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864512A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申请号:CN201911183422.6
申请日:2019-11-27
Applicant: 江苏海四达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50/242 , H01M50/244 , H01M50/531 , H01M50/547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所述锂离子电池包括壳体、电芯、支架以及极柱结构;所述壳体内具有腔室,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有敞口并且所述敞口与所述腔室连通;所述电芯设置在所述腔室内,所述电芯的顶部具有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所述极柱结构设置在所述敞口处,所述极柱结构的正极极柱和负极极柱分别与所述正极极耳和所述负极极耳连接;所述支架安装在所述电芯上以向所述极柱结构提供支承,所述支架设置为能够限制所述正极极耳和所述负极极耳接触所述壳体。本发明的锂离子电池能够限制电芯因振动而产生的位移,同时还能提高安全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7768727B
公开(公告)日:2019-12-03
申请号:CN201710953160.1
申请日:2017-10-13
Applicant: 江苏海四达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10/058 , H01M10/0525 , H01M4/36 , H01M4/58 , H01M4/583 , H01M4/1393 , H01M4/139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高温循环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及其制造方法,所述高温循环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包括正极、负极、隔膜和电解液,所述正极包括正极集流体和涂覆在正极集流体上的正极材料,所述正极材料包括碳包覆型磷酸铁锂材料,所述碳包覆型磷酸铁锂材料的粒径分布D50为1~5μm;所述磷酸铁锂的振实密度为0.9~1.3g/cm3;所述磷酸铁锂的比表面积为7.5~11.3m2/g;所述负极包括负极集流体和涂覆在负极集流体上的负极材料,所述负极材料包括中间相碳微球,所述中间相碳微球的粒径分布D50为3.6~8.5μm,其振实密度为0.9~1.3g/cm3,其比表面积为1.2~1.7m2/g。本发明通过调节正、负极活性材料的粒径,减小电极的极化,提高锂电池在高温下的充放电性能和循环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6450430B
公开(公告)日:2019-11-01
申请号:CN201610933509.0
申请日:2016-11-01
Applicant: 江苏海四达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 江苏省新动力电池及其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IPC: H01M10/0525 , H01M4/505 , H01M4/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温倍率型锂离子电池,该低温倍率型锂离子电池包括正极、负极、隔膜和电解液;正极含有活性物质、粘结剂和导电剂,负极含有人造石墨、硬碳、导电剂、粘结剂和草酸;其中,活性物质为锂钴氧化物LiCoO2或镍钴锰锂氧化物LiNixCoyMn1‑x‑yO2。该低温倍率型锂离子电池能够在低温环境下具有优异的放电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6784848B
公开(公告)日:2019-10-22
申请号:CN201710036571.4
申请日:2017-01-18
Applicant: 江苏海四达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 江苏省新动力电池及其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IPC: H01M4/62 , H01M10/0525 , H01M4/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材料领域,具体地,公开了一种绝缘涂层组合物、绝缘涂层的制备方法、正极片和锂离子电池,其中,所述组合物包括绝缘材料、粘结剂和溶剂。本发明通过将绝缘材料、粘结剂和溶剂混合制得绝缘涂层,而后将上述制得的绝缘涂层与正极浆料和/或负极浆料同时涂覆于电池极片上,而后再对涂覆有此绝缘涂层的电池极片雏形予以冲切,通过这种方式冲切后得到的电池极片的毛刺及掉料情况能得到有效的控制,解决了制得的锂离子电池容易出现短路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9687009A
公开(公告)日:2019-04-26
申请号:CN201811552553.2
申请日:2018-12-19
Applicant: 江苏省新动力电池及其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江苏海四达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10/052 , H01M4/36 , H01M4/48 , H01M4/583 , H01M10/0587 , H01M10/4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2 , H01M4/364 , H01M4/48 , H01M4/583 , H01M10/0587 , H01M10/44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比能长循环21700型圆柱锂电池及其制备方法,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所述高比能长循环21700圆柱锂电池包括正极片、负极片、电解液和隔膜,负极片包括负极浆料和负极集流体,所述负极浆料由负极粉体和水组成,以所述负极粉体的总重量为1为基准,所述负极粉体包括:负极活性材料95.8wt%~97.3wt%、负极导电剂0.3wt%~0.8wt%、负极粘结剂2.4wt%~3.4wt%;以所述负极活性材料的总重量为1为基准,所述负极活性材料由14wt%~18wt%预锂化的氧化亚硅和82wt%~86wt%石墨组成。本发明提供的高比能长循环21700圆柱锂电池具有高的比电容和比能量,且循环寿命长,解决了锂电池循环性能差、续航短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9461850A
公开(公告)日:2019-03-12
申请号:CN201811075269.0
申请日:2018-09-14
Applicant: 江苏海四达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2/04 , H01M2/08 , H01M2/10 , H01M10/05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046 , H01M2/08 , H01M2/1016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盖帽及锂离子电池,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该锂离子电池盖帽包括:顶盖;具有包边结构的防爆片,顶盖的边缘收容于防爆片的包边结构中;密封圈,密封圈包覆于防爆片的外边缘,密封圈的下边缘向远离顶盖方向延伸形成延伸部,延伸部的下边缘设置有多个槽口;以及下盖,下盖焊接在防爆片的下方。该锂离子电池盖帽在密封圈的下边缘延伸形成延伸部,将电芯极组的上端包覆在延伸部内,并在延伸部的下边缘设置多个槽口,使得密封圈的下沿能够与电芯极组紧密地贴合在一起,以防止锂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剧烈的冲击而造成电芯极组在钢壳内的窜动,从而导致电池极耳的断裂而引起电池失效。
-
公开(公告)号:CN109449377A
公开(公告)日:2019-03-08
申请号:CN201811074159.2
申请日:2018-09-14
Applicant: 江苏海四达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4/13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极片制成损耗率的控制方法,属于锂电池的极片制成领域。该控制方法可以包括:采集每次通过涂膜机的极片卷的有效涂膜总段数;分离第一废料以生成第一集流体和第一废极片,测量第一集流体的第一集流体质量,并测量第一废极片的第一废极片质量和第一长度;分离第二废料以生成第二集流体和第二废极片,测量第二集流体的第二集流体质量,并测量第二废极片的第二废极片质量和第二长度;分离第三废料以生成第三集流体和第三废极片,测量第三废极片的第三长度和第三废极片质量,并测量第三集流体的第三集流体质量,测量废小片的第四长度;根据上述测量结果和预设的数据计算判断是否需要对该极片制成的工序进行调整。
-
公开(公告)号:CN107742727A
公开(公告)日:2018-02-27
申请号:CN201710953171.X
申请日:2017-10-13
Applicant: 江苏海四达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4/583 , H01M4/62 , H01M4/133 , H01M10/0525 , H01M4/6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锂电池负极材料、锂电池负极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电池,所述锂电池负极材料包括负极活性材料、导电剂和粘结剂;其中,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包括中间相碳微球,所述中间相碳微球的粒径分布D50为3.6~8.5μm,其振实密度为0.9~1.3g/cm3,其比表面积为1.2~1.7m2/g。本发明采用小粒径的中间相碳微球做为负极活性材料,粒径小的中间相碳微球倍率性能更好,在高温条件下循环可以有效的控制负极极化加剧从而实现高温循环的改善。
-
公开(公告)号:CN107732237A
公开(公告)日:2018-02-23
申请号:CN201710953200.2
申请日:2017-10-13
Applicant: 江苏海四达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4/58 , H01M4/04 , H01M4/136 , H01M4/1397 , H01M10/05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5825 , H01M4/04 , H01M4/136 , H01M4/1397 ,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锂电池正极材料、锂电池正极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电池,所述锂电池正极材料包括正极材料和有机溶剂,所述正极材料包括正极活性材料、导电剂、粘结剂;所述正极活性材料包括磷酸铁锂,所述磷酸铁锂的粒径分布D50为0.5~2μm;所述磷酸铁锂的振实密度为0.8-1.5g/cm3;所述磷酸铁锂的比表面积为6~12m2/g。本发明通过降低正极活性材料的粒径,提高正极活性材料的比表面积,提高各物质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正极材料的导电性,在不影响电池高温性能的条件下,显著提高了电池的低温放电性能和低温循环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7658427A
公开(公告)日:2018-02-02
申请号:CN201710954077.6
申请日:2017-10-13
Applicant: 江苏海四达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4/133 , H01M4/1393 , H01M4/583 , H01M10/05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3 , H01M4/1393 , H01M4/583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锂电池负极材料、锂电池负极、锂电池及它们的制备方法,所述锂电池负极材料,包括负极活性材料、导电剂和粘结剂;其中,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包括生焦粉碎超高温石墨化材料,所述生焦粉碎超高温石墨化材料的粒径分布D50为2~10μm,其振实密度为1.2~2g/cm3,其比表面积为0.5~1.5m2/g。本发明采用生焦粉碎超高温石墨化材料作为负极活性材料,通过提高生焦粉碎超高温石墨化材料的压实密度和振实密度,降低其层间距,提高空间利用率,达到降低内阻的作用,从而提高负极材料的低温充放电性能和循环性能。
-
-
-
-
-
-
-
-
-