A

    公开(公告)日:2019-03-12

    申请号:CN201811075269.0

    申请日:2018-09-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046 H01M2/08 H01M2/1016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盖帽及锂离子电池,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该锂离子电池盖帽包括:顶盖;具有包边结构的防爆片,顶盖的边缘收容于防爆片的包边结构中;密封圈,密封圈包覆于防爆片的外边缘,密封圈的下边缘向远离顶盖方向延伸形成延伸部,延伸部的下边缘设置有多个槽口;以及下盖,下盖焊接在防爆片的下方。该锂离子电池盖帽在密封圈的下边缘延伸形成延伸部,将电芯极组的上端包覆在延伸部内,并在延伸部的下边缘设置多个槽口,使得密封圈的下沿能够与电芯极组紧密地贴合在一起,以防止锂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剧烈的冲击而造成电芯极组在钢壳内的窜动,从而导致电池极耳的断裂而引起电池失效。

    用于极片耗损率的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449377A

    公开(公告)日:2019-03-08

    申请号:CN201811074159.2

    申请日:2018-09-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极片制成损耗率的控制方法,属于锂电池的极片制成领域。该控制方法可以包括:采集每次通过涂膜机的极片卷的有效涂膜总段数;分离第一废料以生成第一集流体和第一废极片,测量第一集流体的第一集流体质量,并测量第一废极片的第一废极片质量和第一长度;分离第二废料以生成第二集流体和第二废极片,测量第二集流体的第二集流体质量,并测量第二废极片的第二废极片质量和第二长度;分离第三废料以生成第三集流体和第三废极片,测量第三废极片的第三长度和第三废极片质量,并测量第三集流体的第三集流体质量,测量废小片的第四长度;根据上述测量结果和预设的数据计算判断是否需要对该极片制成的工序进行调整。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